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的变革方向刍议

2016-02-24陈建中

江西教育C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习主体应试教育能力培养

陈建中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当下的语文教学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倾向,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题海战术的训练意识、标准答案的唯一要求、黑板粉笔加嘴的课堂格局等现象使语文教学质量很难提高。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变革教学思想。

关键词: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学习主体   能力培养

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般情况表现为应试教育思想突出,素质教育观念淡薄,在课堂上普遍是教师串讲串问,学生被动接受、机械模仿……因此,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变革教学思想。

一、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应付考试而苦教,而使学生为应付考试而苦学的一种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让学生“动一切”,只让学生“受一切”,认为这样就能考高分。在这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指挥棒下,语文教学确实存在人为增加教学内容和急于求成的应试现象,如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题海战术的训练意识、标准答案的唯一要求、黑板加粉笔加嘴的课堂格局、考试成绩100分的人才观念、分数第一和升学第一的评价标准等。教育改革显然迫在眉睫,素质教育也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就是针对上述“应试教育”的严重倾向,于1985年提出的一个教育思想,旨在扭转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揭示了素质教育思想的精髓。素质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已经成为指导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思想,究其本质,是对完整的健全人格的追求和培养。认识了这些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大胆批判应试教育,积极开展素质教育,必将达到符合教育规律这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二、变串讲串问为灵活指导

“串讲串问”可形象地解释为教师的“讲”和“问”堆起来如“葡萄串”,连起来如“铁锁链”,也就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具体写照。例如有位教师在讲读《梅花魂》一文第二自然段时,一连提了七个问题:外祖父读了哪些书?外祖父教我读了什么?“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意思?“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什么意思?“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悉”是什么意思?外公为什么哭?外公为什么说我不懂?并且这些问题的结论又是教师花了七分钟讲述的。不难看出,这是个讲读设计无重点、无层次、无顺序,缺乏思考价值的串讲串问过程。

其实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要从被动少说话转为主动少说话,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导”上。“导”既要讲究科学也要追求艺术。要体现“导”的科学性,必须精心组织,认真设计;要体现“导”的艺术性,必须导得活、导得巧、导得准、导得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效。就拿上述《梅花魂》一课为例,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功夫用在“导读”上,不需提太多问题,不必讲许多,只要创设情境,渲染氛围,引导学生思考:外祖父读到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特点?祖孙两人的言行,能从中体会到什么?再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读,足以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教师要变串讲串问为灵活指导,放开手脚,摈弃繁琐的分析讲解和廉价的频繁提问,加强对学生的诵读、深思的引导。

三、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而今农村的教育,却非如此。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就叫他们回答。面对简易的、浅显的问题,学生只用片言只语就可以答出;而面对较难的问题,往往就会无言以对。学生不但没有主动释疑、求知的机会,反而成了一个被填充的“容器”,确切地说,学生处于一个缺乏主动、让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成长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教师应视学生为一个主动求知的完整人,在课堂上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设和谐友善的氛围,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求知。反之,离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语文教学必将一事无成。

四、变注重知识传授为注重能力习惯培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学生自己能读书。”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先云先生也说:“阅读教学仅局限于字词句段篇知识的传授,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较强的获取、汇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应成为阅读教学追求的目标。”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变注重知识传授为注重能力、习惯培养。

以一位女教师的阅读指导教程为例,她将课程分为“两大块”:第一大块为讲读过程,是教师启发、讲解、指导的过程,大约花了28分钟;第二大块“训练过程”,讲读后,教师在黑板右边沿贴了一张大白纸,上面抄了五种类型的题目,供学生当堂选择完成。她是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设计的,但对学生能力、习惯的培养却大大忽视了。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达到上述培养学生能力的境界呢?那就是八个字:“授之学法,恒久历练。”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能力培养应注重自学能力、乐群能力的培养;习惯培养侧重勤动笔墨、不耻下问、利用工具书、课前预习、写作先草稿、勤于积累、心眼口耳四到、勤于读书等习惯的培养。

五、变机械模仿为独立创新

这里所谓的“模仿”既不是古代教育家朱熹说的“多模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也不是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指出过的“模仿就是知觉在行动上直接反应,在儿童学习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而是指学生“依葫芦画瓢”,如每当考试时,教师就让学生背诵作文选,学生生搬硬套、死模硬仿招来考卷上笑话百出。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民族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要素之一。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当从小培养。而在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品质,培养其创造性思维。教师首先必须有创新意识,教学才有创新,教法才有创新,教学效果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也主要是凭借浓重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而展开的。因此,教师应该打破课堂上正襟危坐的“听——说——练”教学模式,要让学生参与视听,产生通感,同时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勇于尝试。对学生的荒唐问题和不当观点,教师不应批评和否定,而应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合理思考。◆(作者单位:江西省万年县青云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范宏芳

猜你喜欢

学习主体应试教育能力培养
浅析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研究
应试教育与新课改并非对立关系
有关中国教育命题的证伪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本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