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法的思考
2016-02-25刘虹
刘虹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比研究方法探讨了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效应,得到的结论是:通过运用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学生在护理学习中能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健康问题、身心反应、生活行为、临床饮食、运动康复、社会联系、人际交流等进行综合性周密的思考分析,制定适合患者特点的护理计划,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批判性思维;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培养批判性思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批判性思维是指人们对所学知识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护理界通过大量研究证实,批判性思维教学法(Critical Thinking)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和护理科研中具有重要意义①。笔者以本院2012级、2013级护理本科四年制学生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就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效应进行论证,现报道如下。
一、批判性思维模式
1. 全面回忆:通过学习把各种信息贮存在大脑中,工作需要时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去解决病人的问题②。
2. 惯性思维:反复出现同一种思维方式形成习惯而形成惯性思维,当某人每次做一件很熟悉的事情时,无需思考其方法步骤即可进行。如当一名有经验的护士面对患者突然出现的心跳骤停时,她会不假思索的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法、脑部行冰敷等(CCPR),因为她在工作中面对该类病人反复使用了该技术,已形成习惯无需回忆(CCPR)的每一项步骤③。
3. 调查:是获得结论的基本方法,若要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必须做深入细致的调查。
4. 创新思维:要在与病人交流中获取个体化信息,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措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5. 懂得如何思考:学会思考自身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关键在怎样思考,并在行为中用语言表达出来,并能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服务方案。
二、对象与方法
1. 调查对象:本院护理系2012级、2013级本科学生,各50人,均为女生,年龄19 ~ 21 岁,为全国普招生。2012级实施传统教学法对照班,2013级实施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实验班。
2. 调查方法:整群抽样问卷表调查④。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内容及注意事项,被调查者独立填写调查表。
3. 资料处理与分析:调查表发出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用对照班和实验班配对t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4. 调查内容:批判性思维在《护基础理学》教学中应用结果调查。
表1:两种教学法的效果比较(N=100)
调查项目 对照班 实验班
人数 百分率 人数 百分率
能全面回忆 10 20 45 90
掌握惯性思维 6 12 46 92
能使用调查手段获得信息 4 8 40 80
具有创新性思维 3 6 38 76
懂得如何思考 8 16 44 88
N=100 t=2.621>t0.01.709 (2.586),
三、结果
表示(见表1):两种教学法效果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实施传统教学法的2012级学生在《护理学基础》学习中,大多缺乏对知识的全面回忆,而且在护理操作中对已学过的护理知识缺乏连贯性思维,在学习中不善于运用调查手段获取相关信息,在教学中学生很少能大胆的提出问题和自己的新观点,不善于进行创新性思维,不知道在学习中遇到困惑应该怎样思考,找到解答的方法。实施批判性思维教学法的2013级学生中80%以上者能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健康问题、身心反应、生活行为、临床饮食、运动康复、社会联系、人际交流等进行综合性的周密的思考分析,提出问题,并能制定适合病人特点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方案。
四、实施批判性思维教学法的思考
教师引导: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所以,教师不仅传授护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一种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一种寻求真理的精神,一种批判思维的能力①。
1. 实验法:讲输液故障排除时,先提出造成输液中常见液体不滴或莫非氏管液面过高、过低的原因,请学生在课堂回答,正确的予以肯定,并在模型示教过程中列出所有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法。临床见习法:在讲到消毒、隔离时,组织学生到三级甲等医院见习消毒室、综合医院的传染病区。当讲到给药内容时,组织学生到医院见习注射室、各科治疗室等。这种由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理论的学习方法,比单纯课堂授课更生动、形象具体,缩短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能在实践中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再通过看书学习得到提高。
2. 理论融合法:讲心肺脑复苏术(CCPR)时,把呼吸、循环生理,病理实验诊断、药理等理论进行回顾性讲授,使学生能用理论指导感性认识,促进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术的有机融合。案例教学法:请患肺炎出院后的同学讲述临床表现、身心状况、社会家庭资料,应用护理程序的知识对案例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列出治疗要点、护理措施、疾病观察、健康教育等内容,检查案例互动教学的结果。
3. 回忆法:在讲整体护理时,把学习过的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药理学等知识贯穿起来,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点,以培养学生宽泛的思维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在讲输血法时,老师先提出在输血工作中护士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再播放教学视频,促进学生思考,而后通过理论讲授、分解示范教学,增加了教学直观性,开拓学生视野,增加信息的表达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解决了不同的时间、地点、学习内容对学生学习的限制。
4. 惯性思维:在多次讲述护理程序特点后,再要求学生用惯性思维理念去思考。如讲上感护理时,要求学生拟订护理计划、提出护理措施,如发热病人的酒精擦浴、汤药温热服、避风寒、进清淡饮食、卧床休息等,行物理降温30分钟后测量体温等,并观察疗效。必要时调整护理措施,促进痊愈。
5. 调查交流法:在讲饮食护理课后,请学生进行合理饮食调查,针对量表进行统计学处理,再利用自习课进行交流。教师应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提出质疑、推理、设想,活跃讨论气氛,最后得出合理不同疾病饮食护理结果。
6. 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在讲给药法时,预先提出药物服法及应从哪些方面观察药理、药效、代谢、毒副作用等问题,请大家预习,再由师生一道进行分析、评价、推理、说明,找到正确答案。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给药护理目的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充实教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活跃课堂气氛,便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7. 创新思维:在讲中药擦浴降温时,强调适合实热证,而虚寒证发热者应采用药物方法降温。同时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提出有个性的护理方案。
总之,《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批判性性思维
教学法,是解决护理问题的思维和推理过程,其中包括护理提供者的态度、思维方式、认知度、技能、专业知识、经验和标准等,也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其中认知技能是关键。把批判性思维带入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分析,并应用最佳护理措施解决病人的各种护理问题的能力。
① Joenne P M.The relationship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s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students[J].Journal pf Advanced Nuraing,2003(6):644-647.
② 肖灿华,刘军红.培养护士批判性思维在我国护理教育中的急迫性[J].中华护理杂志,2002(4):304-306.
③ 刘素珍,李继平,张玉芳等.本科护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3(5): 53-54.
④ 余丽君,康晓风,于络薇.护理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评价[J].护理研究,2004(1):71-73.
① 车雪蕾,林平,李玲.教育环境对护理本科生批判性思维的影响力[J].护理学杂志,2010(2):6-7.
(本文审稿 刘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