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6-02-24宋艳艳

江西教育C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少教多学语文教学

宋艳艳

摘   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理论上详尽阐述笔者在课堂上利用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有效实现以教师的“少教”达到学生的“多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少教多学   学案导学   语文教学

当今社会,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而和谐的时代,我们在思维方式上也应该进行转变,包括我们的教育思想。我们的语文课堂不能还停留在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上,要将我们的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从而满足教育的发展需求。

一、追本溯源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几千年前,孔子关于教育的论述就提出了这样的理论思想:“不到他苦思而有所体会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这是在告诫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每个问题都替学生着想,要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学会举一反三,以此类推,让学生在学习思考中不断总结经验,直到悟出道理,这才算是比较成功的教育。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这种教师“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的效果呢?

二、“少教多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探究

1.“少教多学”的理论概况

“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方法是否得当。比如在文言文“正确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一一讲授120个常见的实词,更不可能把所有的实词都给学生讲授一遍。怎么做?我们会选择教授学生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代入检验法、识别推断通假字法、课文迁移法、语法分析推断法、语境推断法、修辞推断法、成语印证法、组词选优法、邻字帮助法、字形剖析法、造句法等。让学生利用所学方法,学会自己分析实词的含义,以达到读懂简易文言文的要求,也就达到了我们考试大纲的要求了。

例如《隋书·列传第三十》中“有人譖纯怯懦”这句中,如果学生不认识“譖”这个字,可以教授学生利用组词选优法知道“怯懦”是“胆怯懦弱”的意思。“譖”这个字又是“言”字旁,利用“字形剖析法”可知“譖”和“说话”有关系。结合这两种方法加上语境推断法可推出“有人譖纯怯懦”中的“譖”的意思是“污蔑,中伤”的意思。所以说“少教”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式的有效教学方法。

“多学”并不是说学生背得多,抄得多,被教师“灌”得多,而是体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的“收获”到底有多少,能不能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让学生由“让我学”变成“我要学”,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去独立完成有一定深度的学习任务。

例如《雷雨》的教学,肯定要完成对主要人物“周朴园、鲁侍萍”等人的人物形象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如果由我们教师自问自答,不如抛出问题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解决问题;如果抛出问题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解决问题,那又不如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讨论解决问题;而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讨论解决问题,那就更不如让学生参演话剧《雷雨》,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体会当时人物的心理状况,更好地完成人物形象的分析。这样增加了学生的体验,学生会获益更多,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以达到学生“多学”的效果。

2.“学案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是相对于教师的“教案”而言的。“学案导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建立在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课文编制出的“学案”。课堂上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更有效地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教学目的。下面以《短歌行》为例:

目标导学:列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首先是了解作者曹操;其次,掌握《短歌行》的思想内容;第三背诵本诗。在诵读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品味诗歌艺术特色。体会诗人曲折表达自己渴望招纳贤才以建功立业的心情,体会作者的忧患意识。让学生带着这些目标课前投入到自主学习中,鼓励学生质疑。这是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环节的有力手段。

学法指导:针对学习内容给学生一些相适应的学习方法。诗歌性质的文体我们一般会建议用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课前积累:让学生温习曹操的《观沧海》等曾经学过的诗篇,进行系统的复习,达到知识日常积累的目的。

知识预览:把文学常识“歌行体”的相关知识、作者简介以及写作背景补充给学生,让学生积累文学常识,“知人论世”,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文本研读:根据《短歌行》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检测题。如第四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问:“‘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该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本句有没有更加深刻的内涵?‘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两句分别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如何理解?读到第四节我们读出了作者真正的‘忧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一系列问题自主完成对《短歌行》的初步感知。

课堂演练:课堂的关键环节。设置一些对文本内容加深理解之类的题目,如“下列对《短歌行》中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C.据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源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源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的贤者能够归附自己。”此环节的设置是通过学生合作探究,解疑释难,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个性拓展和表达交流这两个板块设置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例如,“学完了《短歌行》,同学们设想一下:几年以后或者十几年以后,我们班的某位同学成为了一个团队的领导。那么,这位同学应该注意什么才可能吸引人才呢?”这样的开放性题目没有一个统一答案,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对文本的不同理解,提出个性观点,主张个性表达,言之有理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在课前发下学案,让学生利用《短歌行》这篇课文的“学案”作为导航,在课前对《短歌行》进行预习,然后带着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以“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整理、归纳。这样,以教师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就可以有效利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运用中的问题

从现在语文教学的状况来看,在对待任何一种未普遍运用的教学理论方法时,大多数人习惯观望,部分教师不求实效的形式主义反而加重了教学的负担。“少教”是为了“不教”,但“少教”不等于“不教”;不是“无的放矢”,也不是“表面的热闹”,更不是“极少数同学的共鸣”。就一线教师来说,特别是对“少教多学”的概念和理论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没有充分认识到“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上的指导意义。

四、“少教多学”实施的要求

其实,在笔者看来,“少教多学”看似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其方法的实施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也更全面了。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修养,犹如“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教师为了“少教”,就更应该“多学”,让自己的“短板”变长,好好备课,明白教学的重难点,清楚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才能更好地在课堂中实现“少教”,从而实现学生的“多学”。

总之,“少教多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运用及其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容置疑的,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会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值得在教学中积极运用。◆(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邓  钰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少教多学语文教学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运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效能
“少教多学”在中职计算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践行“少教多学”理念 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之我见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