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三问

2016-02-23周德义

教师·上 2016年1期
关键词:树人立德立德树人

周德义

应邀出席湖南省教师教育学会班主任专业委员会一年一度的年会暨全省第五届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看到大家热情饱满、济济一堂,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想围绕本次研讨会的主题——“立德树人,成就最美教育人生”,与大家交流探讨三个问题。

一、什么是立德?什么是树人?

所谓德,就是讲品行品德、伦理道德、德性德力。立德就是树立德力,我认为“德”是一种意志力,是首要的力量。教书育人,应坚持德育为先,要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

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滋养。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节)俭、(谦)让等。《周易》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是涵盖了诚信、仁爱、正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德”的价值原则,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首先纲领。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德”已然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观点。正如《左传》所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意思是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不朽之中,“立德”是第一位的,立德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树人就是培养人才,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方法来塑造人、改善人、发展人。“树人”一语出自《管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我看来,这里强调了两层意思,一是当教师是非常崇高的职业;二是寓意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不能着眼于一时一地,而是要关注培养人的整个过程。

根据学习的不同阶段,我们可以把教育分为:幼儿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其中,基础教育包括小学阶段教育、初中阶段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又包括大学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等。学生作为处于人生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具有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所以,能不能让学生成为有用之人,树人过程就显得尤为突出。

我有个基本观点与同行们交流,我以为“树人”有两个最为关键的时期:一是三岁左右,俗话说,“三岁看老”,三岁左右是形成性格、习惯和意志力最为重要的时期;二是小学阶段,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思维方式大多是这个时期形成的。亡羊补牢,最多在初中阶段还有可能,到了高中要想发奋已经晚了点。我这里是讲学习的方法、习惯与性格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是一辈子的事情,又当别论。

二、立什么德?树什么人?

时代不同,立德树人的内涵也不同。在当代,立德树人的内涵就是,教育要围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培养道德高尚、有独立人格、身心健康、理想信念坚定、全面发展的人才。

教育的根本对象是“人”,根本目的是“人”,根本任务是育“人”。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所在。

所谓立德,就是要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成才,先成人;要成人,先立德。育人之道,立德为先。习近平总书记讲:“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这里面就包含了我们所提到的明德修德的内容。

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为国家的、社会的、个人的核心价值观三个层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涵盖了现代中国人所公认的全部美德,自然也就是我们要立的德。其中,首要的是要讲诚信。人无信,不得立。所谓树人,就是要树立有理想、有信念、有道德、守纪律的全面发展的人。

其一要“树”理念信念。理想是一盏明灯,是奋力前行的向导,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是强大意志力的凝聚,使人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我们的青少年儿童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他们能否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迸发出强大的正能量,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要将学生的理想信念融入到中国人民共同的“中国梦”中,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信念,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二要“树”崇高道德。道德理想是个人自我完善、社会发展的巨大精神力量。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中国古代先哲早就把道德人格的“至善”,作为道德教育的宗旨,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品德。当今社会,多元的价值观、海量信息包围等因素,使学生的道德理想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大力弘扬道德理想,不断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感染力和亲和力,才能真正使道德理想内化为学生的人格,从而培育出有崇高道德理想和创新精神的后一代。

其三是要“树”全面发展之人。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本质。”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和规律。就是要坚持“成人”教育与“成才”教育并重,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并重,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并重,自主性创新学习与权威性讲授并重,教育生活实践化与课堂教学并重,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精神健康,建构以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尺度,体现精神、知识、身体、个性、能力等充分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使青少年儿童成为真正的全面发展之人。

三、如何立德树人?

破解当代中国青少年儿童成长的时代难题,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援手合作、协同共育。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对教育机构及学校而言,要重视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要突出针对性,增强吸引力,提高实效性,不能流于形式,不能搞空洞的说教,而是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引导学生知行合一、身体力行。进一步强化课堂教学育人功能,加快构建各个学段有效衔接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出台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意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指导纲要。进一步推进实践育人,积极拓展中小学校外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等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文化育人,深入挖掘校歌、校训的文化内涵,积极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以文化人。进一步推进典型引路,在教育系统中培育和宣传一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

二是对广大教师而言,就是既要重视言教更要以身传道,发挥好表率作用。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之模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要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儿童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为先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教师只有在品德、修养和人格方面堪当表率,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召学生、熏陶学生,美化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因此对于教师来讲,修身立德既是崇高的精神追求,也是基本的职责要求。广大教师要注重修身立德,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坚守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自觉规范自身的从教行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

三是对于社会来讲,就是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部门需要积极作为,积极创造有利于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譬如,要进一步完善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建设,强化大众媒介自律,加大财政投资,支持少儿文化建设,丰富免费少儿社区服务等。要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在文化产品开发、文化场馆建设、文化消费与服务中,自觉地为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支持、保障。要优化家庭教养,倡导家长转变观念,保证孩子拥有充足的睡眠、充分的运动和自由的思考,真正体验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社会各个方面都要自觉地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要相互作用,融为一体,形成合力,真正为立德树人,成就最美丽的教育人生做出各自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湖南省教育厅)

猜你喜欢

树人立德立德树人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