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与防控措施

2016-02-23王晓峰

现代畜牧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猪只病毒性病猪

王晓峰

(黑龙江省安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安达 151400)



猪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与防控措施

王晓峰

(黑龙江省安达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 安达 151400)

猪病毒性腹泻是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之一,是由于感染多种病毒而导致。该病在导致猪只发生腹泻的各种病因中会造成最为严重的危害,其会导致患病仔猪发生死亡,患病成猪饲料报酬降低,体重减轻,浪费人工费,增加药费等,对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控。

猪;病毒性腹泻;临床症状;药物治疗;免疫预防

1 发病原因

应激因素。发生病毒性的腹泻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仔猪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如断奶仔猪进行转栏时,没有采取有效的抗应激措施,也没有及时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抗应激药物,如电解多维、抗病毒药物(如黄芪多糖)、抗菌素(如氟哌酸)等,导致机体发生较大应激而容易出现发病。

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主要是指饲喂量和饲喂次数不合理、没有严格消毒等,这些都能够引发病毒性腹泻。例如,由于断奶仔猪具有较差的保温能力、免疫力以及消化能力,要求在转栏时必须加强保温,并配合在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助消化药物以及体质增强剂,促使机体尽快适应新环境。但如果断奶仔猪在转栏后,没有根据机体的生理特点适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就非常容易使其发生病毒性腹泻。

2 临床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任何年龄的猪只都能够感染,其中7~10日龄仔猪更容易发生,主要特征是出现呕吐、剧烈腹泻,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一般能够达到100%,而较大的生长猪和成年猪尽管也能够出现发病,但基本不会发生死亡。猪只感染病毒后一般具有8~18小时的潜伏期,有时能够达到2~3天或者更长。患病仔猪发生严重腹泻时,会排出混杂没有消化的凝乳块的粪便,且散发特殊的腥臭气味。一般11日龄以内的仔猪感染病毒并出现临床症状经过2~7天发生死亡,而大于2周龄的仔猪通常能够存活,但会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体质虚弱的特点,还有可能形成僵猪。肥猪、公猪和母猪患病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大部分表现出厌食,少数呕吐,剧烈腹泻时会导致粪便呈喷射状排出。泌乳母猪患病后,如症状严重会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食欲废绝,呕吐、腹泻,泌乳量显著降低,这也是另一个导致仔猪容易发生死亡的因素。

猪流行性腹泻,通常在春季或者冬季出现流行,哺乳仔猪、架子猪和肥育猪的发病率能够达到100%,母猪的发病率在15%~90%,主要特征是发生呕吐、水样腹泻、脱水,且新生仔猪的死亡率很高。患病仔猪临死前表现出体温降低,并在哺乳或者采食后出现呕吐;育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患病后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腹泻持续3~7天,且生长猪经过治疗康复后往往生长发育不良。

猪轮状病毒病,主要是哺乳期仔猪容易发生该病。开始发病时,病猪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呆滞,接着发生下痢,排出黄白色或者暗黑色的粪便,且散发比较明显的腥臭,持续2~4天,少数还会出现呕吐、脱水、体质消瘦,如果没有出现继发感染,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下。另外,饲养环境以及猪只年龄、免疫状况的不同会使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症状。如果仔猪没有获取足够的母源抗体会表现出较重的症状,环境温度降低或者继发引起大肠杆菌病会加重症状。一般大约10~21日龄的仔猪具有较轻的症状,经过数天腹泻就能够康复,而成年猪往往呈隐性感染。

3 防控措施

药物治疗。当发现猪群患病时,必须马上将整个猪场和全部圈舍封锁,并立即对病猪进行隔离,且要适时使用适量的抗菌和抗病毒药物来避免出现继发感染,例如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土霉素、庆大霉素或者环丙沙星等,能够减轻症状。病猪不需要加强护理,补充足够的营养,选择使用针剂进行治疗。病猪可选择使用长效磺胺类或者头孢类中的一种针剂,同时配合使用复方柴胡或者黄芪多糖注射液进行治疗。病猪使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时,要注意用药量准确,防止由于剂量过大而造成猪群中毒,反而会提高死亡率。如果病猪与其他病毒性疾病方式混合感染,如猪瘟等,可考虑用已经痊愈或者耐过猪血清(注意提前添加浓度为0.25mg/mL恩诺沙星在56℃温度下进行1小时热处理)和抗猪瘟病毒血清来控制疫情。另外,病猪可结合中西医进行治疗,尤其是病程持续略长且出现高热的病猪,可取10g金银花、40g生石膏(先煎)、30g鲜竹叶、10g生山栀、10g生甘草、20g黑玄参、20g肥知母、30g川大黄(后下)、20g板蓝根、20g炒枳壳,加水煎煮后弃去药渣,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经由胃管给病猪投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治疗效果较好;也可取15g赤石脂、12g槐花、5g莨菪子、10g板蓝根、10g肉桂、10g大青叶,全部粉碎后充分混合,每天1剂,仔猪药量可酌情减少,连续使用3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免疫预防。对于后备母猪,可在配种前使用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促使其产生充足的主动免疫;对于妊娠母猪,可在产前3~4星期使用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以及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促使后代仔猪得到足够的母源抗体形成被动免疫,同时仔猪还要在8~10日龄口服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二联弱毒疫苗0.3~0.5头份,在20~22日龄再免疫接种猪流行性腹泻灭活疫苗,确保其形成较高的主动免疫水平,有效抑制发病和减少死亡。

2016-09-26

王晓峰(1976-),男,黑龙江安达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检疫方面工作。

10.19369/j.cnki.2095-9737.2016.12.117

S858.28

B

2095-9737(2016)12-0128-01

猜你喜欢

猪只病毒性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病猪喂药有办法
牛病毒性腹泻病特征、诊断与防治研究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及治疗效果观察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断》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