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宜居”进行到底
2016-02-25王道勇孙苗李聿文张军丽
王道勇 孙苗 李聿文 张军丽
走进青宜居社区,栋栋高楼鳞次栉比,排排树木茂密成荫,条条小道纵横连错,颇有曲径通幽之妙。然而,大约在10年前,这里的居民还住在没有厕所和厨房的低矮简陋的平房内,穿行在里弄泥路上,基本上隔几百米才会有一座公共厕所,遇到刮风下雨,垃圾污水横流。
上世纪五十年代,为建设武钢、一冶等一批大中型国企,青山迎来大批来自全国各地支援建设的年轻人。企业附近也随之产生了一处处工棚及简易住宅,造就了武汉规模最大的棚户区——工人村。
历经50年的岁月洗礼,棚户区也染上了风霜。为此,青山区委、区政府下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并得到了武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2007年,青山区启动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经过5年多的努力,建成了湖北省目前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小区——青宜居社区。一时间,“青山棚改模式”在全国掀起一股旋风。
眼下,青山区提出了“二次棚改”的口号,旨在提升居民的文明素养,改善社区的生活环境,让青宜居变成更“宜居”社区。
“网格党支部”延长服务线
依托武汉市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青宜居社区党总支积极探索“网格管理”覆盖全部组织的办法,在楼栋网格建立党小组,居干担任网格格长,与党小组长、门栋组长、信息员、联络员、中心户长形成链接,构建“社区—划片—楼栋—家庭—群众”的五级网络和1个社区工作人员对应300户1000名群众的“5131”组织机制,即“五一三一”社区管理模式。在社区橱窗的照片墙上,清晰地公示了网格员的照片、姓名、联系方式和网格范围;同时,将这些信息在每个楼栋也进行公示,方便居民随时寻求帮助。社区对网格员明确任务、要求,做到“人人有责任、个个有指标、格格有要求”。制定了网格员例会、网格化责任包保等制度,形成“网中有格,按格定岗,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的工作格局。
2013年,青宜居社区试点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积极探索管理服务“解困”途径。“我们现在每一栋成立一个网格党支部,共有24个支部。”网格党支部书记黄银周说,每一个党支部都有自己的特点,比如,微电影服务队,下载一些电影到手提电脑,上门给孤寡老人播放;“就医陪护队”,上门提供看病照护等。
发现网格内的先进居民,并发展为党员,也是网格党支部的重要工作内容。另外,网格党支部还开通了天娇微信群和天娇小报,针对住进新楼房的棚户居民陋习一时难改,小区内高空抛物、乱搭乱挂等现象,天娇小报通过“大家谈”、红黑榜等方式,发动居民参与到“红色大拇指”服务队、“小小志愿者”服务队等志愿服务队伍中,在为社区“挑刺”的同时,也参与整治环境。
“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是基层党建创新的一个新手段。”工人村街道党工委书记冯锦说,网格党支部的建立,既实现了组织的全覆盖,也让党员服务实现了全方位。
“天天敲门组”叩响幸福门
作为华中地区最大棚改回迁社区,青宜居社区居民人员成分较复杂,弱势群体偏多。居民们从过去“出门就是熟人,处处点头招呼”的传统亲情邻里模式,转换成“回家关门闭户,左邻右舍不认识”的“熟悉的陌生人”模式,加上住平房的生活习惯难以转变,社区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为此,青宜居社区在每个网格内组建一支4人以上由党员、退休居民等组成的“天天敲门组”队伍。通过为搬迁入住居民发放《居民入住指南卡》等形式广为宣传,“天天敲门组”走进千家万户。他们每天到社区空巢、独居和孤寡老人家敲门,陪老人聊天,为老人做家务;一旦敲不开门,敲门组会采取各种方法掌握情况,防止老人病倒在家无人过问。
“我们原来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现在住进花园,看到居民乱扔垃圾,我心里不是滋味。” “天天敲门组”成员胡秋生说,“天天敲门组”成为了社区“美容顾问”。在这一过程中,胡秋生还整理了一套“轻敲慢说”的敲门法。
“天天敲门组”还成为了化解矛盾的消防队。2013年春节期间,一家住户的咸鱼掉落,砸坏了楼下住户的卫星锅,两家互不退让,争吵不断。胡秋生到两家分别做工作,经过他的一番努力,第三天两家就达成共识,互相道歉,握手言和。群众愿望心声有处可诉,急事难事有人解决,“天天敲门组”保证街道、社区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及时发现矛盾和纠纷,并解决在基层、在萌芽、在一线,基本做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
党群服务中心就是“第二个家”
每天一大早,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三楼就传出阵阵歌声舞曲,这是居民们练习吹拉弹唱、排练舞蹈的时间到了。在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内,一站式服务、志愿服务、青少年服务、养老服务、残疾人阳光家园和卫生医疗等13项功能服务一应俱全。
居民群体低收入多、残疾人多、老年人多,为此,青宜居社区在中心的三楼特地开设健身室、书画室、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日间照料室、棋牌室等娱乐空间,开展了兴趣培训、日间活动、戏曲播放、老年人大学课堂等服务活动。社区现建立起“威风锣鼓队”、“夕阳红声乐队”、“老年楚韵戏曲队”等8支群众文体队伍。组建时间尚不足一年的青宜居威风锣鼓队,首次出征武汉市“永丰杯”迎春锣鼓比赛即斩获金奖。社区居民朱远汉自创自演说唱节目《夸夸青宜居》被特邀到青山区团拜会表演。
中心还设有虹港青少年空间,主要提供课业辅导、手工活动等托管项目,同时专职社工指导青少年正确使用计算机,利用网络资源开阔视野;残疾人手工作坊,主要教授残疾人制作花瓶、收纳盒、剪纸等等,在淘宝和汉正街售卖。中心的四楼、五楼则是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青山区青年科技创业园虹蔚青年孵化器,是武汉市“青铜计划”的第一个示范点。街道社区还积极适应“互联网+”形势要求,借助虹蔚孵化器人才、技术、信息等平台,目前正在稳步推进“众创空间”,探索服务人才创新创业新路径。
从2010年9月回迁以来,青宜居社区将“宜居”进行到底,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示范社区、湖北省生育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武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星级幸福社区、网格化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省市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