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阚峰阚湖寻阚泽

2016-02-23阚士英

辽海散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故居

阚士英

阚峰阚湖寻阚泽

阚士英

阚士英

笔名敢鹰,吉林省松原人。《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兼《中国国防报》总编,少将军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中华《阚氏家谱》编委会主任。散文通讯集有《从黄土地到黄海洋》《拥抱大地的士兵》《阚士英新闻作品集》《阚士英文学作品集》等。

宁波人有句口头禅:“到浙江不到宁波等于没到浙江,到宁波不到慈城等于没到宁波。”我曾多次到过宁波,都因时间安排不开,没能到距宁波市区只有一步之遥的江南古城慈城看看。这次,虽然事情也不少,我还是忙里偷闲,决定到慈城去走走,不为别的,只是为寻觅一个人——阚泽。

作为阚泽的同姓后人,他的大名我早已如雷贯耳,阚氏族人无不以他为骄傲和自豪。

阚泽(约170年-243年),字德润,浙江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人,据考证,他应是地道的宁波慈城人。他从小家境贫困,祖辈务农,无钱入学。但阚泽从小靠自学苦读,粗通文墨。后来他代人抄书,边抄边学,抄一本背诵一本,日积月累,终于成了满腹经纶,多才多艺的学者。于是“阚德润佣书”也就成了流传后世的历史典故。阚泽才华很受孙权赏识,孙权称帝时,阚泽辅助东吴立下汗马功劳,他在东吴曾先后任中书令(相当于宰相)加侍中、进拜太子太傅等要职。

历史上,我们阚氏家族中出过两位宰相,一位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名相阚止,另一位就是被称为“泽公”的阚泽。“泽公”阚泽的历史典故和才华在阚氏家族中老幼皆知,更是阚姓族人们在介绍自己姓氏的一张古老名片:“我姓阚,三国里的阚泽的阚。”

说到阚泽,人们自然会想到《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和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中他的精彩故事。赤壁大战前夕,周瑜设计苦肉计,被阚泽一眼看穿,一语道破,并慨允前去曹营投诈降书,一场斗智之战,终于使曹操深信不疑,为周瑜火烧赤壁立下头功。公元222年,刘备为夺回荆州,为关羽报仇,亲自发兵数万,深入吴境五六百里,将东吴孙桓守军团团包围,危机四起。紧要关头阚泽挺身而出,力举陆逊为大都督:“主公,为何不起用陆逊呢?”“周瑜过去取荆州,败关羽,都是他出的主意。现在大敌当前,主公若能用,破蜀必矣,如或有失,臣愿与之同罪。”因为这时陆逊年刚40出头,立刻遭到东吴元老们的反对,认为他 “年幼望轻”,“必误大事”。阚泽一听急了,他大声疾呼:“若不用陆伯言,东吴休矣!臣愿以全家保之!”孙权深为感动,力排众议,采纳了阚泽的建议,立陆逊为大都督,终于夺取了夷陵之战的胜利。

纵观历史,有谁能推荐良才而承担如此之大牺牲的,而阚泽敢担风险,慧眼识人,实在难能可贵!有诗写道:“书城高厚能载道,心地光明始爱才。”阚泽见贤思齐、举人过己的胸怀不知感动了多少后来人。唐太宗李世民,总结了他成功的五条秘诀,第一条就是“见人之才,若己有才”。清代郑板桥也有诗:“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阚泽在三国中的表现,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他告老还乡后的事儿,却鲜有人知。作为他的后代族人,并为中华《阚氏家谱》编委会主任,我正是带着这种敬仰和渴望,走进了阚泽故居。

此时,虽已是深冬,来到阚泽故居,我们一下车就被这里的天蓝云白、绿水青山、小桥流水、古色古香吸引住了。当地的陪同者告诉我们,阚泽故居后面的山叫阚峰,故居前面的湖叫阚湖(也叫慈湖)。我心里顿起波澜,有一种回家的感觉。难怪广东的阚延泉将军,到阚泽故居拜访时激动不已,特地给我打电话:“我们的祖先了不起呀,一定要来看看。”此刻,我也有同感,山和水同时都以阚字命名实属少见,足见阚泽在这里的影响之大。

如今,阚泽故居已成了慈城中学,建筑不逊现代,白墙青瓦,一派江南传统风韵,畅游其间,无不感受到阚泽“文韬武略”之风范。走进阚泽故居,慈城中学的正门,迎面是一幅巨大的紫铜浮雕,为我们展示了大谋士、大学者阚泽的光辉形象及丰功伟绩。我们驻足仰望,久久不肯离去。

游阚泽故居,不能不提到阚泽退休后创办的“德润书院”。阚泽晚年信佛,还劝孙权信佛,他在建康(南京)建造了“建初寺”,赤乌二年(290年),他又捐献了慈城家宅,创建了“普济寺”,以此摒弃功名利禄。后人在寺门两侧书一对联:昔为吴相宅,今作法王城。横批“超然物外”,很形象地叙述了泽公的情怀。又如明朝诗人钱希言,也有“阚公山绕阚公湖,舍宅年犹记赤乌”的诗句。

普济寺既是宁波的第一座寺院,也是浙江较早的寺院之一。阚泽利用寺院的书屋,广招弟子,读书之风盛行。唐大中二年(848年),慈溪县令李楚臣复立“德润书院”。书院惠及后人,成百上千的慈城人考中状元、举人、进士,真可谓“满朝朱紫贵,尽是慈城人”。在慈城读书之风长盛不衰,到了近代也出了许多著名学者、作家、科学家、艺术家。

我们一行来到阚泽故居内的一口古井旁,陪同参观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们,这是阚泽家用的水井。井栏上刻着相传是一代书圣王羲之的书法“阚湖井”三个苍劲的篆体字。这时,一群下课的中学生文静地从我们身边经过,不时礼貌地轻声向我们道一声“老师好”!我心里油然而生别样的暖意。阚泽虽然与这些孩子相隔一千多年的时光,在我看来他们依然是“泽公”的弟子,“泽公”仿佛刚为他们讲授完课程,在这穿越时空的遐想中,孩子们分享着“泽公”的智慧与恩德。

我们来到阚宅院后的山脚下,沿着山间小路向阚峰登攀,山路两旁林木茂密,不时传来一两声婉转悠扬的鸟鸣,更显露出阚宅田园的宁静。我每迈一步都在想,这条阚泽小道不知洒下“泽公”多少足迹。此时,我还仿佛听到他一路登山,一路吟诗诵经,木屐踏着石板台阶“哒哒哒”的脚步声。不知是不是沿途风光迷人的缘故,我们很快就登上了阚峰山顶。这时,一座三层飞檐的亭子出现在我们面前,居高临下,大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举目望去但见三个大字“唐碑亭”,亭柱上联语曰:“阚公宅唐代碑好与后人留古迹,应氏楼科技馆共为祖国育英才。”遗憾的是石碑却不见了,我心中顿生“黄鹤一去不复还,此地空余黄鹤楼”之感。陪同人员告诉我,石碑是“文革”中遗失的,大家半天无语。大概是为了缓解我们的遗憾,同行的族人朋友阚立衡安慰我们说:“送走了你们,我抽时间专门找找。”听了他的一句话,我的心情好了许多,毕竟又多了一丝希望。

我们站在阚峰山顶极目远眺,心头突然想到了“人杰地灵”四个字,还有那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仙这龙,不就是文韬武略的大学者、大谋士阚泽吗?

责任编辑 潘 石

猜你喜欢

故居
现代知识分子故居与“北京文学地图”
卫立煌故居
探访“铁甲元勋”许光达故居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黄显声故居纪念馆
“故居”与“旧居”是一回事吗
须知书户孕江山——徐渭故居
半世风流孽海花——曾朴故居
胸中垒块发千钟——龚自珍故居
两代帝师归寥落——翁同龢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