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堂开放性的思考
2016-02-23黄维
黄维
开放的课堂有“课堂没有边界”的意思,即学习不局限于在教室内完成、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交流、不局限于掌握书本上的知识。要实现课堂的开放性,老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敢于放手,在教学设计上勇于尝试。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较好地说明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也充分地说明学生的学习要和生活紧密联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提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由此可见,课标对于课堂的开放性做出了具体的要求。开放的课堂,应该是学习内容、时间、地点、资源以及评价方式的开放。
1. 开放学习内容
开放学习内容是在注重知识的系统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地现有的资源以及学生终身发展需要来组织建构。教科书中的内容是有限的,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神奇而又充满魅力的。
学习《温度和温度计》一课时,老师在教学生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同时,也要提示温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水银温度计不小心摔坏后,由于水银有剧毒且易于挥发,如果不及时采用合适的方法清理散落的水银会威胁到人的生命。因此,老师可以就水银的性质以及如何处理散落的水银向学生进行介绍。在学习《运动起来会怎样》一课,学生知道了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老师可以设计课后任务:如何保护好我们的呼吸器官。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为什么不能吸烟,如何防范雾霾等,这些都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开放学习时间
科学探究活动往往无法在一节课完成,老师不应该把上课、下课铃声作为学习的起点和终点。学生在课前可以对实物或现象进行观察,课后可以将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生活当中,开展实践研究。
在学习《月相变化》这课前一个月,老师应做好《月相变化》的记录表,指导学生在课前对月相的变化情况进行客观的记录,通过一个月的记录,学生对月相的变化情况有了真实的了解,课堂上学生之间的讨论才有理有据,对于月相变化形成原因的猜想才有实践依据。学习完《校园的树木》一课后,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对身边树木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情况以照片和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也可以发布在微信或群空间里,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对于观察细致、记录清晰的学生,老师要及时表扬。
3. 开放学习地点
教室不是开展探究活动唯一地点,科学探究活动的广阔天地在教室之外。老师要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学生才能学到鲜活的知识。
教学《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时,老师应该将学生带到校园中去观察植物和动物,做好观察记录,而不是在教室里听老师介绍校园中的生物或看书本上的图片。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在实地进行观察,才有真实的情感投入。在学完《做框架》一课后,老师将学生带到校园中或校外观察一些建筑物的结构,如篮球架、乒乓球台、小亭子等的构造,通过观察与思考来巩固对框架结构的认识,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4. 开放学习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资源十分丰富,除实验室、网络、图书馆外,还有许多社会资源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如:植物园、动物园、科技馆、海底世界、发电厂、自来水厂等,都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资源,学校要和家长相互沟通配合,充分发挥家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指导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参观学习。如果孩子在植物园参观完各种植物后再学《多种多样的植物》,参观了动物园里的动物后再学《种类繁多的动物》,他们在课堂上一定会有更多的想法需要表达,他们的观点才会更加形象生动,课堂也就更具有活力。
5. 开放评价方式
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对知识学习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思维状态等方面的评价。《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对评价提出了具体建议:“评价要做到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化、方法多样化、时机全程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要让学生、家长、教育行政部门都参与到评价中来;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根据三维目标来确定,不仅是要关注知识的掌握,还需要对探究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全面的评价。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指除了采用书面考查外,还可以采用实验操作检测来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也可通过特长加分来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奇思妙想竞赛等,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是指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进行总结性评价外,还要进行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重视学习的过程,如对学前概念的了解、实验记录表的填写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应为学生的学服务,做好适时、适度引导,让每个鲜活的、有差异的生命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健康的成长。在一些课堂教学中,老师围绕学科的知识来设计教学目标,忽略了学生的原有生活经验,完全依据教材或教参的编写组织教学,习惯将学生看做是无差异标准件,没能顾及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性。这样的教学会让学生的学习失去乐趣,思维失去创新性。
开放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老师对教学充满激情,充分体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的教育理念,运用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去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教育局艺术体育科技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