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02-23彭长华

新疆社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网民监督

彭长华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彭长华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反腐之网络舆论监督机制”已成为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借助自2012年12月到2015年2月之间代表性的反腐数据,分析了当前我国的反腐政治生态,同时通过对网络舆论监督现状的利弊分析论证了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监督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据此,针对网络舆论监督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大数据反腐时代 网络舆论监督机制 政治生态 反腐倡廉建设

随着反腐的进一步走向深入,学术界围绕大数据反腐及腐败预防机制的研究愈来愈多,本文首先从相关网站上收集了自2012年12月到2015年2月之间的部分官员落马数据,对大数据时代影响下的反腐政治生态及网络舆论监督的利与弊,就大数据时代应如何有效地推进网络舆论监督健康发展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大数据时代反腐的网络舆论监督应势而生

据权威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可达7.1亿人,可以认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也许正是因为看到了大数据时代来临,2013年4月19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8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同时开辟了网络监督专区,直接链接中纪委、监察部、中组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等中央核心部门,鼓励广大网民依法如实举报违法、违纪、违规等行为,从而开创了中国网络舆论监督新纪元。同年9月2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消息一经发布,迅速占领了各大网站的头条,有专业人士用“极其罕见”一词来形容这一消息。与其他中央官方网站不同的是,中纪委网站的主页面没有领导活动、政策解读、高端会议等内容,而是突出了党纪法规、互动交流、举报指南、我要举报、举报查询等指导性极强的分栏,打通了普通百姓与中国最高反腐机构联接的最后一里地。于是,各地方纪检监察部门纷纷效仿,今天,网络舆论监督(或者说网络反腐)已经成为新常态。网络舆论监督应势而生!*牛先锋:《网络反腐的功能及其完善对策》,《理论视野》2009年第5期;郭兴全、韩伟:《新形势下反腐倡廉网络舆情: 现状、趋势与对策》,《党的建设》2014年第2期;杜志洲:《我国网络反腐特点与趋势的实证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现如今,两个应势而生的领域——大数据时代与网络舆论监督结合在了一起,产生了当今形势下大数据视域下的反腐成效分析及对策。讨论生态网络舆论监督下的利与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降低腐败的几率成为了大数据反腐时代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首要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反馈的形式研究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框架(见图1)。

图1 反馈形式下的大数据时代之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框架

二、大数据时代下的反腐政治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31个省区市均有“老虎”“苍蝇”落马。随着巡视重点的转移,与十八大之前相比,中央巡视的工作在不断细化,党内互相监督的力度在不断增强,发现的“老虎”明显增加,拍打苍蝇也呈现渐增趋势,反腐倡廉永远在路上。

反腐案例在不断增加,反腐的效果显著。为了分析当今大数据时代影响下的反腐政治生态,笔者统计了自2012年12月到2015年2月的232名正厅级及以上的落马官员,从落马人数和职务大小两个层次进行了分类统计。

笔者从相关网站查询并统计了自2012年12月到2015年2月的正厅级及以上的落马官员,并按照落马时间绘制出折线图(如图2),其中统计时间段是3个月。

从折线图中可以看出,自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反腐成效显著,大致以成倍的速度增长,这些官员的落马同时也标志着共产党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即将拉开帷幕。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有领导干部(91.5%)、普通干部(87.8%)、企业人员(84.8%)、城乡居民(75.8%)对十八大以来的反腐倡廉工作抱有充分的信心。*王新民、李志勇:《加强纪律建设,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http://www.ccdi.gov.cn/yw/201501/t20150114_50094.html。

根据以上时间界限,笔者将232个落马官员按照职级分布不同进行排列,计有正国级1人、副国级3人、正部级8人、副部级56人、正厅级164人。官员的职级越大,腐败的人数越少。但是,反过来思考,官员职级越大,官员的人数越少。从官员腐败的概率来看,官员职级越高,腐败的概率越大。因此,依据各部门分管理论,腐败成树状分支递增。进而,在互联网这样的大数据影响下,各政府部门的官方网站、专门的网络监督网站、已腐败官员与下级官员及各级官员的监督均是网络舆论监督的一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同腐败分子做坚决斗争,取得了斐然成绩。从遏制“四风”的蔓延、“八项规定精神”政策的出台与倡导到“老虎苍蝇”一起打;从全面提升巡视强度、力度到培育过硬纪检监察队伍;从传统的单一的巡视到网络监督专区的开通使得舆论监督等多形式参与反腐;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到有序地稳步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等,均有丰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场输不起的斗争,不反腐就会亡党亡国,真反腐则兴党兴国。对于腐败,我们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就查处一起,发现多少就查处多少,既没有指标又不封顶,有腐必惩,凡贪务肃,除恶必尽,做到绝不放松。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反腐,永远在路上。既表明了当代共产党人对腐败的憎恨,更表明了对正义的拥护和捍卫。

如此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反腐政治生态,为大数据时代的网络舆论监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空间。接下来,我们将着重分析大数据时代影响下网络舆论监督现状的利弊及其政策建议。

三、 大数据反腐时代之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

(一)大数据反腐时代之网络舆论监督的独特优势

十八大过后,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这给我国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无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从BBS、博客、微博到各级纪检监察网站,甚至个人的维权网络平台,都可以成为反腐倡廉和提升反腐败力度的的新阵地。从涉及不雅视频的重庆北碚区委书记雷政富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从“微笑局长”到“表哥”“房叔”“房姐”等等,网络舆论监督的传播效果、影响范围、警示作用都在不断扩大。一起起网络监督案件在官场引起强烈的震动,较多的问题官员经不起网络监督,或问罪,或去职,同时这种监督也加快了有关部门的反应速度,这些都见证了网络监督的独特优势与强大威力。可以说,虽然网络舆论监督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网络舆论监督我们就会失去一个反腐的利器。

作为执政党,如何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中央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既有坚强的决心,更有必胜的信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正风反腐的现状不容乐观,而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的动力机制,就在于能够正风反腐、调节社会、促进和谐。当今社会,充分利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做到还权于民,一方面可以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机制,另一方面也可利用民意开发好新的动力资源。依靠群众正风反腐,在新的动力资源上充分利用网络舆论监督这一机制,为党的工作透明度和反腐决心提供更加宽阔的工作空间。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行政法专家马怀德一直致力于呼吁建设权威网络举报平台。马怀德说,网络舆论监督无疑是在打造一个快捷、灵活、有效的反腐利器。网络舆论监督可以给人民群众提供一个参与党风廉政建设、抵制腐败、监督政府与社会,监督党员干部的重要平台。

2010年,药家鑫交通肇事案;2011年,云南昭通李昌奎强奸杀人案;2012年,“表哥”杨达才落马;2013年,李某某轮奸案等案件无一例外地凸显着网络舆论监督强大的攻势和力量,可以说,“只有阳光才能赢得公信!”

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监督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着正风反腐的进程。可以说,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水平不仅展示了一个国家法制化的程度,也是还权于民、实现民主治国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别是对一些重大恶性事件和人物,敢于揭露和追踪。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庞大的参与人群所发出的声音、所产生的力量,令人震撼。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副主任任贤良介绍,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7.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6.56亿人,互联网已经覆盖到全国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和超过62.7%的乡镇,大部分行政村开通了宽带。

在云南李昌奎案件中,可谓充满了戏剧性。如此重大恶性事件,其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如此严重,却被二审改判为死缓,一字之差的判决,让全国网民愤怒了!数以亿计的网民在网络上抨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历经了“否定之否定”的反复之后,最终在舆论的狂潮中以再审改判死刑收场。民意不可违,民意必须得到尊重!大数据时代使舆论监督的影响力更大!

2.网络舆论监督给予广大网民真正的话语权。因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就网络舆论监督给予广大网民真正的话语权,广大网民随时随地参与舆论监督,切实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可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也可对自己的意见无所顾忌和担忧。平台的开放性,使广大网民能够直抒胸臆、畅所欲言。为党和政府了解民生民情、打造和谐社会,提供了舆情通道。

3.网络舆论监督传播的快捷性。与普通的监督途径相比,网络舆论监督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便利的微信朋友圈,随时随地即可将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发布到网络上,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界内人士的关注,根据事件的大小、敏感的程度,扩张的范围会随之变化,大大提升了网络舆论监督的效率。而传统媒介则要严格审查、层层把关,在时间上大打折扣,监督的效率会大幅降低。

4.网络舆论监督具有高效的引导性。自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以高效的反腐成效查处了一个又一个腐败官员。这些成效的由来,当然与中央的反腐决心和不断完善的巡视制度密不可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来自巡视电话和巡视网站的网络开放性与平民性。与传统的查巡相比,网络舆论监督能够更加高效地引导专案员对当地官员在业绩与廉政上进行了解与考察,保障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开展。

5. 网络舆论监督的交互动态性。网络舆论监督的交互性是区别传统监督模式的鲜明特征,是双向或多维度的传播模式,对来自多方的信息能够及时沟通与反馈,能够做到实时相互交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能够将意见及时汇总,通过意见的交流和不断碰撞,通过动态交互,逐步达成一致意见,从而促成网络监督舆论的形成。

(二)大数据反腐时代之网络舆论监督存在的缺陷

网络舆论监督以其独特的优势,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逐步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网民的重视,其认可度日益提升。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经历一个逐步完善、成熟的过程,作为网络舆论监督亦是如此,它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能推动我国正风反腐的进程。但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1.网络舆论监督突出的主观性。网络舆论监督是一个开放的、在虚拟的世界中突出的个体行为,接受者往往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甚至自身利益受到损失时,更易具有情绪化。在此情境下,再加之匿名发表,很难对事物做出客观、真实、公正的评价,使得言论中难免带有情绪的倾向性。

2.网络舆论监督缺乏标准性。传统舆论监督的内容会受到业内人士的把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虚假信息的泛滥。而网络舆论监督信息的内容主体分散,因网络的开放性和特殊的匿名,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受到制约。所以广大网民可以自由、大胆地发表自己见解,同时对那些失去理智、企图借机报复之人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也就成为人身攻击之地,进而侵害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甚至肖像权。这类情绪化的言论,极容易干扰广大网民对网络曝光事件进行合理的理性判断,造成网络舆论监督的偏离,使客观公正的评价遭到歪曲。

3.网络舆论监督缺乏有力权威性。传统的监督一般是单向传递的,其内容的真实性时刻受到接受者的监督和制约,对发布结果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而网络舆论监督的开放性、虚拟性也蕴藏着风险。其权威性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广大网民获得真实信息,干扰对正确事物的判断,甚至使广大网民在思想上产生混乱,引发极端行为的发生。所以,网络舆论监督的真实性、权威性通常会受到挑战。

4.网络舆论监督缺乏制约性。网络舆论监督突出情绪化的时候就容易产生“网络暴力”,致使当事人的权利受到侵犯。2012年重庆“雷政富事件”就曾造成无辜者的个人隐私信息泄漏,一度被公众热炒,相关当事人不得不恳请媒体不要伤害自己的家人,该事件提醒我们,网络舆论监督必须在制度的保护下,仅靠道德层面的批判来维护,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四、大数据反腐时代之网络舆论监督机制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大数据分析,在网络日渐发展的现代社会,在庞大的网民参与的基础上,通过网络进行舆论监督,体现民意、正风反腐必将成为常态。如何正确发挥网络舆论监督的正面作用,有效预防带来的负面影响,就必须正确认识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推进信息公开,进一步规范完善各级党政机关部门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为广大网民提供语意表达的空间;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使网络舆论监督做到有法可依;保障广大网民的各方利益免遭损失;在道德文明层面,积极创造和谐的舆论氛围。只要我们坚持引导、规范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就能确保网络舆论监督健康有序开展,使得反腐倡廉工作永远在阳光大道上。基于此,我们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重新确定网络舆论监督的地位及其作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具有很强的社会感染力和迅捷的反应力,国家职能部门既要从战略上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肯定广大网民在网络上反映民意的重要价值,对有价值的信息及时提取,把握舆论的导向,还要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充分利用好这一新兴网络媒体舆论监督资源,进一步明确其地位和独特的作用。

2.推进网络监督信息的对称性,构建和谐网络环境。矛盾的产生大多是信息的不对称所致,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就要坚持做到:首先,国家主流媒体网站要引导好主阵地,传播主流声音,发出权威言论,及时纠正不明是非的网民的偏激认识;其次,对恶意的诽谤,带有攻击性的言论,通过道德层面甚至法律途径及时披露和治理,有危害性的要及时进行屏蔽或控制,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违反法律的要坚决给予打击,进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3.规范完善各级机关部门网络舆论监督平台。网络舆论以其匿名性、快捷性、时效性等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喜爱,国家党政机关部门,尤其是纪检监察机关应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进一步完善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一方面本着“全面、快捷、互动”的原则,对现有廉政建设网站与平台不断进行扩展完善;另一方面要本着“便利、安全、保密”的原则,确保网上举报渠道的畅通;再次,各级机关部门网络舆论监督平台要不断加强,突出对舆论信息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对从众心理的网民起到正确的舆论指引。

4.建立健全制度建设,确保各方利益网络舆论监督的规范化、制度化必然成为一种趋势,应尽快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的法律条例,使群众的网络监督做到有法可依,为广大网民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从而使所有受到监督的官员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当然,为防止有些人利用网络制造舆论对清廉官员进行打击报复的,也应有相应的法规给予纠偏。 在制度建设上,要本着“根本性、全局性、制度性和长期性”的原则,要基于以往的经验教训,在改革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确保在发展中各方利益不受损失。

5.弘扬伦理道德文明规范化建设,创造和谐的舆论氛围。网络舆论监督的随意性致使其在伦理道德上没有局限性,因而建立相应的网络舆论道德规范体系成为必然。在监督的道德体系中,规范网民的言论有效性,使网民在发表言论时能够注意言辞,理性发声,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恣意批判他人。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同样需要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约束规范,不能任意妄为。所以,当我们在享有网络便利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道德责任,不得随意诋毁他人,时刻关心网络的健康发展,共同遵守网络道德规范,使得网络舆论监督在复杂的社会运行中起到积极的作用,推动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6. 网络舆论监督注重人文情怀,倡导和谐有序的网络人文环境。在群众监督的法制国家里,倡导大家齐心协力,对于网络舆论监督也要尽力做到有过必惩、有功必奖。要在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语境下开展网络舆论监督,以解决突出问题为主要目的,注重人文情怀,在信息沟通与交流中架起和谐有序的沟通桥梁,积极构建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舆论监督成为正风反腐工作的新抓手,建立和完善网络舆论监督对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具有深远意义。本文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对2012年12月到2015年2月之间代表性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表明网络舆论监督对重构当今形势下政治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大数据时代网络舆论监督也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大数据时代之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表明,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全新的监督形式已深入广大网民,我们既要正确引导,又要科学规范,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以促使网络舆论监督的健康发展,使得正风反腐走在阳光和谐的大道上。

谢金林:《网络反腐发展趋势、特点及对策研究》,《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

李后强、李贤彬:《大数据时代腐败防治机制创新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

童文胜、岳敏、王建成:《我国网络政治研究议题设置述评》,《情报杂志》2015年第5期。

高璐茜、吁帅彪:《大数据与中国共产党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第13期。

彭长华:《基于混合博弈的网络反腐机制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2期。

责任编辑:耿旭光

* 本文系江南大学江苏党风廉政创新研究基地项目“基于数据分析理论的我国新时期反腐体系构建研究”(15JSLZ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D924

A

1009-5330(2016)05-0013-06

彭长华,江南大学副研究员(江苏无锡 214122)。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网民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