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例研修的意义及其实施

2016-02-25黄德兴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6年1期
关键词:课例教案研修

回顾以往的教研活动,我们的活动也围绕上课,研讨等活动进行,可是真正静下心来想,更觉得我们的活动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完成活动而研讨,活动流于了形式,没有对大家的提高起到促进的作用,更没有达到以研促教的目的。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提高教研的成效,真正发挥教研的作用,切实为提高教师个人的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有效的途径,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和思考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尝试以课例研修为突破口,调动大家研讨热情,而不停留在简单听评课上。

一、关于课例研修的分析

1、什么是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是几人或多人为团队,以某一人或某几人的教学实践为例,扎进课堂,依托学科教学,反复实践,去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规律。课例研修的意义在于课例研修既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又重视教师的理论提升;既重视教师的技能训练,又重视教师的能力提高;既重视教师的个体的自我反思,又重视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

2、课例研修的意义

首先,通过课例研讨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核心教学能力:一是可以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高解决问题与研究课堂的能力;二是可以就关键教学事件展开教学研讨,分析教学行为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人际关系与沟通表达的能力;三是可以就教学问题研究并制订整改措施,改进教学策略、方法和组织形式,提高创新思维与完善实践的能力;四是通过观课、议课,既反思教学预设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又可以吸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提高判断反思与不断学习的能力。所以说,从教师个人的角度来看,课例研修是一种新的专业成长渠道。

其次,课例研究着眼于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教学方面的改进是一件集体而不是个人的事业,教师集体协调一致相互评论,实践反思是条件,在这种条件下,教师获得专业发展,取得进步。而课例研修的过程正是提供了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反馈教学,共同改进教学的平台。试想,当老师们以“课例”为载体,表达课程实施中困惑与成功,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等等时,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的实践智慧,那该是一个多美妙的过程啊。

二、课例研修的解决方法

1、围绕课例课以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采用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进行研讨,逐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水平。

这也是大家普遍采用的一种课例研究的方式,课例研究课一般采用的一人同课多轮的方式,确立上课的教师,然后由上课的教师确定上课的内容,并设计出本节课的教案,本组教师围绕授课内容,针对教案的每个环节,进行最优化的修改。上课之初,我们可以是以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进行,每次的课例课,把本组的教师分成几个组,围绕几个观测点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参与的情况进行详细地分析,过后的评课,则是观测小组的教师围绕自己的观测点进行细致的点评,并对初次确立的最优教案提出建议,进行二次研讨,授课教师通过实践,集结大家的智慧形成二次的教案,并再一次进行上课,二次上课仍然采用课堂观测问诊的形式进行。二次上完课后,再次围绕这几个观测点对本节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参与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对比,总结出不足的地方形成第三份教案,也就是大家认为比较满意的一堂课。如此循环,上课教师反思整个过程并写成教学课例。这种“磨课”方式对培养年轻教师,迅速提高教师分析教材、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的技能和水平,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效果十分显著。

2、面对本组教师,采取一课多人同教的方式进行研讨。

课例研讨的最大特点就是基于问题、基于教师,如果说基于问题而展开的主题型和个案型的课例研讨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那么,基于教师而展开的课例研讨也许显得更为重要。选择同样的课题,让不同的老师进行各自的教学设计,然后再相互听课观摩,说长论短,研讨切磋,让参与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优点,以便扬长而为,又能清楚自我教学设计、实践中的弊端。每期我们都可以倡导同年级的老师上同样的内容,从课堂中就可以看出老师的功底,水平,这样的形式会带来更多的思考,从教师自身出发反思。

课例研修是以深刻的反思带动有效的行为跟进,每一个教师个体都能在群体互助中增长专业能力和教学智慧,获得群体研究中的快乐和成长中的喜悦。课例研修发挥教师集体研究的优势,借助观察、记录、分析等手段,解决课堂教学的真实问题,改进教师教学行为,从而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

黄德兴,教师,现居广东深圳。

猜你喜欢

课例教案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立定跳远》教案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课例
《半张纸》教案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