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历史传承视角下看抗联精神到辽宁精神

2016-02-25程显扬周玲琍

世纪桥 2016年1期
关键词:抗日战争

程显扬++周玲琍

摘要:抗联精神曾经在东北人民的抗日历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贡献,在新中国成立后,抗联精神一直影响着东北人民。时至今日,在经过了文化的积淀和历史的传承之后,抗联精神的核心与新时期的“辽宁精神”实现了时间上的传承和内容上的契合,为推动辽宁省的发展、实现东北振兴和国家和谐发展提供精神上的指引。

关键词:抗日战争;抗联精神;辽宁精神;历史传承

中图分类号:D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1-0010-02

一、抗联精神内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特别是东北人民开始了长达14年的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在抗战的14年里东北抗日联军发动的游击战争可谓是中华民族抗日史诗中最为重要、最为惨烈、最为令人动容的一个篇章。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中国东北地区抗击日军的主力。他们为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独一无二的、可歌可泣和永垂不朽的。

东北抗日联军以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广大抗联指战员在残酷的抗日斗争中,在血与火的搏击中,在生与死的考验中,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并且,其更为重要的是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永恒的精神财富——抗联精神。2005年9月3日,胡锦涛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坚持长达14年的重要论断,并充分肯定了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战中的历史功绩,高度赞扬了杨靖宇、赵尚志以及“八女投江”英雄群体的伟大民族精神。抗联精神不仅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一往无前的民族之魂,更是在抗战胜利后继续指导、鼓舞和激励人民不断奋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思想保证、精神食粮和前进动力。

可是,抗联精神的内涵和核心是什么呢?在笔者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忠贞报国、勇赴国难、与整个国家民族共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二,勇敢顽强、视死如归、以“血肉筑起的长城”的英勇战斗精神。

第三,坚贞不屈、无惧牺牲、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献身精神。

第四,敢于承担、百折不挠、甘于为民族和国家奉献一切的奋斗精神。

1931年冬至1937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东北抗联前身——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各地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的高揭义帜,到东北抗日联军正式成立,都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指引之下。纵使在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外无援助、内缺给养等一系列的不利条件下,抗联战士们依旧在英勇战斗精神、献身精神和奋斗精神的鼓舞下,抱定必胜之信心与强大敌人顽强苦斗,无不表现出东北抗联舍生忘死、血战到底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生死不苟、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谱写出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和一曲曲保家卫国的悲壮诗篇。可以说,抗联精神是中华精神的一种体现,是继承中华传统精神的不屈献身以及和谐宽容的合理精华,并与无产阶级彻底革命的斗争精神的结合形成了团结各民族各阶层抗战的最坚决、最勇敢的中流砥柱,而且这种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国魂、党魂、军魂,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归属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遗产。

二、抗联精神的传承——辽宁精神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之下,抗联精神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暗淡,反而在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中绽放出新的夺目光辉。

辽宁,作为抗联精神的发源地之一,在2013年11月1日正式发布了“辽宁精神”。它的具体表述为:“天辽地宁,爱国奉献,诚信务实,创新争先”。 新时期以此为核心的“辽宁精神”,是在总结辽宁地区厚重的历史积淀以及鲜活的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对精神层次的精确提炼,也是对广大辽宁人共同拥有的精神气质和理想追求的高度概括,更是对辽宁省贯彻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领会和落实。基于辽宁本土的历史传统、地域文化、成就挫折、现实定位等,经过广泛的概括与凝炼,再次充分体现了辽宁人民创新图强的价值追求、奉献包容的精神风貌、踏实肯干的行为准则,是4300万辽河儿女慎终追远、长虑后顾、共识通约之后的坚定信笃、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特有的精神财富。

当我们在审视和理解“辽宁精神”的过程中,自然不难发现,抗联精神的内核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辽宁精神”之中。首先,两种精神的目的是趋同的,都是为了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无论是抵抗外敌、保家卫国,还是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国家富强、使民族复兴。在战争年代,唯有抵抗外敌、保家卫国才能够保证国家独立和民族自由,这是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在和平时期,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在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亦是真正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正确的、唯一的途径和必由之路,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天辽地宁”。其次,两种精神的核心思想是相同的,即都是以爱国主义精神作为其核心内容。这是因为,无论是什么思想,唯有与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才能够不断地向前发展、生生不息,才能够不断地从其他文化中汲取营养,才能够不断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获得活力与传承。最后,两种精神的诸多内容是相似的。何为奉献?何为争先?义无反顾、绝无迟疑、心甘情愿地为国家和民族献出自己的一切。决不放弃、自力更生、奋勇向前地为国家和民族争取最后的胜利,哪怕风雪覆盖自己身畔。由此看来,“辽宁精神”的很多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抗联精神,“辽宁精神”是抗联精神的补充、丰富和传承。而抗联精神正是“辽宁精神”的基石和血液,它不仅渗透到“辽宁精神”的方方面面,更流淌在每一位辽河儿女的心间。当下,中国正处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而东北振兴又是中国实现和谐社会,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其中,辽宁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闻名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曾经在改革开放前创造无数新中国的第一,素有“东方鲁尔”之称。但是,正因为辽宁省是中国最后退出计划经济体制的省份,如今,其正面临着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矛盾和问题。辽宁省能否顺利摆脱困境,实现新一轮的发展和复兴,不仅直接关系到东北振兴的成败,还深刻影响着国家的繁荣稳定与和谐发展。可以这样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中国人民共同的梦,而建设富庶文明、生活幸福的新辽宁,则是全体辽宁人民共同的梦。梦想不能仅限于空想,梦想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付诸实践才能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精神对实践活动有着关键的指引作用。由此,“新辽宁”的实现也离不开“辽宁精神”的指引,这就在现实中对我们提出了要求,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同时不断加强对“辽宁精神”的培养、弘扬与实践。抗联精神流淌在“辽宁精神”中,“辽宁精神”流淌在辽宁人民的心里。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精神,我们曾经创造了辉煌的过去;正是因为拥有这种精神,我们必将开拓出美好的未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抗联精神的核心与精髓已经深深地融入并凝聚在了“辽宁精神”之中,“辽宁精神”是在新时期、“新常态”下对于抗联精神的传承和升华。抗联精神对于今天中国革命和建设进人崭新历史发展时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将成为当今和平与发展时期加强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建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伟大复兴永远飘扬的旗帜。更进一步而言,抗联精神、“辽宁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彼此契合、一脉相承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抗联精神,作为对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创造性传承,作为对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新时期集中体现,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建设和谐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抗联英雄的伟大精神是弘旷激越的战鼓与号角,是纵横经纬的坐标与罗盘,是傲然挺立的旗帜与灯塔。在新的历史时期,弘扬抗联精神,对于铁证如山、理直气壮地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倒行逆施,维护国家主权、世界和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今社会条件下,抗联精神对培养社会正能量,引领道德风尚,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辽宁精神”的传承和实践从来不是抽象的,“辽宁精神”是在以往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精神结晶,在一代代辽宁人的实践中发展并丰富完善起来的,“辽宁精神”是在实践中产生、发展、丰富完善和升华的。“辽宁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永葆青春,展现魅力,形成聚力!

参考文献:

[1]房咏梅,张国华.杨靖宇精神: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 财富[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9,(7).

[2]东北抗日斗争史论文集[C].长春:吉林大学出版 社,1992.

[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王军凯.东北抗联精神与当代中国民族精神[J].世纪 桥,2014,(2).

[5]袁中树.抗联精神与东北文化传承[J].长白学刊, 2013,(5).

[6]张洪兴.东北抗联精神[M].沈阳:白山出版社,2010.

[7]房广顺,马强.辽宁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辽 宁的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5).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抗日战争
9月历史大事记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界的东北抗联研究
抗战时期“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化动员考论
论抗战时期毛泽东的反投降斗争
中国共产党就政治领导方面对抗日战争的贡献
论抗战时期的“夫人文学奖”
王西麟《第九交响曲——抗日战争安魂曲》第一乐章《哀悼》创作探析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纪念群雕的规划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