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例雏鸭曲霉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2016-02-24刘万明董晓君董耘倪干英

水禽世界 2016年2期
关键词:病鸭用具雏鸭

刘万明 董晓君 董耘 倪干英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02-0030-02

2014年6月26日~29日,淮安区仇桥镇一养殖户饲养的18日龄2300只雏鸭发生以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呼吸、腹泻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并先后有210只病鸭死亡。笔者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结合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诊为曲霉菌病。现将该病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鸭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饮欲增加,羽毛蓬乱无光,两翅下垂,离群独处,两脚无力,常卧地不愿走动,颈缩呆立,眼半闭、流泪,结膜潮红,口腔与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气喘,伸颈张口呼吸,呼吸时发出干性的特殊的沙哑声。病鸭腹泻,排灰褐色、黄白色的稀粪。外型消瘦,后期运动失调,抽风转圈,倒地,单腿或双腿成划船状,部分病鸭还有角弓反张病状,全身抽搐而亡。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鸭,主要病变为肺表面、肺组织和气囊有数量不等的灰黄色或乳白色小结节,切开结节,呈轮层状结构,中心为干酪样坏死组织,内含大量菌丝体,气管和支气管内有粘性及脓性分泌物和干酪样物,有的可见到结节和菌丝体,成绒球状。胸部气囊和腹部气囊膜上见有一厚2~5mm圆碟状中央凹的霉菌菌落,即霉菌斑,鼻喉、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有淡灰色渗出物,肝脏淤血、肿大,表面粗糙,胆囊充盈。腺胃粘膜充血,小肠粘膜充血,有出血点,心脏有出血点。

3 实验室检验

3.1 肝脾触片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鸭的肝、脾组织进行触片,经革兰氏、瑞氏染色后镜检,未发现有致病菌。

3.2 病变组织镜检 无菌采集病死鸭的肺、气囊内的结节,置于载玻片上,加20%KOH溶液2滴混匀,加盖玻片后镜检,见有大量霉菌孢子,并见有多个菌丝形成的菌丝团。

3.3 分离培养 将病变结节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与血琼脂斜面,37℃培养24h,培养基表面长出边缘为黄白色、中央为蓝绿色、背面为黄褐色同心圆状的菌落。用培养物镜检,可见霉菌菌丝和孢子。

3.4 饲料检测 采集饲喂雏鸭的饲料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检测结果黄曲霉毒素B1含量为28.2μg/kg,超出雏鸭饲料卫生标准中黄曲霉毒素B1应小于10μg/kg规定值的近2倍。

4 防治措施

4.1 无害化处理消毒 立即隔离发病鸭群,并对病死鸭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用百毒杀对鸭舍和用具以及受污染的场地进行彻底地消毒,1次/d,待病情控制后改为1次/周。

4.2 立即更换饲料 停喂之前所喂的霉变饲料,改喂优质新鲜饲料。

4.3 及时选用药物进行治疗 用制霉菌素口服,每只每次5000IU,2次/d,连用4d,同时在上午用0.04%硫酸铜饮水,下午用恩诺沙星饮水(剂量为每升水0.05g),以防继发感染,另外在饮水中适当加入电解多维,可帮助鸭群增强免疫力。

4.4 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 极力为雏鸭提供适宜生长的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保持圈舍良好的通风,及时清理鸭粪、更换垫料,保持圈舍地面干燥和清洁,防潮湿;应避免使用霉变的垫料和饲料,经常变换料槽和饮水器的位置,防止霉菌生长,并对料槽水槽每天进行清理,以免积存槽底的饲料被水污染后发霉,同时定期做好饲养用具和养殖环境的消毒以及圈舍带鸭消毒,每2周更换一种消毒药;保证提供清洁的饮水和新鲜的、全价的饲料,满足雏鸭营养需求,减少外界环境的各种应激因素,增强抗病能力。

采取上述措施后,至第3天,病鸭停止死亡,且鸭群的采食量逐渐增加,精神状态也逐渐转好,一周后基本痊愈。

5 小结

5.1 曲霉菌病是一种主要感染禽类呼吸道系统的疾病,尤其是雏鸭常呈爆发。其病原是曲霉菌,主要是烟曲霉和黄曲霉。曲霉菌是普遍存在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土壤、腐烂的有机物及种子中,还分布在空气中。曲霉菌孢子在任何地方均可致病,能引起较高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应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

5.2 不使用发霉变质的垫料及用具,不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不饮污染的脏水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

5.3 淮安区地处淮河下游,每年6~9月份多雨及梅雨季节,湿度较大,饲料及垫料和用具易发霉,尤其是玉米、锯末、垫草这些物质极易发霉变质,应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对鸭舍中所用的垫料用具坚持2~3d更换消毒一次,同时加强通风换气,杜绝饲喂霉变饲料。

猜你喜欢

病鸭用具雏鸭
雏鸭的饮水与开食
雏鸭死亡率高的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
人类最早的发明:生火与照明用具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浅谈雏鸭饲养管理的关键技术要点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雏鸭对温度的要求
暑假结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