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同“左”倾盲动主义的斗争

2016-02-23黎欢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解放思想群众路线实事求是

黎欢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毛泽东同“左”倾盲动主义的斗争

黎欢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左”倾盲动主义曾经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在分析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产生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毛泽东从个人到集体、从理论到实践多方面与其斗争的过程及经验,并得出了要防左必须实事求是,要反左必须解放思想,要创新理论和实践,必须尊重群众的重要启示,这对于防范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新的教条主义错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 “ 左”倾盲动主义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群众路线

在土地革命时期,“左”倾盲动主义给中国革命带来灾难,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不仅在理论上通过著书立说对其无情地批判,而且在实践中通过积极探索正确的革命道路对其有力地回击。毛泽东在同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因而研究毛泽东同 “左”倾盲动主义斗争的内容及其相关精神,既能使我们更好地继承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和理论财富,又能在当代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防止 “左”倾错误的再次产生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左”倾盲动主义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思想作风产生于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所犯第二次严重的教条主义,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对我国革命时期的国情和党情认识严重不足。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我国当时的经济政治发展十分不平衡,但以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国情的特点,也未认识到敌强我弱的特殊党情和革命形势,这为“左”倾盲动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温床。另一方面党内“左”倾情绪的进一步发展。由于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的叛变,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内部因仇恨国民党对革命人士的大肆屠杀和不满陈独秀 “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许多党员、干部进而抛弃右转而支持左。这为“左”倾盲动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空前的群众基础。

国民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革命道路该怎么走和革命实力该如何保存等众多生死存亡的难题。这对理论和经验严重不足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在这一关键时刻召开的八七会议上,瞿秋白当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同时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随之,全国各地陆陆续续举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数次武装起义,因党中央过高估量了革命形势、并完全照搬了苏联革命经验,致使上述武装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党内因对国民党残酷镇压起义及对革命现状的愤怒使盲动主义有了更加巩固的群众基础。1927年11月,瞿秋白领导的党中央在上海召开了临时政治局的扩大会议,在会议上通过的《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中,过高地估量革命形势和革命前途,对中国革命道路、革命对象的认识偏离实际,并完全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无间断”思想,由此产生了在临时党中央占据主导地位的“左”倾盲动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在革命道路问题上认为城市中的工人斗争不可能取得胜利,而农村中的农民斗争由于没有城市革命的支持,没有城市和农村的革命力量的团结也不能成功;在革命对象上认为,工人阶级应领导农民阶级推翻中国的资产阶级,方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在革命形势上认为:革命形势是高涨且是无间断的性质,有举行城市和农村联合总暴动的趋势;在中国革命的性质和前途问题上认为,中国的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中国革命的前途是通过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革命来夺取国家政权进而开辟社会主义的道路。以瞿秋白领导的临时党中央由于脱离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加之照搬苏联革命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思想,在其错误指导下,使中国共产党错判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导致了革命实践中决策的失误,致使中国的革命遭受到惨重的失败。192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六大上,因“左”倾盲动主义思想依然占据统治地位,对革命形势的错误估计没有得到纠正,忽略农村在革命进程中作用,仍然坚持苏联“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在艰难的探索中依然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思想为以后两次严重的“左”倾教条主义埋下了隐患,在实践上致使中国革命在1927年惨重失败的基础上付出了更沉重的代价,革命力量遭到严重的削弱,数次武装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中国革命陷入低谷。

二、毛泽东同“左”倾盲动主义的斗争

“左”倾盲动主义自产生以来,尤其在导致革命遭受严重挫折后,遭到了毛泽东和党内许多同志严厉的批评和抵制。1927年至1929年之间,毛泽东在湘赣边界召开的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等十多次会议中提及并批评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思想作风。比如,在古田会议通过的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中,毛泽东批评盲动主义是:“一,不顾主观和客观条件的盲干;二,城市政策执行得不充分,不坚决;……它的社会来源是流氓无产者的思想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的综合[1]。”针对武装起义中“左”倾盲动主义者强迫工人罢工、农民暴动等严重脱离群众实际情况的现象进行了无情地批判。他不仅个人反对和批判“左”倾盲动主义错误,而且还动员和帮助中国共产党批评和抵制“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为了在思想和理论上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认清“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1928年共产国际第九次扩大会议的《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中,着重批评了“左”倾盲动主义,并提出:“还没有完全适应现时形势的新条件,表现策略上的动摇以及组织上的动摇。”《决议案》指出策略上的动摇主要是“左”倾,即政治上的盲动主义。毛泽东还相继发表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理论文章,与“左”倾盲动主义针锋相对地对中国革命前途和革命形势等系列问题进行论述,找到了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革命方向,继而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光明。比如《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系统地分析了红色政权得以在中国存在的原因:中国是被帝国主义非直接统治的国家,使政治和经济发展极具不平衡性,加之中国革命形势继续蓬勃发展,并有一定基础的武装力量存在。这不仅为红色政权的存在带来便利的条件,而且为捍卫红色政权提供了武装保证。毛泽东通过阐述红色政权得以在我国存在与发展的原因,进而论证了“左”倾盲动主义是脱离我国具体实际的盲目、激进的错误的思想作风,这为反“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毛泽东在实践中坚决抵制“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思想作风,坚持用实事求是的思想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问题。尽管八七会议后,全国各地举行的数次“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暴动均以失败而告终,但这并没有使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党中央清醒过来。他们仍然坚持认为城市是“暴动的中心和指导者”,依然对城市武装起义寄予厚望。在“左”倾盲动主义错误在全国各地推行时,毛泽东被中央委派到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尽管中央领导人继续沿用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要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秋收起义,但毛泽东改变策略,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发展革命力量,坚持武装斗争,并把主要力量放在农村根据地的建设上,进而逐步将“城市中心论”转变为“农村中心论”,进而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中国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关系生死存亡的难题—如何以弱取胜。在此形势下,毛泽东改变了传统的作战模式,采取了适合我国革命局势的游击法。针对国内某些干部和群众持“弱小必败”的观点,毛泽东从人民战争的角度,指出敌人虽强大,但可以战胜。在战略上藐视强敌、在战术上重视对手,在方法上采用游击运动战,在时机上创造机会等战略与战术,这无疑是符合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的,故而是克敌胜敌的武器。这一战略的转变,不仅使得革命力量得以保存,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和经济的基础,而且使得广大干部与群众认清了“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进而为反对“左”倾盲动主义提供了群众基础和实践依据。

毛泽东不仅在理论上阐述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思想作风,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使其认清了“左”倾盲动主义的本质及其危害,为赢得反“左”倾盲动主义的成功奠定了群众基础。其次,毛泽东还在实践中论证了“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思想作风,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同中国客观实际相吻合的正确的革命道路,为赢得反“左”倾盲动主义的胜利提供了实践经验和实践基础。同时也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进程,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下了基础。

三、毛泽东同“左”倾盲动主义斗争的重要启示

毛泽东在反对“左”倾盲动主义的过程中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给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国内外局势下防范“左”倾错误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1.要防止左的错误就必须实事求是

“左”倾盲动主义错误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情况,正如毛泽东在《实践论》等著作中认为的那样:理论对实践是存在依赖关系的,正因为割裂了二者的关系,才会产生教条主义的错误。毛泽东能实现反“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胜利,也得益与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准确分析和中国革命道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正如毛泽东所说:“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2]。实事求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时期都是我们胜利的保证。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过去我们搞革命……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3]。再先进的理论,如果没有和具体实际相结合,没有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相符合,那么蓬勃生机的理论也会变成僵硬呆板的教条,教条主义必然油然而生。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大变化的当今社会,只有在实践中去探索新问题,才能使我们的决策有的放矢,才能避免左的错误产生。

2.要反对左的错误必须要解放思想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很大程度上源于未突破权威和经典的思想,照搬他人理论或别国经验。毛泽东在之所以能取得反“左”倾盲动主义斗争的成功,是因为不拘泥于经典著作、领袖的理论和他国的经验,敢于质疑,敢于否定,敢于在实践中探索真知。因为任何一位领袖的认识都具有相对的真理性,即便他们的言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但也替代不了对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正如毛泽东所讲:“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看待,而应当看做行动的指南”[4]。 解放思想是新时期党思想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法宝,是破解发展道路上各种瓶颈的钥匙,正如邓小平所讲:“一个党,……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5]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重要阶段,解放思想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打破常规和破除束缚,才能识别左的错误、认清左的本质;只有在解放思想前提下研究的新情况,解决新的问题,才能用正确的思想去与左的错误思想进行斗争;只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才能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用事实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坚持正确的理论,反对错误的“左”倾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有成功的保障。

3.注重实践,尊重群众是理论正确和实践成功的保证

“左”倾盲动主义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分离。反观毛泽东则注重人民群众的实践,善于总结人民群众成功的实践经验并进行升华,以此来制定正确策略、选择正确的道路,才在与“左”倾盲动主义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占据理论的上风和实践胜利的至高点。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的工作路线,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要想矫正不正确的思想,发展和完善正确的理论,并取得实践上的成功,必须倾听群众的声音,了解群众的需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善于将群众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上升为理论,再回到实践中接受检验,循环往复。正如毛泽东所讲:“我们应当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6]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脱离群众导致决策失误,才能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5

[2][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533

[3][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6]《学习“为人民服务”》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12

作者简介:黎欢(1990-),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解放思想群众路线实事求是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实事求是”定乾坤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强企业党员思想教育
解放思想,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如何搞好高职院校学分制改革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