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形势图发展 求真务实谋效益
2016-02-23洪波
洪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江苏省盐城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关键是打造一支学养深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广大教师要有为学生发展奠基的意识和理念,有为学生发展奠基的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教育教学方面的高远的追求。这些方面素质的形成光靠教师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依赖于学校有意识的培养和引领。近年来,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对教师的培养工作,积极探索,采取了一系列颇有创意的做法:
1. 以教师个体发展规划引领教师自我发展
2006年,我校率先出台了《中学教师(个体)发展规划》,专门印制了《教师(个体)发展规划及实施考核登记报告册》和《中学教师作业本》,要求55岁以下的教师根据自身的年龄、学科等实际情况,制订三年的和长远的师德师风、业务水平、学科研究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填写在报告册上,并按照自己的规划,定期在《中学教师作业本》上完成相应的书面作业,学校每学期末检查一次,检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2014年秋,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精心编印了《教师成长记录袋》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书》。规划书设定了新的一轮教师三年专业发展总体目标,丰富了项目设定,完善了评价体系,富有人文性、可操作性,有利于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每学期结束前教务处都对部分项目达成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我校的这一创举在盐城市及周边城市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2. 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提升教师的理论素质
为开阔教师理论视野,吸收他人有益成果,学校紧紧抓住教育对外开放的机遇,坚持让教师“走出去”。近三年来,学校累计派出15位教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境外培训,派出32批、共525人次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盐城市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及学科教学培训。学校在“走出去”的同时也注意“引进来”,邀请了31位国家教育部、江苏省及兄弟省份教研室、高校的专家和教授来学校讲学,让教师领略大师精湛的学术素养,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引进来”的一个亮点是主动与高校“联姻”,为教师成长搭建更高、更广的平台。学校加入了徐州师范大学发起的“苏北名校科研共同体”,定期邀请徐州师范大学各学科教授和研究生来学校听课,并作课堂实录,然后和老师们一起进行课例分析、探究,面对面交流,使教师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为了让教师们在更高的平台上得到更为系统的培训,学校于2006年末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约,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系在我校开设研究生课程班,对教师进行为期三年的专业培训。目前70位教师经过认真学习,严格考试,圆满结业。
3. 发挥名师的引领、带动作用
我校于2007年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以特级教师和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为工作室主任,并由他们提名校内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构成学科教学研究的强大阵容。六个工作室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工作,认真组织学科攻关。“五严”规定出台后,我们更加注重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组织他们深入一线听课,为新课程教学“把脉”;担任学校杯赛评委并通过教学论坛点评决赛课;调阅各年级特别是高三年级的教学案和大型考试试卷,提出整改意见,等等,充分展示了名师的精深造诣和敬业精神。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教科研专家和学科领军人物脱颖而出,形成了“赶学比超”、争做业务骨干的良好氛围。
4. 以系列杯赛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升
这是我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传统项目,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举行。进校第一年的新教师参加“新秀杯”,工作第二年、30岁以下的教师参加“五四杯”,还有30~40岁的“而立杯”、40~50岁的“不惑杯”、50~60岁的“红烛杯”。每一种杯赛每学年各举行一次,几乎全体教师都要参加。近年来为促进中青年教师成长,我们着力抓好“五四杯”和“而立杯”。杯赛要求一人参赛,全组出力,一人上课,全组受益;提倡在遵循基本教学原则的前提下,展示个人的教学风采。2014年开始我们对杯赛课的评课方式进行大胆改革,邀请了盐城市教科院以及市直学校的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专家评审组,使得外聘评委占到近一半,大大提高了杯赛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许多教师通过杯赛的磨练,迅速成长。我校每年都有一批教师参加市级以上教学竞赛,每年都有20人左右获得省级和国家级的一等奖。
5. 加强备课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积极推行三次备课,即:全体教师在教学案形成之前先进行独立备课,这是一次备课(我们要求教师备课写详案,工作未满五年的年轻教师必须采用手写教案);在此基础上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经过全组讨论、集体研磨形成共同的教学案,这是二次备课;最后个人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学风格,修订教学案,以提高教学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教学个性,这是三次备课。为提高集体研究的实效,提升集体研究的组织化水平,我们还专门出台了《中学集体教学研究制度》,对集体教学研究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6. 开展“同课异构”教学研究活动,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要求各年级各学科每周的两节集体备课时间由教研组统一安排两位老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分别开课,开展对比教学,进行“同课异构”“背对背”备课,全组老师必须全部参加听课。周六上午的教研活动统一进行评课,先由两位授课者就教学的预设和达成情况进行总结、反思,然后集体评议、研讨。我们希望通过此举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各学科课堂教学的新模式。
7. 建立三级督导机制,确保新课程要求的落实
我们以是否围绕新课程标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核心,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修改、课后辅导、日常教育教学方法及效果等进行全程、全面的督导检查,形成了三级督导机制。一是每学期开学初请来盐城市教科院的专家等校外力量进学校督察。二是由学校督导室和各学科的名师工作室牵头,校园电视台随机录像联动检查。我校的录像课评判制度建立于2007年,教务处随机抽取一部分课,不提前通知,直接进入课堂进行录像,随即传到校园网上供大家评判。同时允许相关教师提出另行录制更能代表自己水平的课予以更新。近年来,我们进一步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邀请名师工作室的专家对传到校园网上的录像课进行详细点评,传到录像视频旁的评议栏中。同时我们把录像课制度、“同课异构”活动合二为一。要求各教研组把每周开展“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教师信息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公布,并对对比课进行录像,上传至校园网。每周六上午评课结束,各教研组立即把评课情况传到网上的评议栏中,同时继续邀请名师工作室的专家对传到校园网上的录像课进行详细点评,两者相得益彰,给广大教师以更多的启示,把有效教学的研究引向深入。我们希望再经过几年的积累,为每位教师录一节精品课,在此基础上建立我校课堂教学声像资料库。三是各年级和教研组定量督察,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正,及时挖掘典型进行推广,引导教师摒弃陈旧观念和做法,带领学生真正走进新课程。
当然,在目前的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中,我们也感到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新课程的理念需要进一步强化;二是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落实教师教学责任;三是教学评估手段单一,需要进一步研究怎样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四是如何调动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以上是我校近年来在教学管理中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和各位同行交流、学习,进一步加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推动教育科学、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