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67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016-02-23黄辉赵丹洋刘美莲蒋宏玲
黄辉 赵丹洋 刘美莲 蒋宏玲
摘要:目的:分析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并探讨Ki-67与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经免疫组化法定量检测20例正常宫颈上皮、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及40例宫颈癌中Ki-67的表达,结合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Ki-67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5.0%、45.0%、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显示年龄、Ki-67、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均为预后影响因素。结论:Ki-67可能参与宫颈组织的癌变过程,可作为宫颈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
关键词:官颈肿瘤;Ki-67;预后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409(2016)05-0044-04
长期以来,宫颈癌威胁着全球女性的生命健康。虽然国内外普及宫颈刮片筛查,同时结合多种治疗方式,但宫颈癌发病率仍不断上升,并且近年来已成为癌症致死的首要原因。Ki-67是一种衡量恶性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敏感指标,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中与宫颈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已作为国际妇科肿瘤学研究进展的十大热点之一。本研究通过检测Ki-67在各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研究Ki-67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探讨其在宫颈癌生物学行为中的意义。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我院病理科于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存档的宫颈蜡块共560例,包括正常宫颈组织(Normal cervical epithelia,NCE)7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e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113例、宮颈癌(Invasive cervix carcinoma,ICC)372例。NCE组以宫颈锥形切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并具备较完整的随访资料为标准,筛选出20例。CIN组同NCE组筛选条件选出20例。ICC组按以下条件筛选出40例: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术前未经放化疗,术后全程规范化同期放化疗;随访资料要求同NCE。按2009年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0f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进行临床分期:Ⅰ B/ⅡA期18例,ⅡB期10例,Ⅲ/Ⅳ期12例;组织学分级:Ⅰ级12例,Ⅱ级14例,Ⅲ14例;淋巴结转移26例,无淋巴结转移14例。
1.2方法
1.2.1免疫组化法 SP染色试剂盒110 ml(通用型,PV-6000,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鼠抗人Ki-67单克隆抗体0.1ml(浓缩型,ZM-0166,南宁市金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300比例稀释。阴性对照片采用PBS液代替一抗进行操作,阳性对照片采用乳腺癌阳性切片。高倍镜下任取5个视野,阳性结果为肿瘤细胞核染为棕黄色;计数每个视野下,每100个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数量,以百分比形式计数。
1.2.2同期放化疗方案 ①采用三维适形放疗与腔内后装放疗:美国瓦里安UNIQUE直线加速器6 MV X线照射,上至第4腰椎间隙,下至闭孔下缘,前至耻骨联合前缘,后至第2椎间隙,左右至真骨盆外1.5 cm。照射剂量:50 Gy/2 Gy/25次,1次/d,5次/周。4周后,给予腔内后装治疗:单原子铱-192 Micro Selectron HDR型后装机照射,A点照射量30 Gy/6 Gy/5次,1次/周,其等效剂量为90 Gy。从放疗之日起至放疗后第5周定期阴道冲洗,预防治疗部位感染。②单药顺铂30 mg·(m2)-1·次-1,1次/周,静脉滴注。期间出现消化道不良反应,行盐酸格拉司琼注射液对症治疗。
1.3预后情况
定期以门诊复查、电话随诊等方式对出院后宫颈癌患者进行随访。截止于2015年12月31日,预后评价的起始时间为手术日期,随访时间中位数为61个月。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即从手术之日起至首次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的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分析采用X2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Log-rank法进行DFS的生存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Ki-67与宫颈癌病理特征间的关系
本研究共收集80例宫颈组织,根据Ki-67指数将样本分为Ki-67≤5%组(图1,A)和Ki-67>5%组(图1,B),其中Ki-67≤5%组38例,Ki-67>5%组42例。NCE组阳性率为15.0%(3/20),CIN为45.0%(9/20)),ICC为75.0%(30/40),呈逐渐上升趋势。Ki-67阳性率在NCE组、CIN组、ICC组之间、不同分化程度之间、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预后生存分析
宫颈癌组共40例,Ki-67≤5%组死亡3例,病死率30.0%;Ki-67>5%组死亡7例,病死率2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中位DFS为65.3个月(95%可信区间:54.5~68.5月),其中Ki-67≤5%组10例,中位DFS为90个月(95%可信区间:85.7~92.7月);Ki-67>5%组30例,中位DFS为63个月(95%可信区间:53.1~70.3月);两组中位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33,P=0.046),且Ki-67>5%组较Ki-67≤5%组偏低。
2.3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Ki-67≤5%组共1例局部复发,无区域转移,1例远处转移,局部控制率为90.0%;Ki-67>5%组共7例局部复发,1例区域转移,2例远处转移,局部控制率为78.1%,两组局部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5,P=0.047)。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详见表2。
3讨论
Ki-67是一种参与调控细胞有丝分裂周期的DNA结合蛋白,是国际上公认的表示细胞增殖活性的指标,其敏感性优于增殖细胞核抗原指数和DNA指数。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Ki-67几乎参与了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全部过程,并且与多种肿瘤的转移、复发和预后有关。Rokita等研究发现Ki-67有助于鉴别和筛选不典型增生的鳞状上皮与CIN,同时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參考指标。张燕等研究表明,Ki-67与p16的联合检测可明确诊断不易识别的间质浸润细胞和微小浸润灶。
本研究结果显示,Ki-67在NCE组、CIN组、ICC组之间呈逐渐上升趋势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国内外诸多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刘嵘等研究得出早期ICC中Ki-67阳性率Ⅱ期高于I期(P<0.05),但其与组织学分级不相关;马莉娟研究显示:Ki-67与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Ki-67阳性率在I临床分期≤ⅡA、ⅡB、Ⅲ/Ⅳ3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分化程度各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Ki-67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马莉娟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常丽琴等研究证实:Ki-67阳性率在早期宫颈癌存活率>5年组与存活率<5年组分别为75%和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宫颈癌患者Ki-67≤5%组的中位DFS为90个月(95%可信区间:85.7~92.7月);Ki-67>5%组的中位DFS为63个月(95%可信区间:53.1~70.3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zuki等通过晚期宫颈癌细胞有丝分裂指数(MI)与Ki-67标记指数(Ki-67-LI)相结合,按照公式pMI=MI/Ki-67-LI计算出增殖细胞群有丝分裂指数,结果显示pMI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影响最大。Agoff等尝试采用Ki-67定量分析患者的预后,结果发现Ki-67的表达指数对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有很大意义。Hanprasertpong等研究表明:Ki-67≥30%组预后比Ki-7<30%组差。本研究结果显示,Ki-67≤5%组的局部控制率高于瞄67>5%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显示,Ki-67为预后的影响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Ki-67可能参与了ICC的演变过程,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需经大样本、多种蛋白因子研究得以验证,并且以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作为首选,以求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