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研究
2016-02-25加尼亚依斯汉中共布尔津县委党校新疆布尔津836600
加尼亚·依斯汉(中共布尔津县委党校 新疆布尔津 836600)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研究
加尼亚·依斯汉(中共布尔津县委党校 新疆布尔津 836600)
摘 要:社会是否能实现善治目标与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以及其依法办事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已步入小康社会建设阶段。在我国改革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领导干部采取有效的法治方法进行处理,在新时代的快速发展下,领导干部也需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来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以及依法办事能力,一,夯实法律知识;二强化制度建设等。
关键词:党员干部;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34
为了确保社会主义的平稳发展,党员干部需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将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全面落实,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在,我国发展的重点目标即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只有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才能有效化解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主义是否能稳步发展与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以及其依法办事的能力关系密切。所以,为了满足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有必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一、党员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1.党的治国理念主要表现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两个方面
在我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将法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在我党十五大会议中,“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以确立;在我党十六大会议中,提出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按照“依法治国”的方针进行实施;在我党十七大会议中,提出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在我党的十五大会议中,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最基本的一个方式即是法治,因此,依法治国势在必行,另外,在十八大会议中还强调了“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并要求全党所有人员都需遵守。通过我党对历史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掌握了执政规律的,并加强了执政能力建设,同时也承担起了执政的使命,这些都说明了我党对法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最终实现我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的一个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在深化改革中,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体现着法治的共识
现在,是我国社会改革的关键阶段,存在许多社会矛盾、以及利益冲突。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我国的奋斗目标,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我国发展,以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然而,我党现在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是如何选择我国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管理等各个领域的改革路径。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深化改革需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在十八大会议中提出,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法治改革的一个有效办法,可大了推动依法治国的发展。所以,领导干部可以从学习法治方式和运用法治思维这两个方面着手,来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3.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符合社会管理的需求
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法治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它不仅有效地维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实现了人民利益至上的目标,而且还通过法治手段处理利益诉求、纠纷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社会管理的建设与创新过程中,要求领导干部具有较高的法治思维,以及运用法治方式的能力,以有效处理矛盾,促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党员干部在法治思维能力提高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虽然各级领导干部也在不断提高自身的法治思维能力,以及加强法律规则意识,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急切解决。
1.缺乏法治思维意识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社会矛盾等,但一些领导干部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大多运用一些非法律手段,他们认为只要摆平就行,存在“有法(律)无(办)法,无法(律)有(办)法”的人治思维,因此,他们通常在处理出现的一些社会矛盾时,只求“稳定”,而不顾是否符合“法治”。一些领导干部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只注重GDP的增长,而忽视了“法治”,这种认识是不可取的,将会严重阻碍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
2.缺乏法治思维能力
一些领导干部在做决策时,并不重视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有的决策甚至不符合法律。在实际工作当中,一些领导干部只选择对自身有好处的法律实施,而对自身无益的往往选择忽视。在解决突发事件上,领导干部做不到统筹兼顾,且法治原则和精神运用不灵活,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这说明其严重缺乏法治思维能力。
3.不重视决策程序
最近几年,暴力、自焚、自杀等恶性社会事件频繁发生,其主要原因由一些不法事件及不遵守法律等造成的,例如:公众财产权和人身权被随意侵犯、违法征地、违法拆建、违反物权法和征收补偿条例、违反土地规划法律法规规章等。另外,还有的地方兴建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导致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事件,主要是因为领导干部未向社会公开收集社会大众,以及专家的建议,而且手续办理也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程序,所以,决策既没有群众基础,也没用法律基础和。
三、党员干部应具备的法治思维
1.治官治权思维
法治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公权,因此,法治思维的核心内容即是制约和监督公权。在十八大会议中,提出进一步完善司法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以及其它领域的办事公开制度,以公开、规范权力的执行过程,同时,为了制约和监督公权,加强建设经济责任审计、质询、罢免问责、引咎辞职等制度,以在舆论上、党内部、民主上、以及法律上等实行全面监督,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监督权力,从而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治官治权思维指的是制约和监督各级领导干部的权力和思维。所以,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需具备治官治权思维,规范自身的思想观念,合法使用自己权力。
2.合法性思维
领导干部应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执行其权力或是进行决策,或处理社会矛盾等,
确保其行为目的、行为权限、行为内容、行为手段、以及行为程序等都符合法律法规,以促进社会深化改革稳定发展。在十八大会议中提出,合法性思维即是根据制度办事,在管理人、事、权方面,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将规则思维和制度思维有效地结和起来运用。
3.公平正义思维
在决策过程中,法治主要体现在公平、正义两个方面,由于决策涉及到广大公众的利益,因此,应让群众积极参与决策,以听取和采纳各方意见,从而发挥公平正义的精神和原则。如果在决策过程中只听取个别利益群体的做法,而不考虑广大公众的建议,则该决策就失去了公平正义的精神和原则。不法治思维还表现为有选择性的执法,无依据执法,这种行为不但不会起到效果,而且还会失信于人民。
4.权责相等思维
领导干部具有的权力与其承担的责任是成正比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严厉处罚以权谋私的行为;第二,追究亵渎权力的相关法律责任;第三,授予权力,明确责任;第四,共同承担权力与责任;第五,履行同等的权力和责任;第六,懈怠权力,拷问责任;第七,使用权力,承担责任。以实现权责相等的思维。
四、党员干部如何养成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1.加强法律学习,注重法治精神养成,培育法治文化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是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还是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都离不开法律的作用,没有法治观念就难以领导好市场经济。政府的行政管理也好、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好,在其管理活动过正中都呈现出明显的“制度化管理”的倾向与共性特征。可以说“制度化管理”是现代国家治理与组织管理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国家文明、民主、进步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领导干部法律学系是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见,依法治国是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与切实路径,而行政法建设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前提。第二,要注重法治精神、法治思维的养成,自觉摒弃封建专制思想,强化运用法律手段进行领导的意识,克服“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错误做法。第三,要注重法治文化的培育。
2.培育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实践
为了提高领导干部应法治思维的实践应用能力,不仅要建立常态化的法律学习制度,还需培育领导干部常态化的法律实践,从而加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为了检验、巩固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必须加强法治实践,法治思维可以在法治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第一,领导干部应积极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以及法治意识,例如:对法院庭审进行旁听、参加法庭应诉、调查研究分析案例、谈判等,以此培育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第二,通过法治方式或者以法治为主的方式解决改革深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化解矛盾,从而促进社会只有和谐发展;第三,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向法律专家进行请教,毕竟在法律方面,领导干部并不专业,因此,对于一些法律难题,应向有关法律专家询问,以有效的、合法的解决问题,同时提前预测与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等;第四,坚持依法办事的原则,树立“权利本位”的思想,以解决权力与权利之间,以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
3.建立法治方式的评估机制
领导干部考核绩效制度要进一步改革,摒弃唯GDP论,落实科学发展观,将“法治方式”引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和选拔任用标准之中,让法治思维成为领导干部主动自觉的惯性思维方式。法治方式评估机制的引入是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制度改革的新举措。建立法治方式的评估机制,要用具体量化、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这些量化的法治指标可包括如下内容:对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可从行政决策和管理的权力运作规范程度、公众参与度、政务公开透明度、高效便民度等指标作评估);可以直接衡量法治实施程度的数据;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化解和处理的法治评估;公众对法治运行的主观感受。可成立专门的评估委员会,其主体应包括政府各部门、专家、民众等多角度评价法治方式的运用,要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估程序,保证评估考核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客观真实性,促进领导干部形成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价值理念,并将此种价值理念贯彻到行为之中。
总之,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树立法律权威,形成人人遵守法律、人人敬畏法律的良好社会氛围。尤其是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时刻以法律为工作准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令行禁止,在依法行政中树立法律权威。人民群众,应在法律的框架下,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实现法治国家建设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志坚,万高隆。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具备和运用法治思维[J]。求实,2012(8):21—25.
[2]本书编写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姜明安。再论法治、法治思维与法律手段[J]。湖南社会科学,2012(4)。
[4]袁曙宏。全面推进依法治国[M]//本书缩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21.
[5]韩春晖。论法治思维[J]。行政法学研究,2013(3)。
[6]宋百成,施琳洁。论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意义与对策[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