APP下载

从异化到回归——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价值

2016-02-26戴艳军

学术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阿格异化消费

李 宁,戴艳军

从异化到回归——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价值

李宁,戴艳军

阿格尔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主张异化消费是资本主义生态危机最现实、最具体的根源,影响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异化消费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从阿格尔对异化消费的批判来反思和考察中国现存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梳理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价值。

异化消费;生态消费;生态素养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创造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20世纪下半叶,在北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一些学者转向研究生态危机,本·阿格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以阿格尔为代表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形成系统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理论,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异化,特别是消费领域异化严重,异化消费是造成全球性生态危机最现实、最具体的根源,更在长远上影响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阿格尔对异化消费的批判来反思和考察中国现存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从中梳理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价值。

一、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

阿格尔是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阿格尔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针对当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作出了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批判性分析,形成了系统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1]。他在1979年所著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一书中,首次对异化消费作了定义:“异化消费是指人们为补偿自己那种单调乏味的、非创造性的且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劳动而致力于获得商品的一种现象。”[2](P494)阿格尔认为,异化消费是当代资本主义普遍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异化现象,异化消费造成了生态危机,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

(一)时代背景

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飞速提高,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愈发增强,生活水平也愈发提高。然而,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采取征服自然和掠夺资源的手段往往是竭泽而渔甚至杀鸡取卵且无所顾忌。资本主义的高生产和高消费不但带来了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环境恶化等问题,也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21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它呼吁“更加重视消费问题”,“各国执行新的政策以鼓励向适当的消费模式转变”[3](P29)。

消费主义发源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美国开始蔓延,是资本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消费主义是一种服从资本增值目的,张扬无尽享受、挥霍纵欲、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购物和消费是生活的主要内容,并与美好生活和人生意义直接联系起来。”[4](P47)消费主义的价值观为人们带来了信号:“消费的多少是用来衡量幸福的程度。”整个社会变成一个由消费活动所掌控的系统,人们在这样的系统中对自己的日常需要、实践活动以及文化价值的构造,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在消费活动上。在消费主义的支配下,形成了一种超出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异化消费,极大危害了社会的发展。

二战后,资本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从有形转向无形,从直接转向间接,并且资产阶级还建立了与生产力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法律规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资本家不断扩大再生产,一再张扬消费物质产品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把刺激消费变成发财致富的主要手段。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不明真相的劳动者拼命工作,工作之余为了弥补这种非创造性又常常是报酬不足的异化劳动过程所带来的单调和乏味,劳动者往往通过更多的消费来换取短暂的快感。同时,资本家通过广告等媒介手段将消费等同于人们的幸福,诱使人们为了享受消费而拼命工作以麻痹他们的斗志,同时有利于无限扩张自己的生产。异化消费恰恰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所致,这种通过无度地消费来确定人的幸福感受,正是当代社会异化的典型特征。

(二)核心观点

异化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内容,其原意含有脱离、疏远、与人相对立等意思。马克思通过异化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最终命运。阿格尔将异化的视角转到消费中去,开始了异化消费领域的探索,指出了消费者无度的消费欲望,为满足自身的虚假需要而拼命工作,沉浸于消费带来的快感,甚至在消费中迷失自我。异化消费不仅危害生态领域,更是危害到社会领域。

1.异化消费是造成生态危机的现实根源。首先,资本主义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要求必须不断扩大再生产,而扩大再生产必然要求增加生产资料的投入,势必导致对自然资源的开采与破坏,大量工业废物、环境污染等由此产生;其次,资本家为了将生产出的产品成功销售迅速实现其利润,必然在全社会宣扬消费主义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模式,将人们的价值观引向消费,试图控制人们的内心世界;最后,资本家通过广告操纵的商品放大其价值,诱导人们将消费的过程视为放松和体验幸福的过程,以此补偿劳动过程中的异化。“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正在产生着对于环境的压力,并威胁着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从本质上,这种影响是通过人们使用或耗费能源和原材料所产生的。”[5]正是人类对物质无止境占有的消费欲望,人们不得不通过高消费来寻找幸福的滋味,而过度消费加速了工业的增长,对业已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进一步导致自然生态的破坏,人与自然生态的背离,亦即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社会生态的崩解。

2.异化消费是造成社会危机的直接来源。阿格尔认为,资本主义的“劳动——闲暇二元论”思想导致产生了异化消费现象,即在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面对机器化大生产,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过程只需要劳动者配合好机器,无形中限制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劳动者而言,这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过程是非常单调而乏味的,根本无法得到其中的快乐,体味不到劳动的意义。由于人追求自由的本性,势必会在工作之余放松自己、发泄情绪以补偿劳动过程中的异化,因此,劳动者的放松渠道从生产领域转向消费领域,在消费的浪潮中找寻人生的意义。而资本家恰恰利用了这一点,通过广告等媒介一味夸大商品的使用价值,宣扬其符号价值,诱使人们产生了虚假需要,而为了满足虚假需要势必更多地消费。阿格尔认为,异化消费中人们获取商品的消费过程并不是使需求与商品的通常外观即“纯”商品本身对等,而是使需求适应某种商标名称的产品。

异化消费直接导致两种对立的社会意识,对于少数富裕阶层而言,他们会视自己为“上等公民”,有骄横的优越感;对于多数平民和弱势群体而言,他们会因为自己消费缺量而有强烈的失落感,这种窘境下来的失落感与媒体激发出的强烈欲望需求之间的矛盾,直接让人感到社会的不公平。久而久之,这种对“上等公民”的社会不满情绪会演变为仇恨,甚至扩大到指向整个社会,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会疏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于个体而言,闲暇之余的时光不是用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生活去充实,而是选择无止境消费来打发,异化消费使人们总是用物质需要全部代替精神需要,把物质生活的满足作为人生的唯一目标,而这极易扭曲个人的道德人格。异化消费绝不因经济合理性而得到辩护,它会使人们放弃平等、自由与文明等理念,从根本上动摇以人为本的价值根基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

3.生态危机的解决手段——期望破灭的辩证法。阿格尔认为异化消费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原因之一,也是生态危机最现实的根源,消除异化消费对于解决生态危机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阿格尔看来,异化消费的发展最终通过一种“期望破灭的辩证法”来进行社会变革,即资本主义这种源源不断提供商品的情况发生危机,人们会使原来的期望转向对立面。在阿格尔看来,“期望破灭的辩证法”具有革命的意义,会将许多腐朽价值观念摧毁,降低人的物质需求,从而减少生产的异化,改变奢侈的异化消费状态。阿格尔认为,首先,生态系统承载不了生产的无限扩张,从而将缩减为人们消费提供无限商品的工业生产;其次,人们需要将自己的需求缩减,重新思考自己的需求方式,转变受广告操纵的消费心理;最后,对需求方式的重新思考使得人们不再将枯燥单调的劳动看作是获取应用于未来消费的财富的源泉,人们可以在社会有用的生产活动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满足自身的愿望。

二、异化消费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一)欲望与理性相冲突

欲望即需要被满足的愿望,合理的欲望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社会和人类进步的动力。欲望是多样化的、复杂的,甚至可以说是永无止境的。受理性主导的消费方式即科学、合理、文明的消费方式,能够很好地控制消费的欲望,科学进行消费选择,较好地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使消费既不危害自然的利益,同时又符合个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然而,自20世纪30年代起,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人们的物欲不断膨胀,滋生各种异化消费方式。在异化消费方式的引导下,人们将欲望的满足等同于幸福,主张用各种办法刺激和满足人的欲望,人生因此变得有价值。然而,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如果任由过多欲望横行,必然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人与人之间的淡化,人与社会的疏远。

(二)目的与手段相悖

消费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经济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是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让人们更加体面而有尊严地生活。然而,由于消费者过于追求商品使用价值之外的心理满足,使得手段与目的相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不可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生产者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出让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消费者为了获取商品的使用价值将商品的价值让渡给生产者。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商品正是用于满足个人需要,即拥有其使用价值。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包含商品本身为消费者带来的功效外,还包括商品所带来的身份价值、符号价值等。人们购买商品时更注重从使用价值而衍生出的商品的符号价值、象征价值。消费主义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危害在于,它把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归结为物质需要,把人生价值的实现降低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从而大大缩小了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差别,也从根本上颠倒了人生的目的与手段的关系。

(三)主客体互换

人是消费的主体,物是消费的客体,消费的实质就是客体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因此,在一定意义上,主体在消费时应该是自主的,客体追随主体。然而,在过度消费、奢侈消费等异化消费方式中,主客体的关系并不是这样的,主体的消费受客体的影响,被客体牵着走,主体并不自由、不自主,也不自在。在资本主义的这种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引导下,势必超越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导致自然生态的背离消费。同时,一个社会的消费方式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的程度,而一个社会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直接体现着他对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的理解,异化消费恰恰体现了人对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的无情漠视与践踏,导致了社会生态的背离。消费至上的消费理念让人们的欲望永无止境,腐蚀人的灵魂,直接引发了消费主体的异化,扭曲人的幸福观和价值观,阻碍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总之,在异化消费方式下,主体表达的不是真实的自我,而是矛盾重重、无所适从的自我。

三、反思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启示价值

阿格尔的“期望破灭的辩证法”使人们跨越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考,显然过于理想主义。阿格尔主张用异化消费取代异化劳动,无形中弱化了对产生异化劳动的资本主义的批判力度,同时用限制经济增长来消除生态危机,明显带有乌托邦性质。然而,阿格尔的异化消费理论独辟蹊径,对消费领域的异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所形成系统的异化消费理论,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为全面把握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为解决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事实上,异化消费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它也在一天天扩张。我国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等异化消费的思想意识、社会现象和消费方式,因此,深入系统地研究阿格尔异化消费理论,有助于梳理出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价值。

(一)重塑幸福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事实上,幸福是由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共同构建而成的,物质因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当人们的物质水平高于普通生活的物质水平时,物质因素对于幸福的影响反而越小了,这恰恰解释了为什么在过度消费中,人们越发消费,反而越发痛苦和不安。生活中幸福的主要决定因素在于对家庭生活的满足、面对工作的满足以及对发展潜能及闲暇和友谊的满足。种种资料表明,在幸福的架构中,精神因素的作用远远大于物质因素的作用。纵观人类发展的历程,追求幸福和快乐是人类生活的终极理想,而这种幸福是建立在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上,这种幸福感通过追求休闲享受的生活、驾驭自己胜任的工作、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爱心奉献过程中体现出来。从人类生活追求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个维度来看,物质需要是基础,精神需要基于物质需要,但精神需要又高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是人类消费的根本指向,是人类快乐和幸福的来源。幸福感更多地是来自于自身的体会,而不是依赖于物质或者消费。过于强调消费,将消费作为幸福的基础,到头来不但没有感觉到幸福,反而形成了错误的幸福观,陷入精神的困惑。在异化消费下,人类以达到个人所谓的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料为幸福,这无形中强化了人类对物质资料的无限度攫取而弱化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客观上加剧了生态危机、社会危机和个人的精神危机。因此,在消费观方面,应确立精神需要满足意义上的幸福观,这也是对幸福观内涵的拓展和深化,应当成为追求幸福的新方向。

(二)重视生态教育,促进可持续消费

当前,生态恶化问题迫在眉睫,精神危机现象愈发严重。在当今中国,生态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与教育理念相脱离;同时,对于环境问题的教育,大多依靠的是肤浅的、象征性的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并没有纳入到教育内容中,缺乏相对应的教育机制。

1.设置生态课程,实现生态教学化。生态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必须依赖学校教育。生态教育最终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与人的终极发展目标是一致的。培养一个完善发展的人,就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的个体和谐。所以,生态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包含在人的教育目标之内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生态教育课程几乎没有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生态教育缺乏教育的途径与渠道。学校要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求出发,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多样化的生态课程体系供学生自主选择,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同时,积极鼓励学生亲近自然、走进自然,参与自然科学的探索研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潜能,在社会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增强生态素养,在思想教育中渗透生态教育。一个人的生态素养对周围的环境有着较强的辐射影响力,直接关系到他们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全世界的人们都依赖于一个生态区域,地球是共同的家园,要想我们生存的环境可持续,就必须增强生态素养。所谓生态素养,是一个人对其居住的生态环境有所理解,理解自身和他人以及与自然体系的相互联系,能将自己与栖息环境相联系,知道它们是怎样运转、怎样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生态正义,建立一种健康、绿色、和谐的可持续生活方式。

目前,生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我们缺乏合适的生态教育的思想指导。生态教育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目标,将生态环境教育内容隐含在日常的生活中,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渗透生态教育,通过宣传媒介、教育教学活动等作用,将生态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熏陶人,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生态教育思想。充分利用学校的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活动等广泛进行生态观的宣传教育,使人们树立良好的生态观,理解生态的基本规律和深刻认识生命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三)转变消费方式,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

所谓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是指既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适度、持续、全面是其基本特征[6](P85)。消费方式的生态化既是消费回归的必然方向,又是面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必然选择,也是扬弃社会生活全面异化的关键阶段。从消费的性质来看,消费方式生态化要求实行生态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及文明消费。

1.生态消费。生态消费的提出,是对异化消费的根本否定,它的实质是要消除异化消费,提倡维持人类自身生存与生产需要的消费。生态消费所强调的不是要降低消费水平,而是倡导一种生态化的消费模式。在生产方式上,生态消费强调通过选择不危害环境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当代及未来隔代人的利益;在生活方式上,生态消费观倡导一种生态消费行为,一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它能够满足人的生态需要,能够促进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它不崇尚毫不节制地消耗和滥用物质财富,也不提倡一味地节约吝惜物质财富,压抑控制消费行为,而是向公众灌输一种观念,满足人的真实需要而不是虚假需要的消费就是恰到好处的消费,不提倡奢侈浪费、过度消费。生态消费把人的生活方式纳入生态系统之中,接受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反馈,要求人类生活的消费行为要与生态系统协调统一,这也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消费领域的具体体现。

2.适度消费。适度消费的提出注意到了异化消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考虑到社会消费资源的速度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而为了避免前者的速度过快,就应当适当地降低消费数量,严格按照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容量进行消费,以缓解对环境和生态的压力。其实,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消费多少才算够”一直是被讨论的话题。在消费的个体化上,即消费的行为实际上是由每个家庭来完成的,他人没有权利干涉,只要承认个体的消费的合法性,究竟消费多少,如何消费,根本就没有必要由外人干涉。但是,就最广大的公众而言,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如果人类对物质资料的获取以透支未来为代价,实在是目光短浅,得不偿失。人类需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保证代际公平,维护代内平等,在这个目标上,适度消费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整个社会的可持续消费是依赖于每个家庭的适度消费来实现的。

3.绿色消费。绿色消费在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益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消费;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消费者选择消费方式的问题,是消费者通过要求企业提供减少环境破坏的绿色服务或者生产有益于环境的绿色产品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人与自然的平衡。作为企业而言,要从产品的源头上把关,“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三绿工程”,以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为核心,以生产有益于人的健康和促进环保的产品为重点,以绿色生产和全程质量控制为保证。绿色消费的消费理念正日益深入人心,作为消费者而言,人们开始喜爱绿色产品,表示消费方式和消费价值正在趋向合理的转变。消费者要自觉树立绿色食品的消费观,增强自身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合理合法的消费权益,促进向绿色食品生产和消费的增长,建立科学的、有益健康和环保的绿色食品消费模式。

4.文明消费。消费的生态化是在理性与自由的基础上,告诉人们如何消费,消费多少,这是消费者本身行使其权利的过程,也是消费主体自身素养和文明发展程度的体现。首先,文明消费反对不道德消费、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等异化消费方式,认为异化消费方式使人性堕落、道德缺失。人的消费应建立在科学理性之上的自觉行为,而不是建立非理性之上的盲目行为。道德水准高的人在消费中能自觉想到自己的消费行为可能对他人和环境造成的影响而例行节约,严格要求。其次,文明消费主张有科学知识在内的科学消费,科学消费是建立在理性消费基础上的消费方式。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产品的安全、服务容易受利益的驱使而改变本真的价值,没有安全的产品和服务,就没有文明的消费。文明消费要求消费主体在消费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人自身和消费对象认知水平,提高认识客观消费对象的能力。最后,文明消费要求公众提升自身的消费水平,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自由消费的人。在这里,所谓自由消费的人,不是说消费可以为所欲为,随心所欲,而是消费主体提升了自身的素养,在消费过程中能正确判断正常需要和虚假需要之间的界限,消费过程中能够始终注重消费对环境的影响,使自身具备一定的享受能力,成为具有高度文明的人。

生态消费、适度消费、绿色消费以及文明消费等可持续消费的模式都是克服异化消费的有效途径,它的实质是要消除异化消费。它们不主张降低消费水平,而是期待人类消费文明得到不断提升。我们不能将消费仅仅理解为对生物性需求的满足,也不能将消费理解为对无止境欲望的满足,它本质上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它的最终价值归宿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包庆德.评阿格尔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化消费理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4).

[2]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高文武,关胜侠.消费主义与消费生态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4]万以诚.新文明的路标:人类绿色运动史上的经典文献[G].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5]赵玲.消费的人本意蕴及其价值回归[J].哲学研究,2006,(9).

[6]曾建平.消费方式生态化:从异化到回归[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伍洲慧]

李宁,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大连外国语大学讲师;戴艳军,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大连116023

G641;B089

A

1004-4434(2016)09-0015-05

猜你喜欢

阿格异化消费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穷小子竞标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阿格戒酒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40年消费流变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实习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