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元医家对老年养生保健的认识

2016-02-26丁树栋

家庭医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调治宋元医家

丁树栋

宋元时代是我国民族养生学说大发展的时代。在唐代孙思邈重视老年保健的基础上,宋元医家、养生家寻求科学、实用的老年保健方法,全面认识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丰富老年人的治疗保健原则和方法,促进了老年医学的发展。宋代陈直撰《养老奉亲书》,元代邹铉在此书的基础上继增三卷,更名为《寿亲养老新书》,内容颇为详尽,是老年医学专著,今天仍被奉为养生学的圭臬。金元时期的学术争鸣,使得人们对老年保健的理论和方法的认识更趋完善。

强调精神摄养

根据老年人的精神情志特点,陈直指出:“凡丧藏凶祸不可令吊,疾病危困不可令惊,悲哀忧愁不可令人预报,暗昧之室不可令孤。凶祸远报不可令知,轻薄婢使不可令亲。”说明保持老年人情绪稳定、维持心理健康是非常必要的。邹铉还指出了心病心医的情志保健的原则。《寿亲养老新书》中载有一首诗:“自身有病自身知,身病还将心自医,心境静时身亦静,心生还是病生时。”强调了只有进行自身心理保健,才可杜绝情志疾病。

主张饮食调养

老年人合理调节饮食是非常重要的。宋元医家认为,“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不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则疾患”;提出“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其粗硬生冷”;以及“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寿亲养老新书》)的主张,这是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的。名医朱丹溪对于老年人的饮食提出“尤当谨节”“茹淡”,强调既要节制饮食,又要避免摄入燥热厚腻之物,以保养精气。忽思慧的《饮膳正要》、贾铭著《饮食须知》等,也都丰富了饮食调养的内容。

提倡顺时奉养

《内经》提出四时养生法则,到宋元时期不仅尊崇其说,而且增广其法,从而丰富了顺时养老的内容。对于老年人,顺应四时的阴阳消长来保养身体更为重要。故陈直指出,老年人要“依四时摄养之方,顺五行休王之气,恭怡奉亲,慎无懈怠”(《寿亲养老新书》);朱丹溪亦指出,“善摄养者,各自珍摄,以保天和”(《格致余论》)。故养老大法,必然要依据天和的性质,顺四时变化而摄养,才能老当益壮。此外,邱处机著《摄生消息论》,亦从不同角度对四时的精神调养,起居调摄、饮食保健等,有所阐发和发挥。

重视起居护养

老年之人,体力衰弱,动作多有不便,故对其起居作息,行动坐卧,都须合理安排,“竭力将护,以免非横之虞”(《寿亲养老新书》)。护养方法是:“凡行住坐卧,宴处起居,皆须巧立制度。”例如,老年之居室宜洁雅,夏则虚敝,冬则温密;床榻不宜太高,应坐可垂足履地,起卧方便;被褥务在松软,枕头宜低长,可用药枕保健;衣服不可宽长,宜全体贴身,以利气血流畅。需要药物调治时,汗、吐、下等攻伐之剂切宜详审,以避免发生不良后果。总之,处处为老人提供便利条件,悉心护养。

注意药物扶持

老年人气色已衰,精神减耗,所以不能像对待年轻人那样,施用峻猛方药。欲速则不达,反而危及生命。《寿亲养老新书》提出,老年人医药调治应采取“扶持”之法,即用温平、顺气、补虚和中、促进食欲之方来调治,切不可竣补猛泻。这些原则是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

猜你喜欢

调治宋元医家
论Ⅱ型糖尿病的形成与调治
再发展期|宋元明清
老年人便秘如何用中药调治
脑便后遗症应如何调治
浙江湖州寺前宋元遗址
《宋元语言词典》释义商兑
“正统四象说” 与“医家四象说” 相关问题辨析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浅谈清代河南医家李守先《针灸易学》的学术特色
宋元以来桂林回汉饮食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