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发展对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启示

2016-02-25

新疆社科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绿色生态

魏 静



绿色发展对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启示

魏 静*

绿色发展理念是顺应时代发展与我国全面小康建设步伐的先进理念,有助于推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大国的主体责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启示。推动绿色城镇化建设,培养绿色消费习惯,完善对领导人的绿色政绩考核。

绿色发展 内涵 意义 困境 启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①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感。绿色发展是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西部贫困地区如何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坚持绿色发展是题中应有之意。

一、绿色发展的内涵及重大意义

(一)绿色发展的内涵

1.低碳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②。公报明确指出,今后我国要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最核心的是降低发展的碳依赖。碳依赖具体是指:经济体对引起二氧化碳等温室效应气体的生产和消耗的程度。显而易见,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全球实现低碳发展负有责任,必须不断改进生产生活方式,通过节能减排和节能降耗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重转变与效益。

2.节约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必要手段

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要求,“坚持节约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③。资源作为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自然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反观国内这些年的发展,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对国家的资源产生了巨大的浪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是触目惊心。而有效的节约和利用资源及合理分配资源,在我国实现转型跨越的发展过程中,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应该狠下功夫,通过研发节约资源的科技、完善节约资源的政策等方式,推动绿色发展步入新高度。

3.循环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

循环发展,就是要实现资源和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不仅能有效的规避生产生活过程中的浪费,而且对于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大有裨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朝阳产业,使垃圾资源化,这是化腐朽为神奇,既是科学,也是艺术”④。循环发展,就是要利用生态学规律,在发展过程中考虑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的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消耗和废弃物再利用,以期达到节约、整合、高效的发展目的,而绿色发展正是顺应了生态学发展的理念和脉搏而提出来的,所以要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作为重要保障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4.安全发展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外部条件

生态危机的频发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大桎梏,我国的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山地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退化,并由此引发泥石流、石漠化、荒漠化等地质灾害以及地面沉陷扩大等自然灾害。考虑到我国本身就是资源紧缺国家,一旦生态系统全面严重退化,将难以支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安全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必须“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⑤。为此,我们必须将全部国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进行规划和管理,保护本土生物链的完整及维护好生物和生态的多样性及稳定性,严防外来物种入侵,生态安全空间比重的扩大就要求必须不断增强全国各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和环境容量,尤其是在确保经济发展顺利进行的过程中不损害现有的生态安全格局。

(二)绿色发展的时代意义

1.绿色发展顺应了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背景看,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对传统工业文明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深刻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文明,工业化为人类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发展空间,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容忽视的是高速过度的经济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啃噬,全球生态系统遭受了严重破坏。正如恩格斯曾经指出:“蒸汽机的第一需要和大工业中差不多一切生产部门的主要需要,都是比较纯洁的水。但是工厂城市把一切水都变成臭气冲天的污水。”⑥全球生态危机频发,要求每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以低碳环保可持续作为发展动力,全球技术革新,新能源革命的呼声此起彼伏,归根结底,就是绿色发展的问题。用清洁、环保、可持续的能源带动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通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组织模式、商业模式等全方位的改变,使绿色发展成为继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最深刻、最全面、最广泛的一场变革。

2.绿色发展体现了我国的责任担当

新世纪的大国竞争,生态环境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承担着推动世界绿色发展的重任,也对其他发展中国家起着示范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⑦加快绿色低碳发展,降低碳排放,不仅是破解当前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提高能源有效利用和平衡发展的现实途径,也体现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高度责任心。

二、当前西部贫困地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总体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政策影响,二元经济模式的发展不均衡,导致中西部发展差异明显,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一)环境与发展的决策意识存在偏差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不少地区在实践中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仍大量存在,为了提高政绩,一些领导人仍然做出一些错误的决策,全然不顾生态资源的破坏,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环境政策的设计、执行和实施不能有效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决策过程中,造成GDP上去了,而环境质量下降了的恶果,许多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不恰当的经济政策所引发。部分贫困地区的领导人,为了加快脱贫步伐,依然秉持唯“GDP”的发展观,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无识或者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尽管中央严正要求,要树立“绿色发展观”,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绿色发展的综合决策调控体制还有待完善。

(二)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从全方位来看,西部贫困地区仍存在“第一产业不够用,第二产业不够强,第三产业不够快”的局面;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全市工业品以初级加工品为主,产业链短,精深加工品少,产品附加值低;非公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工业主要集中在以现代制药、有色冶金、精盐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属于传统的原料型、资源型产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严重。农业方面,定西市发挥自身优势全力打造“中国薯都”,马铃薯的产量、品种、育种都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是由于生产方式落后,传统农业粗放的种植模式与水资源及土地缺乏的矛盾依然严峻。农业废弃物的排放与环境承载力的矛盾均是生产方式落后的表现。

(三)全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建立

绿色发展尚未受到全社会广泛关注。公众参与绿色发展的程度较低,参与的领域过窄,尤其对政府环境决策参与较少。在绿色消费、绿色出行方面,公众的认知度还是比较低的,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受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高消费、高排放的误区里,转变观念及发展理念任重而道远。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存在问题

中国是一个干旱和缺水严重的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分布极不均衡,尤其是西部贫困地区普遍存在水资源不足的问题。笔者所在的甘肃省定西市,全市部分水源受到有机物和氮、磷的污染,水中的总磷德尔浓度己超过可能造成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基准限值,存在着可能出现富营养化的隐患。主要是水库遭受流域内的农业、畜牧业、生活污水及垃圾的污染,到了洪水期大量的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被冲刷,与水土流失产生的大量泥沙混合流入水库,沉积在库底。⑧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水环境的保护问题颇多。

三、绿色发展对西部贫困地区发展的启示

西部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在2020年迈入小康社会是当前我们国家发展的迫切任务,也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方面。而绿色发展的先进理念必然对贫困地区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一)推动绿色城镇化建设

绿色城镇化的建设是为了摆脱当前世界面临的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等生态危机以及解决目前世界出现的“城市病”。纵观历史,城市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城市发展离不开从自然中汲取各种资源,而绿色发展要素并没有作为城市扩展的一个考量而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我国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西部贫困地区更是面临着能源逐渐枯竭、自然环境与居住环境不断恶化的威胁,这些地区要发展,首先,必须通过创建绿色、低碳的城市空间,通过绿化种树、种草及不同程度的城市园林建设,达到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其次,加大都市农业的发展规模,通过都市农业增加了人们接触自然和与自然互动的机会,这对于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大有裨益。第三,通过推广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使人与建筑与环境能够和谐共处,永续发展。

(二)培养绿色消费习惯

绿色消费具体指的就是人的消费行为和方式要符合人的健康要求和环境保护的具体标准。⑨由此可见,绿色消费应该以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又不损害或者以减少环境损害为标准。而我们长期存在并持续产生影响的传统消费习惯却是人对物质需求的无限度,以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为目的,在这种异化的消费观面前,所有人成为了“物欲”的奴隶,这种消费观导致了人的消费欲望的不断恶性膨胀,吞噬着人类对于持续生存和发展的诉求。

西部贫困地区要借鉴其他发达地区的历史经验,避免重蹈覆辙,就必须要着力于培养绿色消费习惯,引导民众在消费过程中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在处理消费过后的废弃物时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重复利用,将低碳、循环、洁净及环保作为绿色发展消费观的核心内容,指导民众当前的消费行为既要满足当代人的健康安全和需求,又不会影响后代子孙的健康安全和发展需求。

(三)完善对领导者的绿色政绩考核

中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尤其是贫困地区更要与全国同步迈入小康,更是任重而道远。而地方领导人的发展思路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绿色政绩考核制度,就要求把地方政府在资源、人口、森林、土地、水源、矿产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决策纳入政绩考核内容,还要把官员的升迁同对环境的考核挂钩。尤其是在地方领导即将离任时,上级有关部门应对其辖区的山地、林地、草地、绿化、沙滩、江河等进行考察和检查。其中重点考核其在任期间生态环境是否遭受污染和破坏,特别是考核其在任期间各项经济决策和本人政绩是否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生态审计制度如果能全面推行,将更有利于贫困地方的绿色发展。

注释:

①②③⑤《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2015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④⑦习近平:《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J],《吉林环境》,2013年第5期,第45页。

⑥《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4~45页、第327页。

⑧魏静:《定西市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甘肃农业》,2014年第17期,第56页。

⑨王永芹:《当代中国绿色发展观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第91页。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崔如波.绿色经济:21 世纪持续经济的主导形态[J].社会科学研究.2002(4).

[3]廖福林.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贺朝霞〕

魏静,中共定西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讲师。

X321

A

1671-4741(2016)05-0063-03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绿色生态
绿色低碳
“生态养生”娱晚年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