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2016-02-25陈宝
陈宝
摘 要:微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的改变着当代社会生活,大学生是适应这一变化最活跃的群体。面对微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如何有效应对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现实问题。
关键词:微媒体;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A
一、“微”媒体时代的到来
早在1980年,阿尔温.托夫勒就他的《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在农业和工业之后,人类将迎来信息化阶段。在无线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叹服托夫勒理论的前瞻性之余,不禁感慨,人类的生存观念和生活方式如此彻底地被网络所改变,恐怕是托夫勒也始料不及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2015年2月3日发布的《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通过手机、平板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继续增高,并在高学历人群中拥有更高的使用率(51.0%)。
数据显示,手机已经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并且使用用户数量呈现继续迅猛提升的态势。这其中不仅是数量方面的变化,更包括了功能和性质方面的深度变化,手机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通讯工具的意义,变成了一种新型的传播工具和传播体系。2013年12月4日下午,随着工信部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正式发放了第四代移动通信业务牌照(即4G牌照),中国电信产业正式进入了4G时代。
智能移动终端的日渐普及、WIFI等无线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微课程等,已经迅速融入人们的生活,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手机为主要载体的微媒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社会生活的微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对微媒体接受度最高的大学生,智能手机已是必备物品。便捷、开放、自主、互动的微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他们获取知识、相互联系的必备工具,更成为了一种日常的生活环境,融入到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样新的媒体环境下,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然受到冲击,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有效、高效的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一个重要的新课题。
二、“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微环境使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处在全新的背景下,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极大冲击。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造成冲击
随着大学生接受新事物、新思想越来越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进行有效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是通过思政课堂、党课、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式进行的,在这些过程中教师是主导方,学生是受众方,这一点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课堂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在传统信息环境下,教师凭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基本上掌握着思政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居于主导地位和权威地位。但在微媒体的接受和使用方面,教师明显落后于学生的脚步,和学生相较而言,教师相对缺乏微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和教育环境也相对滞后。教育者若是微媒体素养不高、参与不够、使用能力差,就会造成知识更新速度慢,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构成挑战,大学生对教师产生疏离感。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决定了其本身在内容上就带有主体性和权威性,随着微媒体越来越深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比教师更具有优势,甚至随时可以在课堂上用手机获取是深入和广泛的信息。学生的信息资源优势在强于教师时,教师的权威性自然受到严重挑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信度受到挑战,教师的角色逐渐由教育中的控制者转变为参与者,在引导学生的同时要接受学生的监督。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权威性造成冲击
微媒体环境下,信息量巨大且内容庞杂,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作为典型的自媒体,微媒体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多样化和简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可以使大学生进行各种信息和资源的即时交流和分享。由于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各种社会利益纷争不断,加之目前我国网络立法方面的相对落后,缺乏有效的网络监督管理机制,大量不良信息充斥于微环境中。
现代大学生追求个性、思想活跃,对微媒体接受能力强,是应用群体中的主流。大学生在享受微媒体带来的丰富、简便、快捷的同时不可避免要受到微媒体自身带来的负面影响:海量信息浪费时间消磨意志;缺乏深度的信息不利于独立思考;沉迷于手机游戏、小说;不良信息的加速传播造成的跟风从众;无所顾忌的在虚拟世界发泄情绪……特别是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和人生面成熟的关键阶段,受社会经验、心理成熟度的局限,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和批判思考能力。在微环境下,大学生随时随地受到社会各种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其价值取向容易受到负面影响而走向偏差,消极、片面的言论甚至谣言、色情、暴力等垃圾低俗信息充斥其中之时,讲求个性的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负面影响而产生迷惘情绪,动摇学生的思想意志和政治信仰,甚至受到某些煽动性言论的影响而走向极端。
三、“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
微媒体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转变观念、更新模式、搭建平台,探索微媒体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充分发挥微媒体的积极作用和效能,已成思想政治教育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转变观念加强思政教育者的微媒体素养是基础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行动转变的先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有微媒体时代带来的紧迫感,充分意识到微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和有效途径,更要认识到微媒体自身的负面特性对大学生产生的不良政治影响,自觉、主动地进行微媒体素养的培养,并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特别是两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核心力量。以课堂灌输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微媒体的便捷性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限制。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方式,积极主动融入微媒体环境中,不断提高课堂利用微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熟练掌握微媒体的各类应用,以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把学生的注意力留在课堂上,避免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的“低头族”现象的出现。
同时,利用相应的微媒体工具,搭建微媒体社区与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拉近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热情。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深入到大学生网络生活中去,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因地制宜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针对性。对教育内容和网络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传递与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矛盾,分析社会问题,满足当代大学生多样化的思想需求。及时了解和发现学生的思想倾向并进行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指导,成为学生微生活中的参与者和解惑者,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是关键
微媒体环境,大学生接受知识和信息的速度和方式都有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相对落后于社会的变化,使得学生普遍觉得空洞无用。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显性教育、正面教育,加之内容相对概括抽象,使得学生感觉与社会现实和实际需要脱结,产生排斥感,学习兴趣普遍不高。
一方面,尊重大学生的独立和个性,把握学生的现实思想需求,关心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是微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立足于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改革,另一方面要善用微媒体的积极效能,引入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契合点,丰富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实性和实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和讨论的兴趣,培养用思想政治理论认识和剖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另一方面,利用微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体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侧重于教师传授式的教育方法,客观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严重不足,教育效果欠佳。微媒体的互动性在这里可以发挥巨大作用,微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更加贴近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为师生提供平等、和谐的沟通机会。利用微信、MSN等手机软件建立以话题小组、班级、社团、学校为单元的交流平台,进行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灵活交流沟通,可以有效地建立师生纽带、促进师生感情、赢得学生的信任,以此有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及时发布和讨论相关话题并加以正面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微平台是保障
大学生的微媒体参与度极高,通过微媒体,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各类信息,通过对信息的接收和交流,大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内容真实的思想观点和认识。利用微媒体,大学生对人生和社会可以有更全面和更深刻的认识。
微媒体平台是一种便捷式和开放式的人际交流平台,同时也可以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平台。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定的载体来传播知识传递信息,微媒体的社会环境下,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主要承担者,高校应积极筹划,制定出台相应的政策和具体制度,建立以校级微平台为基础单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机构,起到结构示范和明确标准的作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向下扩展,建立班级平台、社团平台。充分发挥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等人力资源优势,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微平台中去,和学生充分交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思想上的问题,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加财力投入和人员投入,建立相应的微平台监督管理机制,明确微平台在学校整体建设的作用和地位。使其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适应新的环境,善识、善用微媒体,使其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开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3).
[2] 姚福清,辛东亮.“微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 ( 25).
[3] 杨化.“微时代”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