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2016-02-23程小爱
程小爱
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即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数学知识的理解的过程。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也曾经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活动,才能产生有效的数学学习。
一、开展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激趣想学
学习兴趣是学习积极性中很现实、很活跃的心理成份,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作为对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
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理解得了的数学事实,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教师应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安排一些丰富有趣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丰富的感觉”。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化为“我想学”。
如教学“循环小数”时,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一起拍打∣×××∣×××∣的节奏,拍手的过程中,教师突然示意停下,发出感叹:同学们真棒,拍打的节奏既整齐又动听,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按照这样的节奏依次不断重复地拍,所以拍得整齐动听。
学生通过活动,亲身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和快乐,会自然而然地喜欢数学,以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思考,将情感转化为兴趣,兴趣转化为动力,使学生自觉地变“要我学”为“我想学”。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培养学习兴趣,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二、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创新会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活的思维活动,经历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兴趣是前提,关键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安排探索性、思考性的学习活动。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猜想,在探索中学会验证,在探索中学会推理,在探索中学会归纳、整理,在探索中学会求新、求异。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变“我学会”为“我会学”。
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可这样进行教学,先让学生思考: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什么平面图形?再让学生操作,进行实验:①在一张平行四边形纸上画出一条线;②沿着这条线剪开;③把剪开的两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要求,给了学生一个思维的广阔空间,学生在剪拼过程中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得到了培养,并迫切想发表各自独立的见解。这时,再给学生创设一个合作探索的场所,组织学生思考、讨论:①你转化后的图形是长方形吗?(你是怎样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为什么要沿高剪开呢?)②这个长方形与原来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③由这些关系,你能不能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讨论时,让学生各抒己见,质疑问难,有利于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然后通过讨论反馈,让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对新知进行整理,从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紧接着尝试例题,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会独立思考,求异思维。教学时紧紧围绕“感知——讨论——尝试——整理”等一系列探索性的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感知、讨论、尝试,让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在实践探索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达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同步升华。
正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教”。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课堂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多讨论、多尝试,才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开放乐学
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要让学生体验到身边有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体会到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因此,教学时要创设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要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具有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地探索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方法,充分体验成功的乐趣,从“我要学”向“我乐学”这一主动学习的更高层次发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达到一个新境界。通过开展实践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给学生创设一片活动的天地,开展丰富有趣、探索性、生活化的数学活动,才能使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掌握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
(作者单位:江西省永修县新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