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在兽医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2016-02-23任玲
任 玲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111)
成果导向教育在兽医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任 玲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111)
兽医基础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兽医基础课程中引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
兽医基础;成果导向;实施方案
兽医基础课程作为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程,由动物临床诊疗技术、动物病理和动物药理三部分组成。该学科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学为基础,是学生成为动物临床医生的重要基石。学生对其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其专业能力及其对其他专业课的理解及掌握。为了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及对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师授课效果更加显著。我们在兽医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用了成果导向教学理念。
1 成果导向观念介绍及特点
成果导向(简称OBE)是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1981年被提出,并很快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与认可,如今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传统教育的课程教学有着严格规定的进程,统一的教学时间、内容及方式等。教学进度是以大部分学生可以完成的假设为前提预设的,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学习,将被视为达不到教学要求。而成果导向教育的特点是能够衡量学生能做什么,而不是学生知道什么,这对于如今的高职教育有着更为直接的意义与价值。其着重培养学生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就业市场更加具有竞争力。
2 课程目标的制定
兽医基础的课程目标为,通过讨论、小组学习、实作、实习血、尿常规检查、病理剖检、临床检查等项目,针对动物疾病开写处方及用药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动物疾病临床检查、病理诊断、药物治疗的知识和技能,能对疾病的临床症状、病理现象和病理变化进行解析,并能进行药物治疗。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改变
根据现如今的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及兽医岗位上的实际需要,并结合成果导向的理念,对课程目标及进度进行设计。将结合学生以学习的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与免疫课程,进一步整合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动物病理、动物药理相关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突出重点,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知识。
在教学中,贯彻成果导向教育的思想,根据畜牧业生产企业的人才需求,将教学分为若干部分,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划分教学单元,开发利用新资源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实现以下五个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从重教轻学向学主于教转变。
4 实施方案
对于教学,打破常规的传统的老师单方面传授的“填鸭子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单元设计上,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划分教学单元。且每个教学单元都要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完成学习过程。教学体系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实施过程。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各项素养。可划分学习小组,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完成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并且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并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自主学习并完成教学设计的成果。
5 课程评量
课程的评价标准,也与传统的教学评价标准有所不同。采用多元和梯次的评价标准,评价强调达成学习成果的内涵和个人的学习进步,不强调学生之间的比较。
评量方法:①纸笔测验:笔试。②实作评量:演讲、实作、作业、实践等。③档案评量:资料整理、书面报告、方案撰写等。④口语评量:口试、口头报告等。
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整个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都要紧紧围绕促进学生达成学习成果来进行。通过课程实施过程评价了解学生学了什么和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的作业、测验、实践等环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更真实有效且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6 成果导向教育应用效果
通过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善用示范、诊断、评价、反馈以及建设性介入等策略来引导、协助学生达成预期成果的方式,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全面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对学生学习态度、技能掌握和职业素质提高的综合评价。在成果导向教育的实施期间,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所需的专业知识及实践应用。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2016-09-22
任玲(1971-),女,辽宁锦西人,硕士,教授,主要从事兽医基础课教学工作。
10.19369/j.cnki.2095-9737.2016.12.011
S81
B
2095-9737(2016)12-0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