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
2016-02-24季丰
季丰
英语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语言体验。受生活环境的影响,他们不像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到处都能“触摸”到英语,如街头巷尾的KFC、McDonald's、Parking、No smoking等英语标志;缺少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如各种各样的英语App、学习网站、电子词典等;接收不到渗透生活的英语广告,如keep moving、King-boxing、To be number one等。正因如此,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显得无精打采,提不起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畏难的消极情绪,英语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有些遥远。那么,教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力?笔者认为,追根溯源,还得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入手。动机是引发与维持学生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是教学的源头活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与语用能力的基础。接下来,笔者将从知识迁移、活动串联、发展评价这三个方面谈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做法。
一、知识迁移: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往往依赖于具体的形象,对语言的体会借助于特定的语言环境。而在农村地区,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环境,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知识迁移的方式,将教材中的对话、语篇迁移到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以趣味、生动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学译林版小学《英语》4A Unit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时,笔者考虑到农村地区的学生对于“fruit salad”这种饮食比较陌生,有些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很难理解“沙拉”是什么味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教室布置成“fruit salad bar”,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准备好自己喜欢的水果和水果盘,而笔者则准备了各种口味的沙拉酱。在这个活动中,笔者将语篇中的生活情境直接搬到课堂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制作水果沙拉、品尝水果沙拉的过程。学生高兴极了,连平时不爱开口的学生都努力尝试用英语表达各种水果。
二、活动串联:趣味比赛
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一般以活动为支撑,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强化语言训练,促进学生的识记与理解,为学生的语言表达创设机会。在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注重活动的创设,还应注重活动的联系性,通过逐级递增的活动将知识的教学串联起来,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以趣味竞赛为轴心,将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将各个教学活动串联起来,以此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Unit 4 I can play basketball最后一课时的教学中,笔者主要安排了口语实践活动与“Song time”板块的教学任务。在这个以夯实巩固与个性创造为主要任务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用趣味比赛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以“Yes,I can!”为主题的PK平台。在这个平台中由“I can read!”“I can say!”“I can sing!”“I can do it!”四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都是一个小组探究活动。对于“I can sing!”这个板块,笔者以“Song time”的教学为背景,在学生跟唱、学唱的基础上,要求各个小组创编歌词并上台展示。
三、发展评价:激励表扬
教师的评价,尤其是激励性的评价,对于小学生特别是渴望关注、渴望爱的农村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发展性评价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尽可能体现激励性,以肯定、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在语言活动中的实际表现,有针对性地展开评价活动,促进学生进步,树立英语学习信心。
在Unit 3 Asking the way口语教学中,为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表达动机,笔者在课前手绘了一张所在小镇的地图,在一些标志性建筑如镇政府、卫生所等地方做了标记,并为学生准备了小红旗贴纸。在活动中,笔者将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根据地图展开“问路大作战”,帮助外来的新同学“Tom”熟悉新环境,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在设计对话过程中,各个小组要根据教师标记的位置,逐一完成任务,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获得一面小红旗贴纸,最先完成的小组可以获得两面,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任务。在这样的激励竞争下,各个小组的活动热情都很高,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展对话。对话内容不仅有趣,而且充满生活气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普及与推进,提升农村小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是教师的职责所在。面对英语知识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村学生时,教师更要想方设法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帮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想学”,由“我想学”发展到“我能学”。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农村地区的小学生与英语贴得更近。◆(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忠义小学)
□责任编辑:张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