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银行体系发展现状及效率研究*
——基于VEC模型
2016-02-23李季刚
李季刚 高 丽
哈萨克斯坦银行体系发展现状及效率研究*
——基于VEC模型
李季刚 高 丽
文章对哈萨克斯坦银行体系的发展和存贷款规模的变化进行详细考察,并构建VEC模型分析哈国银行业发展与其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哈萨克斯坦银行体系虽已逐渐建立健全,但是银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国内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以及银行的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哈萨克斯坦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及其服务效率均有待提高,其银行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哈萨克斯坦 银行体系 经济增长 VEC模型
一、哈萨克斯坦银行机构发展情况
(一)中央银行的发展
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以下称国家银行)是哈萨克斯坦唯一的中央银行,是一级银行,其他包括政策性银行——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在内的所有银行均为二级银行。国家银行实行集中式垂直管理,其首要目标是确保哈萨克斯坦物价稳定,其他职能与世界各国央行类似。国家银行总部有25个部门、4个独立分支机构、16个地区分行以及阿拉木图市分行,是哈萨克斯坦存款保险基金、哈萨克斯坦证券交易所等11家股份制公司的股东。
(二)二级银行的发展
1996年底,国家银行将二级银行划分为两类,其中25家银行为一类,要求1998年底前达到国际银行标准;另外14家被确定为二类银行,必须在2000年底前达到国际标准。此后,哈萨克斯坦银行机构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并吸引外资银行入驻。截至2015年5月,哈萨克斯坦商业银行共计38家,其中,国有银行1家,股份制银行37家,另外有1家政策性银行——哈萨克斯坦开发银行。二级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达380家,设有2 036个网点。
目前,哈萨克斯坦38家二级银行中,按资产额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6家大型银行,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坚戈。大型银行资产规模庞大、资产充足率较高,但不良贷款也高;第二类为16家中型银行,资产总额在1亿~1万亿。中型银行规模较小,但资本充足率平均高于大型银行,不良贷款较少,经营较为灵活;第三类为16家小型银行,资产总额在1亿坚戈以下。小型银行偿付能力和稳定性极高,16家银行中有15家在可靠性方面进入哈萨克斯坦银行前20名。其经营政策非常保守,客户数量有限、银行债务有限,银行的经营风险也最低。
二、哈萨克斯坦存贷款发展情况
*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本文自哈央行有正式年度报告的2000~2014年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均根据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2000~2014年度统计数据及金融运行报告整理所得。
(一)存款规模及增速分析
2000年,哈萨克斯坦二级银行坚戈及外币存款总规模为2 906亿坚戈(外币按当年汇率核算),至2014年末,存款总额已达到11.69万亿坚戈,存款总额增长超过40倍,平均年增长30.3%。2008年前,存款总额增速波动较大,比2000~2014年存款平均速度高50%。2008年之后增速大幅下降,存款增长平均速度仅为13.8%,比2000的平均增速下降50%左右。这与哈萨克斯坦奉行比较开放的经济政策,遭遇金融危机冲击后,受世界经济增速下滑的影响更大,从而使国内经济下行及世界原油价格持续疲软,导致其经济复苏缓慢有较大关系。
(二)存款结构分析
哈二级银行全部存款中公司存款历年来均高于储蓄存款。2000年公司存款2 023亿坚戈,占总存款的69.6%,居民储蓄存款883亿在总存款余额中占30.4%。至2014年,公司存款7.26万亿坚戈,在总存款规模中占62%,储蓄存款4.43亿坚戈,占存款总额的38%。公司存款在全部存款中的比重2003年最高,达到84.4%,之后两年大幅下降20个百分点,但2007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受到冲击、投资机会较少时反弹至72.3%,之后逐渐下降,最近两年基本在61%左右。从储蓄存款在存款中的比重来看,哈萨克斯坦是个低储蓄率的国家,从数据上看居民储蓄存款自2000年不断增加,在存款总额中所占比重呈现波动趋势,但金融危机后,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说明随着哈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及储蓄意识在逐步提高。
(三)贷款规模及增长速度分析
哈二级银行2000年本外币贷款总额为2 762亿坚戈,截至2014年末,增长为12万亿坚戈,增长了约43倍,哈贷款规模除2010年受金融危机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同时,贷款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7.5%。2007年金融危机前,增长速度较快,平均达到67%,金融危机后呈现低增长,2008年以来的年平均增速仅达到7%。
(四)贷款结构分析
1.公司贷款与个人贷款
哈萨克斯坦二级银行信贷投放对象为公司贷款(即非银行法人实体)和个人贷款,2000~2014年,公司贷款从1 406亿坚戈增长为8.09万亿坚戈,增加了57.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34.9%;个人贷款从82亿坚戈增长到4.01万亿坚戈,增加了48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67.3%。公司贷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有绝对比重,2000年,公司贷款占比93.7%,贷款主要投向工业、基础建设等领域,而个人贷款仅占5.5%。但随着哈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及生活需求的提高,公司贷款的比重逐渐下降,个人贷款比例正在提高,截至2014年末,公司贷款比重已下降为66.8%,个人贷款比重上升为33.2%。
2.长短期贷款
自2000年,哈二级银行贷款中短期贷款逐渐下降、长期贷款逐渐上升。2000年,哈短期贷款在贷款总额中占比为50.7%,2014年下降为20.6%,而长期贷款比重则从1999年的49.3%上升为2014年末的79.4%。同时,金融危机前,长期贷款增长速度高于短期贷款,但金融危机后,短期贷款增速超过长期贷款。这是由于经济繁荣时期,信贷资金主要投放工业、建筑等生产领域,而经济下滑时期,投资需求减少,企业用于充实流动资金的短期信贷需求增加所致。
3.小企业贷款
哈萨克斯坦比较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其统计报告中将对小企业贷款的情况专门作了披露。2000年以来小企业贷款规模不断增加,由742亿坚戈上升到近1.8万亿坚戈,增加了24倍,但增长过程中出现较大波动,特别是2007年金融危机后,增速大幅下滑,由年均增长55%下降到2008年以来的年均增速4%,小企业在二级银行获取贷款的能力大为减弱。其原因一方面归因于金融危机使哈国内经济严重衰退;另一方面由于哈政府部门对企业的行政干预较多。
小企业贷款从贷款结构来看,本币贷款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0年小企业本币贷款比重约为55%,至2014年末已达71%。另外小企业贷款用于弥补流动资金不足的短期贷款逐渐减少,由2000年在贷款中占比54%下降为2014年末的22%;而用于生产领域的长期贷款不断提高,由2000年占比46%上升为2014年底的78%,说明小企业从商业领域向生产领域不断渗透。
(五)利率水平及存贷利差分析
1999~2014年,本外币贷款利率水平基本保持平稳,本币坚戈的平均贷款利率为14%,外币贷款利率为11%。除2006、2007年金融危机前贷款利率较上一年略有增加外,期间利率呈下降趋势,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外币贷款一直呈下降趋势,至2014年坚戈和外币贷款利率已分别从1999年的20.8%、20.4%下降为14.4%、8.1%。从本外币贷款利率及平均利率来看,个人贷款利率均高于公司贷款利率水平。存贷利差反映了银行的盈利空间,2000年以来,哈萨克斯坦二级银行对个人的存贷利差平均为13%,对公司的存贷利差平均为8.4%,个人贷款的存贷利差一直高于对非银行法人实体的存贷利差,但两者都呈下降趋势,2000年,个人存贷差为19.3%,公司存贷差为12.4%;至2014年底,个人存贷利差下降为13.25%,公司存贷利差下降为3.6%,表明银行通过信贷业务所获得的利润空间不断被挤压。
哈二级银行2000~2007年不良贷款率平均为5.7%,2008年以来,不良贷款率迅速上升,基本在20%左右波动。其原因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哈萨克斯坦经济的严重冲击,导致企业经营困难,财务状况变差,使银行的贷款违约率上升,信贷质量下降。
三、哈萨克斯坦银行体系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根据古典经济学生产函数设定实证分析模型,经济增长以国民经济收入GDP增长来反映,以生产函数来解释GDP增长与银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如式(1):
Y=f(A,T,P,M)
(1)
其中,Y表示经济增长总量,即国内经济总收入GDP;A为银行部门的资产;T为银行部门存贷款余额,反映金融服务水平;P为银行发放给私人部门的贷款;M是金融深化的程度。银行部门通过负债吸收国内外资金,并放贷给微观经济主体,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银行给私人部门的贷款,经济理论认为私人部门比国营部门经济上更有效率,因此可以从银行部门给经济体中私有部门的贷款反映银行资源配置的效率,并通过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间接影响国民经济。此外,银行业的金融深化程度即货币供给量与GDP之比以及银行部门存贷款之和与GDP之比两个指标均反映了金融资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据此设定实证模型如式(2):
GDP=α+α1AG+α2DCG+α3CPG+α4MG+μ
(2)
其中,GDP表示国民经济总量,反映经济增长;AG为存款性银行资产占GDP的比重,反映银行规模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CG是银行部门的存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反映银行对经济的服务效率;CPG为银行给私人部门提供的贷款占GDP的比重,反映银行配置效率;MG是货币供给量(广义货币M2)与GDP之比值,反映金融深化或金融自由化的程度。α为常数项,αi为各项待估系数,μ为随机误差项。为了消除时间序列中异方差现象,又不改变原变量之间的关系,对所有变量做自然对数处理,则模型转为双对数模型,各序列变量转化为lgdp,lag,lcg,lcpg,lmg等。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1994~2014年各变量的年度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区间,所有数据来自世界发展指数数据库。
(二)实证分析
1.ADF单位根检验
从统计学角度,对经济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以协整来描述。在进行变量间的协整检验前,需要对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ADF单位根检验法检验变量之间的平稳性,并确定各个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查看原变量序列的图形,发现所有变量均具有常数项及明显的上升趋势,据此进行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括号内数值是统计值对应的概率P值;***、**、*分别表示在置信水平1%、5%、10%上拒绝序列“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检验形式中,c代表常数项,t代表趋势项,p代表滞后阶数,n代表无趋势项,0代表无滞后阶数。
根据表1的ADF单位根检验结果,对各变量的水平值的检验显示,检验结果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零假设,即序列均是非平稳的。对各变量的一阶差分的检验结果表明均可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表明各变量的一阶差分均是平稳的,意味着各原始序列均是一阶单整的时间序列。
2.Johansen协整检验
根据ADF检验结果,模型各序列变量间存在单阶协整关系,因此可以对各变量进行协整检验,以考察各变量在长期是否存在稳定的关系。本文采用Johansen方法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因为该方法是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检验回归系数的方法,协整检验的VAR模型最佳滞后阶数比无约束的VAR模型最佳滞后阶数小一阶。由于所选取样本的区间较短,因此从最大滞后阶数2开始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表2 VAR模型的最佳滞后阶数检验结果
注:*表示根据该准则选择的最佳滞后阶数。
检验结果显示,FRE,AIC,SC及HQ准则均选择了2阶滞后,因此经济增长的水平VAR模型最佳滞后阶数为2,据此可以确定各变量之间Johansen协整检验选择的滞后区间应为lag(1,1)阶滞后(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
表3 John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零假设H0。
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迹检验及最大特征根检验均表明在5%置信水平下有一个协整关系,因而可认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lgdp,lag,ldcg,lcpg,lmg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协整关系。根据协整向量,可以写出协整方程如式(3),方程下方括号内为t检验值:
LGDP=14.41+1.68*LAG+0.10*LCG-2.05*LCPG+2.61*LMG
(36.3180)(2.3507)(0.2761)(-4.3758)(3.7416)
R-squared=0.92Dubin-Watsonstat=1.59F-statistic=45.785
(3)
协整方程(3)表明,哈国的经济总量、银行发展程度、银行服务效率、银行配置效率及金融深化程度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其中银行发展程度、银行服务效率及金融深化程度与经济总量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符合经济理论。但是银行服务效率未通过t检验,说明银行国内信贷占GDP比重的变化对经济总量变化影响较小,体现了哈国银行体系通过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从而作用于经济增长的作用还较弱。而银行配置效率与经济总量呈负相关关系,这与一般经济理论相悖,说明银行的资源配置作用尚未形成,这与哈国国内信贷资金利用效率不高与数据样本量较小有一定关系。经过调整,得到哈国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如式(4):
LGDP=14.39+1.72*LAG-2.02*LCPG+2.62*LMG
(38.6030)(2.533)(-4.5884)(3.8737)
R-squared=0.92Dubin-Watsonstat=1.57F-statistic=64.760
(4)
以上则为哈国银行业运行与经济发展长期稳定的关系,模型构造显示:(1)哈国银行服务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尚未构成长期稳定的关系,且银行配置效率低下,说明哈国银行业发展较为缓慢,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以及银行服务水平都有待提高。(2)哈国银行业规模的发展与经济增长在长期内具有稳定的正相关关系,银行资产占GDP比重每变动1%,经济总量变动1.72%,说明长期内银行资产规模的增长有助于经济发展。(3)哈国已建立起金融深化与经济长期稳定的框架,且M2/GDP每变动1%,经济总量变动2.62%。
3.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
通常对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通过差分建立长期内稳定的回归模型,但通过差分的估计未考虑历史原因对变量的影响,通常因变量的变动不仅取决于自变量,还会随着因变量及自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因此,需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考察短期内各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本文为多变量时间序列,因此使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进行变量间短期内的影响分析。
对模型的稳定性检验显示,模型所有特征根的倒数均在单位圆之内,表明模型是平稳的,据此进行的分析是稳健可靠的。建立VEC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如表4,分析结果见表5:
表4 VEC模型检验结果
表5 VEC模型分析结果
检验结果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AIC及SC值均很小,因此结果是可靠的。经过调整,可以得到GDP与其他变量之间的误差修正方程如式(5):
D(LGDP)=0.15+0.20*D(LGDP(-1))-.416*D(LAG(-1))-0.42*D
(LDCG(-1))+0.46*D(LCPG(-1))+0.56*D(LMG(-1))-0.07ECM(-1)
(5)
由式(5)可以看出,以存贷款余额占GDP比重所反映的银行服务效率、私人部门信贷占GDP比重所代表的银行配置效率及金融深化程度M2/GDP的系数值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银行服务效率与经济总量之间不仅在长期中未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同时在短期内滞后一期的银行服务效率与经济总量存在负向关系,其原因可能与银行存款短期内未能转化为贷款以及银行体系的构建与培育尚不完善有关;短期内银行对私人部门的信贷能够增加经济总量,其弹性系数达到0.46,说明短期内银行部门的配置效率反而优于长期;金融深化程度无论在短期与长期均能对经济总量的增加发挥正向作用。此外,误差修正系数为负值,符合VEC模型的反向修正原则,表明短期内的偏离会以约-0.07的力度将非均衡状态向长期均衡状态调整。
四、实证结论及分析
(一)银行业体系健全,但发展缓慢
哈萨克斯坦银行体系虽已逐渐建立健全,但是银行业发展较为缓慢。哈萨克斯坦银行机构从刚独立时的自由发展已逐渐演变到规范发展,近年来稳定在38家左右,存贷款规模与独立初期相比,有了大幅度增加。此外,哈国银行机构比较重视对私人部门及小企业的贷款,二级银行资产的迅速扩张严重依赖国外资金,国内储蓄率偏低,使银行业发展呈现一定的脆弱性。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外部融资受限对银行业形成较大的冲击,造成银行业融资困难,偿债能力下降,国内信贷信用等级下降,投资风险增加,导致贷款规模下降,银行业资产恶化。
(二)国内信贷资金使用效率较低
国内信贷资金的利用效率以及银行的资金配置效率较低,国内信贷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尚不足,因而通过银行体系促进社会资本积累,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哈企业普遍存在经营活动不透明,监管缺失,配套措施及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银行贷款的风险较大,经济繁荣时信贷违约风险不明显,但在金融危机时信贷风险往往集中释放,导致银行贷款质量严重恶化。
(三)银行体系有待继续完善
短期内,银行部门对私人部门的信贷可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内,银行业给私人部门发放的贷款并未有效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反而对经济总量增长起反向作用,说明哈银行业贷款使用效率较低。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及其服务效率均有待提高,银行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金融深化有待进一步推进
长期内,哈萨克斯坦银行业资产规模的增长有助于经济的发展,哈国金融深化与经济长期稳定之间有正相关关系,金融深化程度越高,经济总量增加越多,意味着哈萨克斯坦金融自由化符合一般经济理论的解释,对经济总量促进作用较明显。哈国应更进一步促进金融深化。
King R.G.,Levine R.,Finance and Growth:Schumpeter Might be Right,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1993,108(3).
Goldsmith,Raymond W.,FinancialStructureandDevelopment,New Haven,C T:Yale University Press,1969.
张咏梅:《我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统计与决策》2014年第12期。
责任编辑:王慧君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新疆周边国家经济安全机制比较和整合研究”(14ZDA088)及新疆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招标项目“哈萨克斯坦金融体制研究”(XJEDU050113C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F830.3
A
1009-5330(2016)05-0074-07
李季刚,管理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高丽,经济学博士,新疆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新疆乌鲁木齐 8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