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居民教育情况统计探讨

2016-03-03张宇迪

西部皮革 2016年2期
关键词:统计居民分析

张宇迪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我国居民教育情况统计探讨

张宇迪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摘要: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升,生活质量大大改善,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过程的加快使不同区域的居民收入失衡,这是城乡二元化的发展的弊端,使得城乡的教育资源非配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导致城乡的人力资源、文化等诸多与教育相关联的产业或资源受到损失,进入了恶性循环。本文主要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角度出发,对居民收入与教育资源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对我国居民教育资源分配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居民;教育;统计;分析

1指标与统计方法的选择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城镇和农村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农村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的发展。本文对城乡的教育和收入现状进行分析,分别对城镇和农村的教育差距和收入差距进行测度,分析我国 2003—2013十年 年城乡教育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的程度和变化趋势。

1.1统计指标的选择

本文的一级指标有教育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用教育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三个二级指标对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两个二级指标对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行衡量。

教育机会,是指对受教育者来说接受教育的可能性,特别是接受义务教育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常常受到了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本文采用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和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四个三级指标来衡量我国居民受教育机会差距的状况。升学率为招生数与毕业生数的比值。教育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的、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扬个性的过程。教育过程难以准确的量化,因此,本文采用生均教育经费和生师比两个三级指标间接的对教育过程进行衡量。教育结果是学生从某一级教育毕业时应获得的学业成就,以及可以运用到实践中带来收益的程度。本文采用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占 6 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城乡非文盲率比、城乡人均受教育年限差三个指标对城乡教育结果的进行衡量。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占 6 岁以上人口比重和城乡非文盲率两个指标是结构指标,衡量教育的普及程度。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强度指标,反映居民受教育的平均水平,它是指某一人口群体人均接受各种学历教育的年数。我国城乡居民收水平分别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两个指标来衡量。

1.2统计方法的选择

用其测度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大小。N 表示地区个数,xi表示第 i个地区的人均收入;μ表示城乡人均收入的平均值。城乡人均收入标准差表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差距大小,标准差越大,表明城乡人均收入差距越明显,反之则差距不明显。变异系数(CV),也称为离散系数,是测量一组数据中各观测值离散程度。计算公式为:

用其测度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差距,σ为城乡生均教,Y为育经费或收入的平均值。变异系数的值可以大于 1,也可以小于 1,值越大表示离散程度越大,变量间的差距就越大。倍率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比上最小值,用来衡量该组数据两级分化的程度。

2城乡居民教育的统计分析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差距过大有碍于实现社会公平。在城乡差距中较为突出的差距是居民收入差距,收入差距不单是中国的问题,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超出了世界平均水平,成为差距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严重阻碍了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003-2013 10年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统计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2003—2011 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均不断增加。2003 年城镇居民人口可支配收入为 6859.6 元,2011 年增加到 23979 元,增加了17119.4元。200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2011 年为6977元,增加了 4610.6元,与城镇相比增加幅度较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除了 2003 年和 2011 年低于 10%,其他年份均在10%以上;2004 年和 2005 年的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较低,仅为 4.61%和 5.92%。2006年开始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个政策使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2004 年之后,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分别从 2010 年的 14.47%和 14.98%跌至 8.83%和 8.25%,出现这样波动的原因可能是 2011 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了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居民人均收入也相应受到了影响。

参考文献:

[1]朱迎春,周志刚.从教育公平原则看中国城乡教育差距.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7)

[2]李淼.从我国城乡教育的演变历程看教育不公的危机.农村经济.2009(08)

[3]刘飞翔,张忠厚,魏向平.河南省城乡教育均等化问题研究.传承.2012(24)

[4]孙刚成,王婷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城乡教育公平探究.开放教育研究.2013(05)

中图分类号:C8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2-0130-01

作者简介:张宇迪(1996-),女,辽宁沈阳人,汉族,沈阳师范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统计学专业。

猜你喜欢

统计居民分析
石器时代的居民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2008—2015我国健美操科研论文的统计与分析
山东省交通运输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会计统计发展探究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