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农村党员队伍规模、结构、质量研究— —以塔依塔克村为例
2016-02-25阳杰中共和田地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新疆和田848000
阳杰(中共和田地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 新疆和田 848000)
优化农村党员队伍规模、结构、质量研究——以塔依塔克村为例
阳杰(中共和田地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 新疆和田 848000)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优化党员队伍结构”的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是保证基层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创新,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由之路。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维护基层稳定的基础,是在农村发展各类新型组织和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领导核心。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重点,直接关系到我们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健全农村党员能出能进机制,优化党员队伍规模、结构、质量,激发农村党员发挥“带头人”作用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是当前及今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优化;农村党员队伍;规模;结构;质量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01
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两个文明,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效;关系到我们党在广大农村地区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各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农村党员是党在基层的细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农村的现状来看,村党员队伍整体状况是:普遍存在着“老、旧、弱”等现象即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致富能力不强,甚至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这些问题和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工作加以解决,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下面以塔依塔克村为例,就当前农村党员队伍规模、结构、质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基本情况概述
塔依塔克村位于罕艾日克镇政府西部,距离镇政府10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52户1176人,耕地总面积2100亩,人均耕地面积1.4亩,畜牧存栏2000头只;201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723元。是典型的传统农业种植村,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党员31名(其中四老人员10人,),平均年龄50.3岁。
二、党员队伍规模、结构、质量结构存在的问题
1.党员队伍规模偏小。塔依塔克村总人口252户1176人,党员31名,占2.6%。无论从绝对数还是从相对数来说,都严重偏少。占塔依塔克村人口的10%都不到。
2.文化程度偏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没有及时加以改进,造成农村党员队伍出现文化低、年龄大、思想素质较差的普遍情况。根据塔依塔克村统计的数据来看,塔依塔克村党员总数31人,中专学历3人,占9.7%,高中学历1人占3.2%,初中及以下学历27名,占87.1%。其中村委班子成员中中专学历1人,初中学历5人。由此可见,低学历党员比例严重偏高。
3.年龄结构偏大。据塔依塔克村调查数据显示,农村绝大多数青年外出务工,发展年轻党员难,无法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村干部待遇低,对农村青年中有能力的各类人才缺乏吸引力,直接导致塔依塔克村整个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缺乏生机和活力。塔依塔克村50岁(含50岁)以上党员18人,占58.1%,40岁以上50岁以下党员7人,占22.6%,,40岁以下党员6人,占19.3%,其中村委班子成员中50岁以上党员4人,40岁以上40岁以上50岁以下党员1人,40岁以下党员1人。年龄结构的老化严重制约了塔依塔克村基层组织的建设。
4.党员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的意识薄弱。主要的表现有,一是在开展组织活动上,被动接受上级安排,开展活动循规蹈矩,缺乏新的有效的手段,个别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存在严重的小农思想,思想不够解放,凡事都只为自己盘算,摆不正自己的位置,缺乏为人民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致富能力不强。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随后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指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但是从目前塔依塔克村党员队伍的情况来看,党员队伍由于自身素质偏低,一些党员眼界不够宽广、信息渠道单一,缺乏机遇意识,发展和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增加群众收入思路和方法,抓不住发展的良机。相当一部分党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起不到“领头雁”的作用,很难承担起带领塔依塔克村村民,如期实现到2019年同全县人民一起脱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1.党支部不重视党员发展工作。通过走访发现:党支部缺乏明确的计划和目标,工作力度偏弱,缺乏发展党员工作的宏观思维。有的受宗族、派性、人情等因素影响,经常出现在支部大会上,无法通过一个党员的现象。加之支部领导担心发展新党员后,影响到自己的“官位”,因而尽量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把一部分优秀青年拒之党的“门”外,这直接造成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
2.发展程序不规范。在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对象上搞个人说了算,“人情味”凌驾于组织考察之上,进而未经党支部大会决议就上报审批入党,直接导致在党员发展工作中搞歪门邪道,也有一部分人入党动机不纯,明知不符合入党条件,也要想尽办法入党。严重影响了党员的质量;导致优秀的年轻人对党组织有看法和误解,严重损坏了党组织的形象。
3.党组织缺乏号召力和影响力,青年入党积极性普遍不高。由于塔依塔克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党组织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严重影响了党组织的威信。党组织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年对党组织的热情向往。
4.培养来源少。由于塔依塔克村多年来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村里的年轻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截至目前,全村只有一名在读大学生(在喀什师范学院),其他大都以初高中文化水平为主。这就造成塔依塔克村中的青年党员主要以初高中毕业在家务农待业青年为主,农村党员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得到了部分改善,对推动农村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塔依塔克村集体经济薄弱,党组织不能有效地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促使他们逐步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外出谋生,很少在农村安家入户,导致农村党员青黄不接。
四、优化党员队伍规模、结构、质量的对策
党员队伍文化素质低下、年龄结构老化、致富能力不强,严重影响到党在农村的工作的开展,严重削弱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基础。在发展年轻党员方面,党支部要制定长远规划,重点从在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承包大户、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分子中发现培养可以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人才资源,不断充实党员队伍。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从党的建设的高度认识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对党员发展工作的认识,树立起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农村党支部要主动从工作中发现好苗子,对优秀青年骨干要大力培养,做到教育与引导、培养与锻炼相结合,激发优秀青年主动、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
2.维护形象,增强党组织吸引力。要通过有效的途径,促使党支部尽量避免宗族、派性、人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树立大局意识,放手培养和启用优秀青年,为他们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支部书记重视发展党员这项工作,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要把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3.明确目标,建立机制。在党员发展工作总的规划指导下,党组织应该针对党员年龄、文化、分布结构改善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建立长效机制。
(1)拓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渠道。塔依塔克村现有60名团员,团员青年作为党员的重要后备力量,首先要把团员中的优秀青年吸收培养工作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其次要从优秀青年中的农村致富能手、流转大户、特别是有文化且有一技之长并能带头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分子,兴办企业的领头人、民营企业中的技术骨干和个体工商户中的优秀分子,外出务工回乡创业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发现可以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好苗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村委会日常工作中,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增长才干,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要积极使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教育手段,提高他们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他们的信念和追求。
(2)提高农村党支部对党员发展工作的责任意识。按照“741”工程要求,村级党组织要完成每年培养7名同志写入党申请书,7名入党申请人中择优确定4名为入党积极分子,4名入党积极分子中择优发展1名预备党员。同时要坚持标准,正确贯彻党员发展工作十六字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切实把好新党员入口关。
4.加强教育,提高素质。农村党员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骨干力量,在教育方面要分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因人施教。
(1)对从事农业生产党员的教育。要加强对他们的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群众观念、宗旨意识为内容的教育,引导他们支持配合党支部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2)对从事非农业生产党员的教育。要重点加强以经济类知识、实用科技、法律法规为内容的教育培训,使这些人尽快掌握至少一到两种致富技能。
(3)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要利用农忙和节假日返乡机会,对他们集中开展以党的基本理论、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树立守法经营,勤劳致富的观念(党支部要利用QQ群对青年流动党员中有文化的人进行不定期教育培训)。
(4)对老党员的教育。要重点教育他们转变观念,适应形势发展的变化,把思想教育与实际困难的解决结合起来。开展因人施教的教育活动,能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加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向往党组织的热情,为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结构提供充足人员保障。
5.创新载体,发挥作用。要在党员中认真开展培养教育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热情,切实改变部分党员政治观念淡漠的倾向。在活动中应注意抓典型、树榜样,大力宣传优秀基层党员中的先进事迹,大力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吸引力,在他们中形成讲宗旨、讲奉献、讲牺牲、讲党性的良好氛围。
6.发挥“访惠聚”活动住村工作组优势,做好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访惠聚”活动住村工作组对村“两委”换届选举要发挥指导作用,积极协助乡镇党委做好村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工作,换出好班子、好面貌,确保“水流走了石头还在、石头更硬”。通过“两委换届”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更加牢固,切实成为“四个领导核心”(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得到贯彻落实、农村各种组织、各项工作、团结带领群众建设美好生活的领导核心)。一是实现村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进一步强化。选配的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团结能战斗、带着群众跟党走、工作任务能落实、发现问题能处理、群众困难能帮扶,成为各族群众的“主心骨”。最大限度凝聚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正能量。二是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按照“四强”“三力”标准选配村干部,村党组织书记党性靠得住、抓稳定敢管理、能带富办法多、懂政策善服务、人品正威信高;村“两委”班子成员政治上可靠、有能力水平、有致富本领、有群众基础,切实成为各族群众“带头人”。三是村“两委”成员结构进一步优化。45岁以下、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村“两委”成员及村委会成员中的党员比例显著上升,年龄、性别结构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E]人民日报:2014年06月11日01版
[2]和田地委办公室和田行署办公室印发《关于认真做好和田地区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E]2016年4月1日
[3]张宝林;由党员总数达到6451万引发的思考[J];唯实;2001年07期
[4}王扩建.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短缺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5]刘志杰.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党建;2006年01期
[6]潘盛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党建;2006年02期
[7]张宝林.南京市党员队伍结构分析和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07期
[8]周永根.黄其松.新时期农村基层党组织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浏阳市3个村的调查与思考[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骆树森.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作者简介:
阳杰(1980--)男,汉族,湖南城步县人,中共和田地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室助理讲师,新疆财经学院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经济管理、政治、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