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2016-02-25王延东陈绍义张京军
王延东++陈绍义++张京军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必须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一方面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共通性,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在不同的方面有所侧重。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以知启民,以情动民,以意昭民,以行率民。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知启民;以情动民;以意昭民;以行率民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1-0080-02
2015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一篇《掀开西方“普世价值”的面纱》的文章,再次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价值观这个话题上来。价值观,是基于人(们)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们)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们)关于人、事、物(世界)的“内在的价值尺度”。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我们不但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更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遵循客观规律。
一、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正如每一个个体需要价值观的支持和引导一样,每一个社会也需要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得到了全面系统的阐释,而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既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各有区别。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共通性。二者都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反过来又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经济社会产生积极引导的作用,是一种广泛的、主流的意识形态范畴,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问题这个相同问题的描述和概括。四个层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均有涉猎,然而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理论框架。[1]无论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抑或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都概莫能外。既然它们是相互依存而构成的整体,那么显然应该存在一个可以将这四个层面联系、贯通起来的观念,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所谓,从价值的本质、到价值的作用,到价值的创造、价值的实现,其中每一个部分都离不开价值观念和对一定价值观念的看法。[2]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又在不同的方面有所侧重。如果说,构建社会主义大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那么,构建社会主义大厦的观念模型和崇高理念,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缺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无论是我们党,还是社会上的先进团体,他们必将先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达到凝练他人、凝练环境的境界。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体两面的,是不可分割的。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
习近平同志说过,我们比历史上的任何时刻都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然而,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要让我们伟大的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要充分发挥具有中国特色的核心价值观精神支柱的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当今社会风云激荡,放眼国际环境,伴随着经济危机的消退和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趋势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日益频繁;在国内,30余年的改革开放,每一天可谓是日新月异,我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位,当然,不可否认,当前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各领域亟需转型。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弘扬和巩固,更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民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不可估量的,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是不可估量的,对于凝聚每一个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添砖加瓦更是不可估量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是相契合的,[4]与华夏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华民族精神是相承接的,是党作为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凝聚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谬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我们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不可替代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认知规律告诉我们,接受一个价值观念是一个牵扯到个体“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过程。[5]因此,要树立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的方法论,就要求我们抓好价值观认知的各个层面。
(一) 以知启民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做好认知的问题。正所谓九层之台始于垒土,在认知层面上把握住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动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将核心价值观与自身价值观相结合。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就是3个层次24个字,分为国家、社会、个人吗?这种认知方式,只是看到了核心价值观的表层,而没有真正感悟到核心价值观的灵魂。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把认知层面作为首要目标。每个核心价值观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历史背景,要想从认知层面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站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点上,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进而产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意愿。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名句,从“孔融让梨”到“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优秀传统道德,我们有足够的精神食粮去丰富头脑、净化灵魂、树立信仰,缺少的只是去学习、去思考、去内化。同时时代的进步越来越需要我们对传统文化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创新,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源源不断的文化滋养。
(二) 以情动民
认知层面是理性的,而情感层面则是感性的。人是理智的动物,更是情感的动物,因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层面上升到情感层面,既是认知的升华,更是情感的认同。如果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情感上的认同和依赖,又何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多呢?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应当充分调动起受众的情感要素,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维系民族情感的纽带;而我们每一个个体,更应当增强自我的主人翁意识,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当中。
(三) 以意昭民
意志是深层次的,是本能化和习惯化的,与情感层面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截然不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升至意志层面,这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自古以来,就有对意志的诸多褒扬,如众所周知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王夫之也在《张子正篆注》中说:“正其志与道,则事理皆得,故教者尤以正志为本。”可见意志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当然,意志的锤炼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成效的,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到习惯和本能的高度,需要长期的熏陶和内化。从历史来看,社会观念的转型往往会形成“新的认同的出现,旧的认同的复活,现存的认同的变迁”[6]的复合局面。在这种情势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我们既要鼓励思想文化的多元化,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更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心骨的作用。
(四) 以行率民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又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政治经济形势的必然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遵循了这两个原则,培育是内化于心,践行则是外化于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其贯穿于社会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内化的价值观培育,转化为外化的追求高尚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的自觉行动,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目的。每一个社会人都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自觉承担起这份属于全国人民的责任,自觉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真心的赞扬,理性的批判,每个人心中都怀着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发自真心的热爱每一寸土地,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份工作,真诚朴实的对待每一个朋友,创造一个和谐有序、公平正义、活跃温馨的美好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于每个人的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需要每个人去把它付诸于行动。在当下,唯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习惯当中,才能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参考文献:
[1]钟明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解析[J].山东社会 科学,2009,(12).
[2]袁贵仁.袁贵仁自选集[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7.
[3]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J].马克思主义研 究,2010,(12).
[4]何小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 研究综述[J].中央社会主义学报,2014,(2).
[5]李泽泉.践行核心价值观应抓好知情意行[N].人民 日报,2014-11-04.
[6]许海.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大方法[J]. 决策探索,2014,(9).
[责任编辑: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