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精神病药会变傻吗
2016-02-26陈燕琳
陈燕琳
在临床上,不少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尤其是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后,会出现精神活动迟钝,反应不灵活,动作呆板,领悟能力减退等表现,给人脑子变笨的印象。因此,家人往往认为服用抗精神病药会使人变傻,以致拒绝用药,使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
精神分裂症长期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认知功能有影响,比如智力、记忆力、学习能力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精神活动迟钝,记忆力下降,是脑的基本病变,而不是由药物所致。药物治疗能控制病情复发,从一定意义上阻止病情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况且,目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副作用小,对认知功能的损害微乎其微,相对于长期控制疾病还是利大于弊。有的患者服药数十年之久,并未发现脑功能损害的依据。甚至还有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考上大学和研究生的例子。相反,如果不能很好维持服药,病情得不到控制,则很可能引起脑功能的损害而使脑子变笨,甚至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导致残疾。
许多家属感觉患者好像是“傻”了,这其实是一种误区,那只是一些抗精神病药的副反应。一些患者在服用了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一些反应上的迟钝或者由于药物不良反应,使患者的面孔呆板,这是客观事实。这类不良反应有精神方面的,如过度镇静、精力下降、疲乏感等;神经系统方面,如目光呆滞、表情不自然、动作缓慢等。这类不良反应大多数是极少见且是可逆的,随着药物剂量的调整,可以减轻或消除。因此,患者及其亲属根本没有必要“谈药色变”,过分顾虑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苛求应用各种没有不良反应而又能治病的药物,毕竟“是药三分毒”,迄今尚未发现无不良反应的药物。
一般来说,教科书和药物说明书上所介绍的药物不良反应,是从许多患者身上积累总结出来的,并不意味着每个患者都会出现,也绝非所有的药物不良反应会在一个人身上全部表现出来。因此,患者及家属不必顾虑重重,精神疾病的反复发作可加重精神功能的损害,严重损害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这个后果比药物的不良反应要大得多。所以,只有服药才有希望将疾病彻底治愈。如不按医嘱服药维持治疗,由于病程的不断发展,患者易进入精神衰退而影响脑功能状态。
总之,多数精神疾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都是慢性病程,是慢性、迁延性、高致残性、衰退性疾病,需要巩固维持期治疗。规范化、系统维持治疗是防止精神疾病复发的重要治疗措施,只要坚持治疗,选择新型抗精神病药,增加病人治疗的依从性,就可以有效避免认知功能下降,减轻精神衰退,使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