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做好纪录片的几点思考

2016-02-25那宇萌

西部皮革 2016年2期
关键词:变迁纪录片新媒体

那宇萌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关于做好纪录片的几点思考

那宇萌

(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纪录片的创作在回归本性的基础上,开始以阐明抉择、解释历史以及增进人类的了解为使命。纪录片创作者将视角转向一些普通人的平凡生活中去,通过描述普通人的情感经历来揭示人类生活的现状,这也是纪录片创作者心中所向往的。本文通过纪录片的简述,研究了在新媒体环境影响下纪录片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优化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纪录片;变迁;新媒体;创作

1纪录片简述

纪录片的发展虽然有很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纪录片自身的媒介、创作技术以及创作观念并不是在中国形成的,所以其在中国的发展却很短暂,其发展、生产、交融等都带有一定的西方文化色彩。此外,世界纪录片由于受欧美六七十年代的“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的影响,使得其强调和注重对客观事实的再现和记录,不允许创作者对其进行虚构和搬演。所以,在人们的心目中,纪录片就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记录和再现。

1.1纪录片的定义

关于纪录片的定义,在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如《朗文英语词典》中对纪录片的解释是——通过艺术,提供事实。美国的《电影术语词典》中对纪录片的解释则为——纪录片是一种非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个有说服力的主题或观点,但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并且运用编辑和音响来增进其观念的发展。而荷兰的伊文思则认为:“纪录片就是把现有的事实记录下来,就成为将来的里历史。”此外,《纪录片创作论纲》中,则认为纪录片是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直接从现实生活中获得音像和图像素材,真实的表现客观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与评价的纪实性电视片。

此外,纪录片的创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客观事实进行记录和再现,其中还包含着创作者主体意识的再现。所以,我们还可以说纪录片是一种有观点的记录,它通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选取生活中的一些音像素材,将客观事物以及创作者对这一事物的认识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种纪实性的影片。总之,纪录片的本质真实。所以纪录片必须是以人的认识或者价值取向为中心的,并非是通过创作者主观臆测而展现在观众面前的。

1.2纪录片创作理念的变迁

纪录片在我国出现时是20世纪50年代末,其发展是靠以电视为载体的媒体支撑发展起来的。刚开始时,受传播环境的制约,纪录片与新闻片共同发展,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新闻纪录片时代。起初,纪录片的创作多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侧重于对政治主张的反映,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纪录片的发展又个人化的方向发展,这就意味着文化诠释已成为纪录片的主要诠释方式。此外,受我国经济水平和政治环境的影响,发展举步维艰,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纪录片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春天,创作理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平民化创作理念的深入和发展。要想使纪录片发挥出其功能,创作者不仅要确保纪录片的真实性,还要使记录片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就必须以大众化的视角去进行创作。创作者要以纪录片的形式对普通人的生活进行关注,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以平等、理解的视角与普通老百姓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得纪录片的语言更加大众化,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此外,随着信息化技术时代的到来,普通大众已经掌握了用DV进行记录的方法,这就出现了纪录片取之于民,又逐渐回放于民的现象,使其成为具有平民色彩的文化概念。

第二,纪录片创作要求具有娱乐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纪录片的要求不只是简单的了解某一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而是追求故事情节是否能够吸引他们继续观看下去,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创作纪录片的过程中,将纪录片与故事片的创作结合起来,使纪录片更具有吸引力。如在讲述真实的故事时,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来再现历史时空。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纪录片的娱乐性正好与电视娱乐化浪潮的发展类似,都是在收视率的影响下形成的。创作者在创作记录片的过程中,以事件为基础,通过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给观众全新的感受,从而提高收视率。

第三,纪录片的纪实与搬演。在现阶段纪录片的创作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纪实的错误理解,如在拍摄的过程中,只是对其进行毫无思想跟拍。纪录片的创作是对现实事件的创造性处理,但这里所指的创造性的处理不是对现实事件的虚构,而是说不管怎样的纪录片,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一个核心的思想,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复制。制作纪录片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来反应整个社会的进程。此外,人们在看记录片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真实的需求,所以一旦纪录片失去了纪实性,那么纪录片也就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了。

2新媒体环境影响下纪录片的发展状况

2.1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2.1.1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这个名词最早是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对于新媒体的定义,学者们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则指的是利用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数字技术等渠道,或者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来向用户提供信息或者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也就是说,我们这里所说的新媒体也可以称之为“数字化媒体”。

我们可以将媒体的发展总结为以下三个阶段:农业时期的精英媒体;工业时代的大众媒体;信息化时代的个人媒体。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媒体开始崭露头角,其中子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博客,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此外,我们还应该看到,新媒体是伴随着媒体的发展不断的变化着的。如广播相对于报纸来说,就是新媒体;电视相对于广播来说就是新媒体;电脑相对于电视来说就是新媒体。所以,我们说媒体形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现阶段,我们应该多关注一些数字化媒体之后的新的媒体形态。

2.1.2新媒体的特征

第一,互联性。互联性是现阶段新媒体主要特征之一,因为新媒体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传播的,具有与用户互动功能的一种媒体形式。其功能是为社会提供海量信息以及信息共享,从而实现海量内容高效、快捷的聚合与发散。

第二,非线性。非线性指的是利用超文本的技术,实现信息的储存、组织、管理和浏览等摆脱传统媒体线性、单向的信息接收方式,而是通过超文本链接,直接跳到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地方进行阅读和学习,而不需要按照顺序往下走。现在,新媒体在数字化的整合下,可以为用户提供图片、声音、文本等信息,这些信息也可以按照超文本的组织方式,使得用户在点击文本内容后,还会相应的得到图片、声音等信息。

第三,交互性。交互性既指信息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时双向的,也指参与的个体,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拥有控制权。作为报纸、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介,其传播具有单向性,虽然报纸会设一些反馈设施,但是反馈信息很少甚至没有。而数字化技术使得新媒体的信息采集以及制作工作变得更为简单,信息接收者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将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发到互联网上去,以便形成信息的共享。网络的普及以及其低成本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廉价的传播渠道,从而真正实现了信息的双向交流。此外,新媒体的交互性还使得交流着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拥有平等的控制权,也就是说,交流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进行选择性的交流。

2.2新媒体环境对纪录片的影响

第一,传播方式的改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仅出现了文字的数字化,还出现了图片、视频、声音的数字化。这样一来,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界限分明的各种传播方式,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二进制语言的处理,对其进行转换。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等一些传统的媒体,其形式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的减小或消失,这就意味着新媒体整合时代的到来。在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以及广播网络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一个“三网合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这样不仅可以为受众提供丰富多元的信息化产品,还能够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此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走向融合的道路。所以说媒介与媒介之间的融合正是淡化媒介边缘的一个有利推动因素,二者也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第二,出现了媒体移动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不再是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进行,而是可以随时随地接收到不同的信息。如手机的出现,不仅形成了接受地点的移动化,还拜托了传统的固定收视地点的束缚,使其更加方便。

第三,促进了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各媒体不再固守独家新闻,而是将其进行共享。新闻内容的共享,不仅可以较少各新闻媒体之间的不当竞争行为,还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对新闻的研究上,从而减少读者在阅读新闻的过程中出现的疑问。

3优化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

3.1还原并复写真实的环境

认识社会动物,不论处于何种环境,人总是与周围的事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多元化的关系,才构成了一个人的社交网络以及生活环境。而当我们去关注一个人的时候,要从人的生存外壳入手,由表及里的对其进行观察和分析,这样才能深入到生活场景的背后,去真正的了解人物的生活处境,形成纪录片的故事化叙述,这也是纪录片创作的视点问题。这种还原人的生存环境的创作方法,是用立体的思维和角度对任务进行梳理和整合的,纪录片的讲述方式也会由于个体的参与而显得更加细腻、更有张力。如在人物生存外壳中寻找一些背景故事,丰富故事情节,还可以增加主要人物的行为动作,使其更加真实、更加人性化,观众在观看纪录片的时候也会给予更多的认可。

3.2丰富纪录片的表现形式

纪录片的创作不能一直停留在对过去事物的表层认识上,而是要通过纪录片,让人们探索生存的价值以及追求生命的意义。而如何让纪录片发挥出其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求创作者在进行纪录片创作的过程中,要丰富纪录片的表现形式,形成一种大众化的文化,让更多的人接受。如创作历史纪录片的时候,创作者可以通过故事情节再现、目睹着讲述等方式让观众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此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娱乐性节目吸引了大量的观众,而纪录片要想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从丰富其表现形式入手,在保证节目纪实性的基础上,加入其他的元素,使纪录片情节更加生动,内容更加具体。

3.3从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原型情境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所以纪录片的创作只要从关注个性的人开始,就永远不会有创作的尽头。纪录片的创作追求故事与冲突,而如何在纪录片中完成现实生活的再现,从而对人生进行正确的解析,最重要的就是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创造原型情境,我们也可以称之为“激荡生活”。“激荡生活”不仅是创作的概念,还是叙述的概念。它包括在前期的拍摄中,创作者超越摄影机对事物的客观记录,也包括在后期的剪辑与制作中,创作者利用视听、语言等对故事情节进行处理,使其更具有故事性。此外,“激荡生活”还要求创作者在不破坏记录对象的纪实状态下而进行的,为了不破坏原有的日常生活,创作者可以通过创造原型情境来进行拍摄,这样一来拍摄对象则会很自然的进入到现实生活的流程中,进行本色出演。

3.4改变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纪录片创作者作为一个独立的思考主体,其对题材的选择、对象的采访以及后期的剪辑制作过程是影像记录之后完成的。所以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会影像纪录片的总体质量。面对这样的问题,纪录片的创作者一定要改变创作理念,摆脱名利的纷扰,怀着对纪录片的热爱去做好纪录片的创作工作,这样才能使得记录的本性得到尊重,所创作出来的纪录片实现其应有的社会价值。

4总结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为纪录片创造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面对新的传播媒体与传播环境的出现,纪录片创作者如何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如何利用高科技技术进行创作等,都是纪录片创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在了解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并通过还原事实、丰富内容、改变创作理念等措施,来优化纪录片的创作工作。

参考文献:

[1]马小钢.纪录片的纪实与造型思考;南方电视学刊;2011

[2]李立群. 关于人物纪录片创作的几点思考;科技传播;2012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113-02

作者简介:那宇萌,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猜你喜欢

变迁纪录片新媒体
纪录片之页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清潩河的变迁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