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2016-02-23马海霞

新疆社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区位商乌鲁木齐第三产业

马海霞 张 波 陈 军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马海霞 张 波 陈 军

文章在总结东京等国际化大城市产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首府——乌鲁木齐在建设国际化城市时,产业结构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在与西安、兰州这两个同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定位比较后,提出乌鲁木齐在建设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路径,即在加大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以航空运输为基础的国际物流中心、留学生教育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等第三产业。

丝绸之路经济带 乌鲁木齐 国际化城市 产业优化

美国学者弗里德曼于1986年提出“世界城市假说”理论,从新国际劳动分工的角度用七项指标来衡量国际化城市,成为研究国际化城市的主要内容。并没有对国际化城市标准达成统一共识。纵观国际化城市的形成路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纽约利用其自身良好的港口区位优势和及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金融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借助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定,成就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两次工业革命则为伦敦成为全球城市和世界城市奠定了基础,进入新世纪之后尤其注重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进一步巩固其全球城市的地位。东京则通过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改善人文环境等措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虽然说每个国际化城市成为世界领先的大城市的路径并不相同,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发现并总结出一些国际化城市的产业发展规律:这些城市均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第三产业已经成为三次产业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不断上升,生产者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房地产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已经成为带动服务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制造业比重呈现下降态势。

一、乌鲁木齐建设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势和不足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和交通方式的多样化,城市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城市已经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甚至是世界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逐渐成为发展地区经济和增加国家经济实力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渠道。面对当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呈现东强西弱且两者之间差距逐渐拉大的局面,西部地区建设国际化城市,扮演对外开放的门户,快速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乌鲁木齐作为西北地区发展最快的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省会城市,其建设国际化城市不仅承担着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而且也承担着同中亚国家深入开展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任,建设国际化城市势在必行。乌鲁木齐建设国际化城市就必然对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产业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一)乌鲁木齐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

由于当前主要的国际化大都市都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乌鲁木齐当前的工业化化水平究竟处于何种阶段,能否满足其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要求。关于乌鲁木齐工业化阶段的判断,本文采用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产业结构演化规律,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两方面对工业化阶段进行总结归纳,认为工业化前中期,第二产业逐渐成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第三产业是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在下降,第三产业会成为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司正家:《区域经济理论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第104~106页。具体测算时,本文数据来源为《乌鲁木齐统计年鉴》。

图1 1995~2013年乌鲁木齐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度(%)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并不高,19年间波动幅度较为平稳,对经济的贡献度最高时也只有3.3%,2010年以来对乌鲁木齐市的经济贡献连1%都不到。第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在三次产业中总体上位于第二位,贡献度值的变化呈现波浪式增长,由1995年的28.7%增长到了2013年的43.6%;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大多数年份大于50%,位于三次产业的首位,但呈现一定的波动性。

图2 1990~2013年乌鲁木齐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

由图2我们可以观察到,1990~2002年乌鲁木齐市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在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11.99%下降到2002年的6.32%,2002~2010年就业比重稍有回升,近3年就业比重持续降低,总体下降幅度为5.51%。第二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总体上在不断下降,由1990年的47.87%下降到2013年的23.56%,下降幅度为24.31%。相反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体上在不断上升,就业比重在1995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最大的就业部门,就业比重从1990年的40.14%增加到2013年的69.96%,增长幅度为29.82%,就业结构呈现“三、二、一”格局。

结合三产从业人员就业状况和三次产业的贡献度来看:一方面,1990~2013年乌鲁木齐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释放的劳动力是流向第三产业的,2013年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达到69.96%,超过一、二产业就业比重的总和,成为吸收劳动力的主要场所;另一方面,虽然乌鲁木齐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总体上在高位呈现一定波动性,但第三产业依然是当前乌鲁木齐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对GDP增长的贡献度超过50%。根据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化规律,可以判断乌鲁木齐当前处于工业化的后期阶段。

近几十年来,乌鲁木齐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3.46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 202.85亿元,经济规模增长了近3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由1990年的4 142元增长到2013年的64 695元。从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例来看,乌鲁木齐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总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在波动中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产业结构一直呈现“三、二、一”格局。如图3所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在三次产业之中是最低的,由1990年的3.33%下降到2013年的1.19%,下降了2.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由47.85%下降到39.73%,下降了8.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由1990年的48.82%增长到2013年的59.08%,上升了10.26个百分点,因此从乌鲁木齐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将会持续存在。

图3 1990~2013年乌鲁木齐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结合乌鲁木齐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乌鲁木齐的产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产业发展属于“三、二、一”格局,这与世界上主要国际化城市的产业结构相似,具有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产业基础。

(二)乌鲁木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经济效益低

产业经济效益的分析通常采用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比较劳动生产率是指某一产业产值的比重和劳动力的比重之比,公式为:

其中,代表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若其值大于1,则表示该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中具有比较优势,若小于1,则表示该产业在地区产业结构中并不具有比较优势,效益较差。*刘俊娟:《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2006年河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根据该公式计算乌鲁木齐三次产业各产业1990~2013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数。

图4 1990~2013年乌鲁木齐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由图4我们可以看出:乌鲁木齐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上经历了一个先上升后又快速下降的过程,从1990年的0.277增长到2002年的0.378,之后迅速滑落到0.184。乌鲁木齐第一产业以平均8.62%的就业比重仅创造了平均2.36%的地区生产总值,说明24年间乌鲁木齐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不足,导致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严重偏低,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从该产业中转移出去。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不断上升趋势,1990~2000年比较劳动生产率一直在不足1的水平徘徊,2000年后比较劳动生产率数值超过1并持续上涨,到2013年已上升到1.686,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带动了第二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2003年前其值一直处于大于1的水平,该产业具有竞争优势,2003年后其值不断下降且低于1,24年间以平均58.38%的就业比重仅创造了57.98%的生产总值,该产业并不具有竞争优势,存在人员冗余、劳动力过剩的风险。同时第三产业为乌鲁木齐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其经济效益偏低将对乌鲁木齐未来经济增长产生严重影响,不利于国际化城市的深入推进。

2.工业中的优势产业主要是高污染和高耗能行业,高新技术行业所占比重偏低

一般来说,优势产业地区产业中不仅所占比重较大,而且竞争力也较强,判断工业中的优势产业要从效率和规模两方面来讨论。效率指标采用区位商表示,规模指标采用产值比重表示。区位商分析可以通过测定各行业(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程度,间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区位商取决于该地区工业行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专业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多少、批量生产能力、原材料和燃料利用率、资金使用效率、生产周期等与全国同行业的比较。计算公式如下:区位商=某地区某产业产值在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全国该产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一般说来,若区位商大于1,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属于地区专业化行业,该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该产业或其产品可以对外扩张或者输出,区位商值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区位商等于1,表明该地区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与全国相当。区位商小于1,说明该地区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需要从区域外引进该行业或者输入该产业的产品满足区域内的需要。*张春霞:《上海都市圈主要城市产业定位研究》,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值比重=某产业产值/工业总产值。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计算出如表1所示的乌鲁木齐市工业分类中35个行业在2013年的区位商和生产总值数值。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乌鲁木齐市工业区位商大于1的有以下几个行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食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工业产值比重大于5%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表1 2013年乌鲁木齐工业行业区位商及产值比重

以产业产值比重作为X轴,以区位商作为Y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

图5 乌鲁木齐工业主要行业的竞争力

从图5可以看到: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食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这四个行业虽然区位商都大于1,但是其产值比重都偏低,不能作为乌鲁木齐工业的优势产业,而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这五个行业区位商大于1,而且产值比重也较高,因此这五个行业应作为乌鲁木齐市工业的优势行业。2013年这五个优势行业所占工业比重达到60.40%,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表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新技术行业的比重仅占乌鲁木齐市工业的11.63%。工业中的优势产业主要是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其比重过高会“绑架”乌鲁木齐的经济,从而对其形成过度依赖,这必将阻碍乌鲁木齐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对乌鲁木齐市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带来不利影响。

二、乌鲁木齐国际化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

(一)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建设国际化城市产业定位

西安、兰州和乌鲁木齐作为国内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三个重要的节点城市。对于乌鲁木齐来说,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建设国际化城市进行产业的定位,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兰州和西安两市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产业定位,在此基础上明确产业发展方向。

西安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产业定位如下:一是把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向世界,大力发展旅游业;二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优势,良好的产业基础,发展现代物流业;三是依靠其科技实力雄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四是利用其综合经济实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刘晓蓉:《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研究》,2011年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当前并没有建设国际化城市的规划。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兰州主要是建设国际港务区,使其成为西北地区面向西南、中东部地区的货物集散基地,连接中亚、欧洲市场的综合物流枢纽,国家一流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黄河中上游最大的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重要支点。

(二)乌鲁木齐建设国际化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路径

1.大力发展以航空运输为重心的物流业,打造国际物流中心

国际化城市的发展经验表明,发达的物流业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必然选择。新疆“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口岸通关和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力争进出口和商贸物流业有更大发展。在新疆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规划中,根据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要求,安排在乌鲁木齐、伊宁、喀什、奎屯、库尔勒、北屯、阿勒泰等重点城市和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立一批国际商贸集散地、大型边境贸易市场、储运中心和铁路物流园区,在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国家级商贸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和国际物流,着力打造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

乌鲁木齐作为内陆型城市,货物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只有少部分使用航空运输。虽然铁路运输能力强,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在运输的经常性方面占有绝对优势,适合于大批量产品的长距离运输,但是其缺点就是中国和中亚国家间的铁轨轨距不同,这种状况短时间内又无法解决,从中亚进口的货物或者从中国出口的货物,到达边境时必须变更轨距,从卸下货物、变更轨距然后再重新装载货物,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距离较长,其中一些国家政局不稳,使用铁路运输货物面临不确定的风险因素。

截至2012年底,乌鲁木齐实际运营的国际航线已达26条,与15个国家、24个国际城市通航,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被国家确定为重点建设的七个区域性航空枢纽之一,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基础。另外,西部地区目前到达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航班没有直达的,飞往中亚几个国家的航班大部分需要在乌鲁木齐或者北京中转;飞往欧洲国家的航班大部分需要在北京或者沿海几个大城市(如上海、广州、香港)中转,如果乌鲁木齐可以开通直达中亚或者欧洲的航班,就可以通过乌鲁木齐直接出国,可节约大量的时间,较中转国内其他地区的航班具有明显的时间成本优势;且从一个国家直达另一个国家,运输风险较低,安全系数较高。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乌鲁木齐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港,发展以航空运输为重心的物流业,将会增加乌鲁木齐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吸引大量的企业投资和潜在客源打下良好基础。

2.深化中亚国家留学生教育,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留学生教育基地

近些年来随着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来疆留学人数呈现加速上升态势。截至2012年底,共有来自63个国家的5 173名各类留学人员在新疆高校学习,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前10个国家中,有9个是中亚及其周边国家,共计4 335人,占留学生总数的87.34%。对于来自中亚国家的留学生来说,这里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惯与他们较为相似,语言交流没有太大的障碍,这是新疆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优势所在,而且留学生数量是反映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随着我国和中亚及其周边国家经贸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不仅我国急需大量懂汉语的中亚友好人士和熟悉中亚各国国情的专业人士,中亚国家也迫切需要大量具有中国留学背景的本国学生,通过他们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因此作为新疆教育中心的乌鲁木齐,深化中亚国家留学生教育,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留学生教育基地,不仅是乌鲁木齐提高其自身国际化程度的内在要求,也是在丝绸之路背景下中国同中亚、西亚国家加深经贸文化往来和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对其的外在要求,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3.打造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

乌鲁木齐建设金融中心,要与西安有所区别,要建设面向中亚和西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重心是国际金融,形成中亚、西亚和我国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国际化程度较高,交易、定价和信息功能齐备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要充分利用乌鲁木齐地缘经济、资源聚集、交通枢纽等优势,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深化和资本项目开放,定位于“与实体经济相关的区域级、政府主导型、筹资型的金融中心”*陈文新、马婉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乌鲁木齐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新疆农垦经济》2015年第9期。。以乌鲁木齐红光山会展片区为“金融城”规划蓝图,创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金融服务体系。

要在乌鲁木齐建设中亚自贸区,建立人民币结算中心。由于当前新疆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业务的规模还比较有限,国内规模较大的银行参与的并不多。因此国家需要制定一些优惠的金融政策,促使新疆尽快培育出一两家规模较大,能够在周边国家开展国际结算业务及其他金融业务的大型银行,以满足日益壮大的对外贸易的需求。

综上所述,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作为核心区的省会城市,乌鲁木齐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城市是大势所趋。而乌鲁木齐建设国际化城市,不仅承担着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同中亚国家深入开展经济合作与交流的重任,这就要求有与此适应的产业结构。乌鲁木齐应该在加大高新技术行业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以航空运输为基础的国际物流中心、留学生教育基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等第三产业。

FriedmanJ.,The World City Hypothesis,DevelopmentandChang,1986.

Sassen S.,TheGlobalCit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

熊世伟:《国际化城市的界定及上海的定位》,《现代城市研究》2001年第4期。

王立新:《洛杉矶产业转型对深圳建设国际化城市的启示》,《开放导报》2007年第6期。

安树伟:《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研究》,《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第10期。

责任编辑:王慧君

* 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中巴经济走廊与南亚经济研究中心资助项目“中巴经济走廊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新区发展”(XJNUNY2017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F125.4

A

1009-5330(2016)05-0030-07

马海霞,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张波,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生;陈军,新疆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新疆乌鲁木齐 830054)。

猜你喜欢

区位商乌鲁木齐第三产业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基于区位商法的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2008—2014年乌鲁木齐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
我国第三产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乌鲁木齐热电联产与大气环境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