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联网环境下智慧物流服务体系的和谐构建*

2016-02-23王复明

新疆社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联网物流智慧

于 博 王复明

物联网环境下智慧物流服务体系的和谐构建*

于 博 王复明

物流产业表现出强烈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在我国现代经济体系中有“第三利润源”之称。物流行业逐渐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与升级,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且能智能化地完成运输、仓储等多环节,从而有效优化企业结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但我国智慧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依据我国物流技术及物流信息化需求以及物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提出了物联网环境下智慧物流服务体系的构建,实现以智慧物流信息处理平台为中心的大物流联盟战略,并结合智慧物流系统集成及运营组织管理需要,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升级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五个优化”举措。

物联网 智慧物流 整合 构建

物流产业表现出强烈的产业关联度和带动效应,涵盖一产、二产、三产的所有领域和部门,在我国现代经济体系中有“第三利润源”之称。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刺激下带动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兴起,加速了物流行业从传统物流业向智慧转变的全新进程,构成一个跨行业、全社会物流资源随需调配、充分共享的社会大系统,大大提高了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总体水平。智慧物流作为物联网的一个重要应用,实现了对物联网环境下信息技术的集成化管理与高度融合。

智慧物流基于互联网技术将原本分离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采购、配送等环节紧密联系起来,打破了企业之间工序、流程的界限,使商品从源头开始被实施跟踪与管理,并能智能化地完成包装、运输、配送、仓储、装卸等多项环节,确保物流信息的及时化、网络化、智能化与可视化,真正实现了技术智慧与人的智慧的结合。由于国内对物联网相关的研究仍处在起步阶段,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差,大部分物流配送和仓储储运都无法形成动态高效的集约式配送(中国物流成本比重约为GDP的20%,而诸多发达国家物流成本比重约为GDP的10%),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缺乏现代化智能化配送信息系统支撑。伴随着物流产业的急速发展,智慧物流“在不断探索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所起巨大作用的进程中”*陈凌樱、洪国彬:《基于循环经济的逆向物流回收模型——以生活垃圾为例的实证分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如何将传统的物流发展成为感知、互联、可视的智慧物流,如何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的建设,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加速物流与各行业的规划、协调,共同推进智慧物流产业的发展,成为研究工作者面临的要题。

一、智慧物流构建理路的架构整合

智慧物流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离不开物联网的高速发展,借助物联网中“物”的属性有效实现信息网络的无缝整合。即物联网的发展将直接推动现代物流的发展,促进物流行业走向智慧化、智能化,使现代物流真正进入“智慧物流时代”。智慧物流与传统物流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物流是单一环节,即实现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转移;而智慧物流是整体系统化(包括原材料到消费者或者回收),分布在整个物流链条中的各个环节均不是独立的,它包括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如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送等,这样就实现了商品与商品、商品与运输、商品与人之间都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形成智能物流。*贺盛瑜、袁波:《基于智慧现代化的现代物流升级与转型——以攀枝花为例》,《企业经济》 2011年第5期。然而在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物流技术流程中,物联网通过各种广泛存在的传感网络与实物世界进行信息交互,即它将虚拟信息与物理世界紧密结合,利用集成智能化技术(基于感应器、RFID标签、GPS和其他辅助设备在各种“物”“物”之间的信息链),将各种实物流信息流在互联网中进行集合、运算、优化、分析、运筹(在这个过程中信息流远远快于实物流),实现物理系统中“物与物自动通信(M2M)。智慧物流的应用将大大提升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服务能力,让配送的整个过程具有“感知”“推理判断”“思维”和“自行解决物流”的能力(互联网是智慧物流系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通过物流信息互联网向网下物流系统实现物理世界全方位的无缝对接、互联互通),最终达到对物体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预案管理、决策支持、安全防范等管理和服务功能。*李远远:《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学术论坛》2013年第5期。智慧物流将人与人之间的通信网络扩展到更为广阔的“物”“物”世界,不仅满足物流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促进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是智慧物流得以实现的核心,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是物流实体世界的神经系统传输系统,促进物流全过程优化、资源整合与统一是智能物流的本质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物流的发展和变革,而接受各种信息的装备是物流互联网的根本。物流互联网的实体运作与应用必须借助各类嵌入物联网技术产品中的各种设备来完成对物的感知、识别、定位等,并将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纳入智慧物流系统中进行全面感知、分析等,这样就可以进行智能化决策处理。*范春:《区域性智慧物流信息化的规划与设计》,《电子政务》2012年第7期。智慧物流系统的技术与装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物流设备互联网的基础——智能服务系统(实现顾客与企业、企业与企业货物运输的最优方案,远程订单与订单管理等业务服务,其中需求系统是基本推动力);二是物流作业互联网的基础——电子商务系统(实现在线交易、在线支付等)、企业供应系统(通过对云数据的整理、加工和分析,为各种具体企业商品提供公共服务);三是智能追溯系统应用——产品的智能可追溯网络系统(利用传感器、RFID、GPS和其他智能设备进行定位与跟踪)。由于物联网相关技术是构建智慧物流技术平台的基础,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感知系统是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衔接层,是实现智慧物流海量数据自动采集和输入的基础,用于监控、记录、接收货物在运输终端的相关监测信息,为智慧物流系统的可能性提供重要条件。通信系统是物流网络各种系统相互协同运作的中枢神经,能将物流供应链仓储和运输单元的物流跟踪信息快速传送到管理者的手中,真正实现信息流快于实物流,以便于实现货物自动调配、物流信息自动处理与查询、自动调度等。

图1 智慧物流基本架构体系示意图

应用系统为智能物流发展提供政策决策、技术应用、协调管理、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支撑,优化的市场物流管理模式,解决企业物流技术实力薄弱、硬件设施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保证了物流系统高度集约化的价值诉求。

总之,智慧物流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杨申燕、胡斌:《物联网环境下物流服务创新的发展路径探析》,《理论月刊》2014年第6期。智慧物流信息系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智慧技术的应用,是物流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等方面更高层次上的应用。基于物流互联网,智慧物流系统利用大数据优化技术、云计算分析技术实现了对庞大的物流数据分析与优化,减少流通渠道各个环节的库存,精细化库存控制。在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共同推动下,实现实体物流网络与虚拟物流信息网络对接与融合,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管理决策水平,使客户要求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更具准时性和快速响应性,这种网上 “直通方式”简化了传统物流烦琐的环节和手续,使实体物流系统拥有了网络化的智慧信息中枢,便于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了解需求信息,使企业对消费者需要的把握更加准确和全面,对于实现对现实物流系统的管理、计划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智慧物流服务应用现实性的构建场域

基于现代信息平台基础上的互联网与传统物流行业深度融合,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之间物流信息的交换和资源共享,为物流的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网络化的创新形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加强对物流行业的资源进行整合,使资源得到更加优化的配置,从整体上完成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唐建荣、廖祥宾、马洁纯:《基于效率改进的物流金融协同模式研究 》,《财贸研究》2016年第2期。互联网和传统企业联合,不仅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供方提供最大化的利润,而且改变我国物流行业对现代化的诉求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标准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缺陷。我国“智慧物流”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问题与机会并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我国物流业总体成本偏高,物流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2)生产要素难以自由流动,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物流信息化方面显得力不从心,40%是空载状态;(3)物流信息化业务标准与技术标准的制定和修改跟不上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难以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4)物流业管理体制尚不能打破部门分割、条块分割的局面,仍然存在信息孤岛现象;(5)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一线岗位技能人才等。物流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需要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共同的支撑。*李欣:《我国物流业发展过程中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浙江学刊》 2003年第2期。针对我国物流领域存在着制约智慧物流发展的问题,我们必须向物流的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要效益,以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最少的消耗为目的,提升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实现物流系统自动与智能的作业、提高物流效率、减少物流人工作业是实现智慧物流控制的基本目的。实践证明,智能物流公共平台的构建对于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信息化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能及时对传感器节点采集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并能根据成本、时间以及其他的特殊方面进行自我调整,从而提高物流运作效率与产业链的协同效率,实现物流规划结合特定的物流要求(如恒温运输、商品视频跟踪)。因此,利用物联网等技术的深度交融,构建智能的物流公共平台,实现物流发展的高端化。*范真荣:《基于全社会视角下的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探析》,《物流技术》2013年第17期。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在于集聚整合物流供需资源按市场需求科学规划,实现数据监控和物流流程监控,为外部平台提供统一、高效的可视化服务界面,而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的关键就在于信息的互联互通,而大数据则是联通的现实来源。因此,基于物流宏观调控层面,首先需要做的是物流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联网监控,主要表现在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物流园区的互联互通、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的互通、交通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形成全国全网联网调度,线下线上各个功能区之间的互联互通。全国物流基础设施的全面联网与互联互动,需要政府制定相关配套的金融、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联合企业协调发展,推动物品在起始地整合为规格化、标准化的货物单元。

在企业的生产中,仓储作为物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物流节点,从某种意义上讲,仓储管理的成败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效益,迫切需要建立全面感知的智能仓储互联网系统。虽然我国部分企业在仓储智能化方面做出了探索,但是其应用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只适应于小规模仓,在全国的仓储系统之间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或者信息的自由交换。因此,打破当前单独式的仓储系统的局限性,加强仓储管理系统与终端零售企业、生产制造企业之间的信息衔接,将分拣加工、订单运营、客户服务等功能进行整合,提高货物信息在仓库管理流程中数据录入的效率及物品拣选、传送、识别等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迫在眉睫。*http://auto.ifeng.com/shangyongche/20150811/1045023.shtml.

物流和物流产业不但靠硬件的支持能力,也依靠软件支持的“智慧”。在货运与配送领域,需要货运系统与相关配送环节全面感知,实时记录配送车辆位置、人员、温控等要素的实时监控。因此,必须建设货运车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的互联网无缝对接,实现车货智能调度。这就要求实体物流系统拥有网络化的智慧信息中枢,因为产品的需求波动、配送效率难以用线性模型进行调度,必须依据实时路况动态调整配送路线,建立交通状况模型并与智能交通系统对接,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具有动态感知能力、智能决策与自动分配的智能平台,加强人员、货源、车源和物流服务信息的有效匹配,实现末端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统一化,对物流活动进行全程性一元化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智慧末端物流设施提升人性化体验和便捷性,实现智能追踪与透明化管理,做好供应商、配送车辆、门店、用户等各环节的精准对接。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有很大的改善空间。现代物流行业逐步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其智能化程度被国际普遍认为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尺度。解放和发展物流的生产力,是促进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然而,很多人都认为现代智能物流只是技术层面和自动化层面的提升,特别是信息技术的作用方面,实际上,智慧物流不仅依靠技术的提升获得“智慧”,但这一切都必须基于各种系统的整合、组织、管理与协调运作。

三、智慧物流信息体系协调管理的集成化创新

第一,优化物流中心网络。许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均采用了标准化、托盘化的运输方式,基础资源得到跨领域或跨地域的扩展,实现了低破损、高装车,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服务水平与资源效率,主要体现在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现代物流活动包括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关联企业在内的统一供应链,确定承担物流工作所需的各类设施的数量和地点,完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作业系统和组织构成等条件,加强信息平台、物流园区、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交通信息网等方面的互联互通,创造出流通网络或供应链价值,优化全国全网的联网调度,实现对系统内外信息的有效处理与服务标准化、信息化是提高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二,优化宏观调控政策。物流业是一个跨部门、跨区域、多环节的集成化行业。当前,我国物流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物流业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实是引导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地方政府有必要利用智慧物流的技术手段加强与其他区域的物流信息互通,优化产业结构,对物流行业进行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提升政府法律规范化与监管的支撑体系是实现智慧物流的可靠保障。

第三,优化高效率信息系统。缩短物流时间不仅决定了流通全过程的商品成本和顾客满意度,同时通过有效的商品运动为生产提供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因此,采用云计算、物联网、高端服务器等技术,从整体上全面把握和控制相关的各种要素,搭建物流信息化网络,实现对车辆定位、运输商品监控、在线交易、互动交流、在线支付、信息发布等方面的应用,便于及时、有效反映物流信息和顾客对物流的期望。

第四,优化政企研互动链。智慧物流系统的建设应进一步找准服务地方经济的切入点,由政府推动并扶持一批物流领域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一是地方政府要做好智慧物流建设的调研工作,出台新的更有力的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了解企业在智慧物流领域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提高物流供需信息对接和使用效率,如信息技术平台的搭建、应用系统的普遍应用;二是明确企业在智慧物流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针对企业的需求制定政策、措施,促进物流与金融、交易融合形成供应链的闭环,为智慧物流系统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加强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科学规划和布局物流基地、分拨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通过信息平台、交流会议和高峰论坛等形式,让智慧物流资源实现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互通共享。

第五,优化人才培育机制。在我国,物流行业低门槛性是阻碍物流行业实现智能化的难题之一。美国物流行业中有学士学位的从业人员占行业的92%,其中22%的从业人员具有的资格证书,员工在入职前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对于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从提高参与物流服务工作的人力资源着手,加强培养员工的质量提升意识,强化业务知识培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建立政府主导、物流行业协会指导、物流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强物流行业的福利水平,引进国外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工程技术人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责任编辑:王慧君

*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2013-ZD-05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F250

A

1009-5330(2016)05-0025-05

于博,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博士生(河南郑州 450002);王复明,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郑州 450001)。

猜你喜欢

联网物流智慧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抢占物联网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