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语文魅力,让学生真心想学语文
2016-02-23马诚
马诚
语文毫无疑问是高中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但是在长久以来的高中各学科教学中,语文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心里地位并不高,很多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很令人堪忧,尤其是作为语文教育者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本文笔者认为,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最为关键的途径就是唤起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认同感,用语文这门学科独有的魅力去打动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去学好这门学科。有了这个基础条件,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够顺利地开展,教学质量才会取得质的飞跃。
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的学科,而在长久以来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绝大多数的教师都仅仅从工具性的角度开展这门学科的教学,而造成的结果就是教师越努力,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漠视程度越高,久而久之就进入到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之中。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尴尬局面,教师首先要做出改变,要注重彰显语文这门学科独有的人文魅力,用我国丰富而悠久的文化来打动学生,并通过课堂上的讲述和引导,让学生能够真正地看到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从而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态度会发生巨大的转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将会得到非常大的保证,这也为我们开展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本文笔者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对于利用语文这门学科独有的人文色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有着很深的感触,现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地运用语文独有的特质来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如下。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的挖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性途径之一。教材内容是在充分考虑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基础上编排而成,可以说是我们开展语文教学最坚实的基础。而很多教师在这个阶段虽然也是严格地遵守以教材为出发点的原则,但是一方面是说得不够全面,很多教师还是仅仅从语文这门学科的工具性特色出发,也最终回归到了工具性这个特点上来,这就使得语文这门学科独有的魅力没有得到挖掘,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学生兴趣的丧失,也使得学生仅仅是在为了成绩而学习,忘记了文化精华的汲取;另一方面是对于教材挖掘的深度不够,虽然很多教师也深刻地分析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但是仍旧停留在文章内容的本身,而没有做到有效的外化,这就使得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与其实际生活完全脱节,这样不免会使得学生产生一种疑虑,那就是我学习语文到底是为了什么,也会造成学生在语文成绩上提高非常困难。这一点给我们的教育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要深度地挖掘教材内容,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更多的是要理解教材,要充分地汲取文化精华,在教材的基础之上建立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的各学科教学都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局面,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十分有限,而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并不能够彻底地提高学生成绩和人文主义素养,而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学生课后更为持久的学习以及学生内在强大的学习动力,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课堂之中逐渐培养。而长久以来每一位教师最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缺乏对于语文这门学科的深度认知,缺少与文化的共鸣,这就使得学生潜在的巨大学习动力始终激发不出来。因此作为教师要完成在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之上充分地展示语文这门学科巨大的魅力,用文化来感染学生,只有学生在内心深处与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了共鸣,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才会被有效地激发出来,学生的语文成绩才会真正地突破瓶颈,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三、提炼语文学科的营养,彰显文化的魅力
语文这门学科的教育作用绝不仅仅局限于教授学生词句方面的知识,而更多的是要让学生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化,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学习和培养塑造良好的品格,具备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要时刻不忘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彰显文化的魅力,要注重对于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和塑造,要让学生成长成为出色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例如,在高中阶段有很多反映民国时期和抗战时期的文章,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如果仅仅从工具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则完全是在浪费教育资源,放弃了塑造和培养学生优秀爱国主义精神和健康正确价值观的机会。这些文章都诞生于那个屈辱的年代,饱含着作者浓厚的爱国之情,也表现着作为中华儿女看到我们的祖国经受着苦难所激发出来的强烈愤慨之情。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会有效地对学生心灵产生极为强烈的震撼,也会让语文这门学科对学生产生一种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总而言之,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之中,作为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文这门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要通过语文的教学来塑造学生良好的内在品质,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巨大魅力,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将自身的语文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