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肖栋,“90后”的公益组织领袖
2016-02-25润源
■文|润源
张肖栋,“90后”的公益组织领袖
■文|润源
他虽然只是一名浙江嘉兴学院南湖学院金融系的大四学生,刚满22岁,公益年龄可一点儿都不短——“我读初中时的每年寒暑假便参加社区里的社会实践项目,高中时还当上了居委会的团支部书记;2010年担任上海世博会志愿者,还获评优秀称号;2013年3月成立益心公社,同年11月成立I公益青年志愿者联盟,并率领团队成员在春运、端午、暑运、国庆期间服务于上海的火车站,并服务外滩街道的暑托班及南京东路街道的助幼成长项目”,他如数家珍般地告诉记者。他,就是黄浦区公益界小有名气的“90后”公益领袖张肖栋。
张肖栋回忆道,在从事公益志愿活动的那么长时间里,最难忘的便是服务春运。“春运是一次大的迁徙,那么多人都急切、渴望地向往快点回到自己的家乡,作为志愿者的我,深刻理解大家急切回家的心情,尽可能有序地组织旅客、服务他们,用爱温暖他们回家的路。记得有一年春运,我捡到一张火车票,立即通过车站广播寻找失主,但失主已经离开了。于是我想尽办法,通过网络平台、媒体平台找失主,因为我明白春运时的一张票,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对于张肖栋来说,倾注最大心血的便是他一手创立的I公益青年志愿者联盟。I公益青年志愿者联盟隶属于黄浦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社团针对青少年和来沪青年儿童的心智开发辅导,以特殊儿童的教育与康复等扶幼公益项目为主,组织、参与大型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组织、培训等工作。同时提供一个平台,让更多的“80后、90后”大学生以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
参与到关爱祖国下一代的活动中,让孩子们能够在闲暇的课余时间得到轻松且充实的素质扩展;让他们融入上海这座大城市,了解海派文化;让他们学会更好地与人交流,懂得感恩,从小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让志愿者们与他们一同成长。”在这个新生的公益团队中,一切从零开始。张肖栋积极响应、参与黄浦区组织的许多公益活动,并且选择在上海南站扎根发芽,并逐渐壮大、成熟。
“2014年1月16日至1月29日,我们迎来第一个挑战——春节上海南站铁路协运。这是我们I公益青年志愿者联盟的首次大型志愿服务工作,我团展开了为期14天朝九晚七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召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热爱公益的学生、青年聚在上海南站,帮助返乡旅客顺利团圆。志愿者们每75分钟换一次班,两批轮流工作,一天4班轮换制,每天共计近百名志愿者参与到了志愿服务工作。”
2014年5月31日,在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上海市黄浦区青年志愿者协会I公益青年志愿者联盟的志愿者们受铁路上海南站的邀请,又一次来到上海铁路南站服务。
在此次上海南站的志愿服务中,张肖栋与上海南站协商人性化地安排服务时间,上岗时间采取两班轮班制,服务活动也相对较为轻松,且要求增加志愿服务自助售票机取票、实名验证等岗位。同时,张肖栋重新规划团队组织结构,两批志愿者到达集合地点后,均先参加了与活动相关的志愿者培训指导,随后志愿者由各小组长带领到各自指定岗位进行志愿者服务。他说:“这样层层分工、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使得任务完成更明确、更有效。”
“除了服务好火车站的旅客,我们的团队还进驻社区,为孩子们出一把力。”据张肖栋介绍,他积极和外滩街道等机关合作,通过自己的实际努力和团队的综合能力,依托团市委的“爱心暑托班”平台,为更多的小朋友们带去欢乐。
“我记得有一年,我率领I公益青年志愿者联盟的志愿者们来到外滩街道北京居委的活动教室,带着社区里的孩子们开展了一堂充满乐趣、创意环保的手工课。那次活动受黄浦区外滩青少年社工组邀请,I公益青年志愿者联盟负责策划和实施,外滩街道北京居委负责协调工作的一次创新性尝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丰富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在娱乐、动手等实际过程中,掌握了解环保知识,为建设绿色地球而努力。”通过这次创意环保课程,小朋友们纷纷表示学会了如何利用身边的闲置资源,自己动手制作有用的东西。
张肖栋说,I公益青年志愿者联盟还参加了南京东路街道的助幼成长项目,辅导一位‘问题’学生。“这孩子情商很高,就是不喜欢读书,于是我们只能既当心理辅导员又做家教,中途有很多志愿者都想放弃,但最终坚持了下来,现在他的成绩有了进步。”
作为由一名长期在一线服务的志愿者渐渐转变为公益团队负责人,张肖栋深刻地明白,志愿者有热情、有能力,想更好地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但怎样才能让志愿者更积极地参与项目,坚持下去?“有些项目本来只是提供一个平台,在我的努力下,为小伙伴们争取到了工作餐和饮用水的基本保障;有些志愿服务原本没有志愿者保险,我后来为小伙伴们都争取到了……”由于从小参加大量社会事务,22岁的张肖栋显示出超过同龄人的周密思考,这恰恰体现出这位“90后”公益人的领袖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