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联合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促进作用
2016-02-23潘光栋卢五昌朱晓雯
潘光栋 卢五昌 朱晓雯
摘要:目的:观察经门静脉联合灌注胰岛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效果。方法:将实验用新西兰兔随机分为胰岛素(INS)治疗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治疗组、联合用药组(INS+HGF)、对照组,分别经门静脉置管微泵胰岛素、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生理盐水,治疗结束时测定肝脏体积,计算肝脏再生速度。术后监测肝功能、血清TNF-α、IL-6。结果: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及胰岛素组、肝细胞生长因子组肝功能恢复快(P<0.01),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和胰岛素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恢复快(P<0.05)。术后残肝再生速度胰岛素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均较对照组快(P<0.05),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和单一用药组显著增快(P<0.01)。实验组TNF-α、IL-6均较对照组升高,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门静脉联合灌注胰岛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显著促进肝切除术后肝再生。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胰岛素;肝再生;肝切除;门静脉
中图分类号:R65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5-0057-04
临床实践中常遇到需要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挑战,比如极限肝切除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需要行肝切除术等。但目前尚无有效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措施,肝部分切除术后余肝获得更多的门静脉血流灌注和门静脉血流中所携带的营养因子及相关激素,可能是肝再生的原因,经门静脉补充相关激素和营养因子促肝再生对肝切除术后患者有着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肝细胞再生的必要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本研究探讨了经门静脉灌注胰岛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进肝切除术肝再生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
雄性新西兰兔120只(广西医科大学医学动物中心、桂林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接近、健康,采用复合饲料和水喂养。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胰岛素治疗组、肝细胞生长因子组、胰岛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治疗组、空白对照组各30只。
1.2实验方法
实验前禁食8 h,将兔固定在手术台上,2.5%硫喷妥钠按照3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剪去腹部手术野长毛,并用脱毛剂(8%硫化钠)脱毛,消毒后铺无菌巾。取上腹正中切口,显露肝脏,测量肝脏各叶径线计算肝脏体积。切除肝左叶,称重,残端用4号线缝扎止血。各组显露门静脉下段,切肝后置入介入造影用微导管(强生公司生产)约2 cm,结扎固定,并引出体外固定在兔子耳后。关腹后给予流质饮食,2 d后恢复正常饮食,继续饲养。
1.3药物治疗
各组接受相应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生理盐水治疗,均为经门静脉插管微泵注入,胰岛素2U/h,肝细胞生长因子2mg/kg,生理盐水2ml/h,连用7 d,监测血糖在7~8 mmol/L。
1.4动物处理及观察指标测定
治疗期间每天外周静脉抽血测定炎症细胞因IL-6、TNF-α。药物治疗后1周,开始在B超引导下行肝脏断面肝活检,每周1次,病理切片观察肝细胞核分裂情况,Proplus-image软件对各组进行比较,评价肝细胞再生。药物治疗后1周、2周检测肝功能,评价肝功能恢复情况。术后1、2、4周分别处死每组动物10只,并立即将肝脏切除,测量肝脏体积,计算肝脏再生体积和相对重量,根据公式计算肝脏再生速度。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x±s表示,采用非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动物模型建立
成功建立了新西兰兔门静脉置管模型,无动物死亡。
2.2各组相关资料比较
分别统计了体重、失血量、手术时间、切除肝脏重量等指标,各组在体重、失血量、手术时间、切除肝脏重量等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各组有可比性。详见表1。
2.3各组肝功能变化的比较
分别统计了各组术前1 d及术后3 d、7 d、14 d的肝功能指标。术前各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的肝功能指标差别也不大;术后14 d复查肝功能指标,胰岛素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及胰岛素组、肝细胞生长因子组肝功能恢复快(P<0.01),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和胰岛素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恢复快(P<0.05)。详见表2。
2.4各组残肝再生速度比较
术后残肝再生速度胰岛素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均较对照组快(P<0.05),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和单一用药组显著增快(P<0.01)。详见表3、表4。
2.5各组术后血清TNF-a、IL-6浓度比较
TNF-α、IL-6作为肝再生的刺激因子,实验组TNF-α、IL-6均较对照组升高,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联合用药组的肝再生比较活跃。详见表5。
3讨论
肝切除术后残肝体积不足是限制肝肿瘤根治性切除的主要因素,部分患者失去手术治疗机会。正常肝脏可以耐受70%的切除量,合并肝硬化的肝脏只能耐受50%的切除量,与肝硬化的程度及肝功能储备情况也有关联。在我国原发性肝癌的患者往往合并肝硬化,肿瘤切除术后残肝量不足时易发生小肝综合征,导致急性肝功能衰竭。
研究表明,肝部分切除术后余肝获得更多的门静脉血流灌注和门静脉血流中所携带的营养因子和相关激素,可能是肝细胞得以再生的原因。结扎一侧的门静脉后,对侧肝脏代偿性肥大的原因也是门静脉所供应的激素。
目前有部分药物和激素可以促进肝细胞再生,包括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肝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刺激物质、甲强龙、前列腺素E1和某些中药等,其中以胰岛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的作用较为肯定。胰岛素被认为是肝脏的营养因子,肝部分切除术后经门静脉灌注胰岛素较经周围静脉用药的促肝细胞再生效应更显著。经门静脉用药能维持较高的胰岛素浓度,持续灌注的药物浓度较稳定,促肝细胞再生作用明显,对血糖影响也小。联合应用肝细胞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是否能更有效促进肝细胞再生是本研究的重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门静脉灌注胰岛素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表现在术后肝功能恢复更快、残肝再生速度更快。分别测定术后当时、术后1周、2周、1月的残肝体积,计算残肝再生速度,胰岛素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均较对照组快(P<0.05),联合用药组较对照组和单一用药组显著增快(P<0.01)。术前各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的肝功能指标差别也不大;术后14 d复查肝功能指标,胰岛素组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组肝功能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较单一用药组肝功能恢复快(P<0.01),肝细胞生长因子组和胰岛素组较对照组肝功能恢复快(P<0.05)。说明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的促肝细胞再生作用显著。
有研究報道,肝切除术后肝再生的启动刺激因子包括IL-6、TNF-α等。术后6 h即启动肝细胞再生,因此,早期用药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其理论依据。本研究测定的IL-6、TNF-α也反映了相似的结果,不同组别间术后的浓度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经门静脉联合应用促肝细胞再生因子较单一用药和外周血管用药能更明显促进肝切除术后肝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