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商业银行支持:机会、问题和对策
2016-02-22高燕
高燕
2015年12月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中国城镇化引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相应的,有效率的金融支持的跟进自然是顺理成章的逻辑。就商业银行而言,会有哪些机会,同时也会面临那些问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正是本文的主题所在。
新型城镇化下商业银行会有哪些机会
据有关专家测算,到2020年如果我国城镇化率可以提高20%~30%,其所产生的资金需求将达30万亿~40万亿元,其中三分之二需要金融支持,在中国目前金融中介主导的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的作用尤其重要。商业银行除了直接的信贷支持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协助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融资支持。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将创造大量新的投资、消费、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将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发展机遇。
银行信贷业务依托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给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有研究机构测算,按照两万人的小城镇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人均约需一万元,如果按照70%~80%城镇化率计算,我国城镇基础设施投资空间很大。房地产建设产生的基础建设、贷款业务产生的信贷需求,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对其意义重大,银行通过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信贷,使双方达到双赢。
商业银行信贷支持城镇化建设中的中小企业。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乡企,尤其是个私业,对扩大经营、发展生产的资金需求较大,也极为迫切。近年来,新的农村建设政策下,银行将网点布局重点放在农村,解决农村信贷资金需求。银行要充分把握这些新的机遇和市场,把资金投向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方面。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政府将会努力吸引各方面资金,加大招商引资,银行的存款也会随即增加,为银行开拓蓝海市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银行要可以捕捉城镇化建设中的消费需求。农村释放出潜在的大量消费能量会促进城镇进程,促进农村新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这也为银行带来巨大的市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城镇化建设的必然结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质量,自给消费减少,商品消费的支出提高,对购置生活用品、大宗生产等消费都产生巨大的需求,其消费意识,生活习惯都可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金融服务需求也将增强,银行消费业务随之增加。目前,网上银行、银行卡、个人理财、电子银行等需求旺盛,新农村规划的结算业务量及存贷款成倍增长。消费升级也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值得期待的。对于银行业来说,消费的崛起是值得银行关注的焦点,也是城镇化的主要表现。
商业银行支持城镇化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认识不足,发展缺乏战略眼光
在对支持城镇化战略的认识上,部分银行重视程度也不够,认知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甚至没有把银行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运用金融杠杆引导城镇化战略上比较被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金融需求变化趋势对城镇化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例如当前对城镇金融的兴起和发展不够关注,农村在不断向城镇过渡后,最终将实现城乡一体化,那么必然要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格局,必然要求调整原来的城乡关系。二是银行机构市场定位与城镇化战略存在一定矛盾。例如我国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将业务重点定位于大中城市,而在农村地区及小城市的金融支持呈偏弱局面。三是因为银行服务协调机制的缺乏,导致金融的合力欠佳。四是竞争无序问题严重。银团贷款使用很少,目前程度不高的资金集聚,贷款相当多趋同现象,使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益性严重降低,还造成了低水平重复的投入,极大地抑制了我国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节奏。
银行信贷供给总量不足,资金供求缺口明显
政策性金融资金、商业性金融资金与合作性金融资金是金融支持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但是商业银行短期盈利性目标与城市建设项目公共品普遍特点不符。为城市建设提供金融支持的商业银行,在与农村结合较为紧密的小城市或者小城镇,基本上是极少的,而能为公共基础设施提供贷款的商业银行中,农村信用社更是受到了较多的发展限制。我国三大政策性金融机构中,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仅有国开行。然而,国开行的定位和宗旨是支柱产业等政策性项目和支持国家基础产业,也并不完全是针对城市建设的支持。所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从政策性金融中取得的支持也是有限的,这些情况对农村城镇化建设极为不利。
服务手段单一,创新不够使产品存在趋同现象
由于对市场缺乏详细的成本计算、科学的预测与效益分析,银行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有的受限于无规模因素,业务创新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再者,特色服务偏弱。虽然提高服务质量是目前各家商业银行普遍强调的重点,但是服务的落实偏弱,仅限于改进厅堂服务及窗口服务等表面内容,经营理念没有及时改进,在产品、管理、服务、人员等各个方面不能做到以客户为尊。
商业银行有效率支持城镇化建设的相关对策
加强沟通,强化合作
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商业银行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商业银行支持力度,保证商业银行在政策、架构及人员人具有良好的基础,并与商业银行加强战略合作,最大限度引导商业银行将城镇化建设作为企业支持重点。在融资途径上,政府部门要切实制定符合经济原则的项目目标和方案,积极引入三方便、民间资本等,并通过加大政府诚信建设,优化投资环境等途径,吸引不同途径的资金介入到城镇化建设中来。同时,创新担保方式的多样化,维护担保物的有效性,帮助投资者维护债权的及时有效,防止政府城镇建设的无序性以及盲目妄大性,通过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使城镇建设达到相应的多方共赢效应,这样才能实现城镇建设、政府、商业银行等多方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加快改革,完善体系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第一,政策性应是金融城镇化过程中的先导。相应政策措施由国家出台,最好能成立专门支持城镇化发展的金融机构,并通过鼓励、引导等方式促进农发行、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城镇化贷款的支持力度。第二,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及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在不同层次的城镇化服务中寻求发展的机遇。第三,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是服务县域小企业的新生力量,推动地方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将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作为新的模式在部分区域进行试点。同时,在国有商业银行中要设立中小企业部,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第四,放低市场准入条件,加强抵押担保及风险防控,鼓励引导各类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
政策扶持,积极引导
商业银行应努力实现城镇居民市民化,完善金融政策扶持城镇化发展,积极引导非农产业向失地农民的转移。一是促进城镇富余劳动力在创业上走在前面,并逐步提高就业率。经济结构的升级,势必带来就业岗位的减少,部分企业随着资本密集程度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失业率面临挑战。然而,这部分失地人群所处的区域大都是城乡结合部,交通和工商业相对发达,创业机会与就业机会也会较多,比较明显的具有辐射城市效应,成功率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充分发挥能推进创业促进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的作用,通过创新信贷品种,积极引导金融机构灵活运用创业贷款、小额担保贷款等,鼓励失地农民与民工创业。因此,政府部门应不断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力度,例如出台失地农民小额贷款管理办法,推进下岗职工小额贷款等,为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在金融政策上为失地农民的创业发展提供保证。二是加大对生源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助学贷款、娱乐文化等方面的信贷投入,促进农村人员有序向城镇转移,将更好的服务提供给城乡富余劳动力,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综合配置,优化服务
在金融需求呈多样化趋势下,股份制商业银行贯彻“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实现由单一产品营销向综合资产配置服务转变,要关注客户不同的金融需求,以产品创新为动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谋求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银行零售部门和对公部门要加大联动营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团队合作,积极把握客户需求,加大交叉营销力度。优选客户资源丰富、客户需求旺盛的区域,将个人理财、保险、基金、贵金属、卡、贷款、信用卡和电子银行业务等产品组合销售给客户。重点支持产业聚集区、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按照客户类型,分层抓好产品营销,满足不同金融服务需求,满足其结算、增值、融资等多元服务需求. 要在梳理和完善城镇化建设信贷产品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的城镇化特点和需求,制定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例如针对旅游开发型的城镇化、商品流通市场型的城镇化、特有矿产等资源开发型的城镇化、工业聚集型的城镇化、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的城镇化等,通过组合现有的城镇化建设法人和个人信贷产品以及其他金融产品,量身定做“一揽子”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方案。建立项目信息库,定期梳理改造进程中衍生的金融服务需求,拟定产品服务方案,组织专人开展“一对一”的跟踪营销。
加强监管,防控风险
一是城镇化信贷业务必须符合国家土地、规划、环保等要求,各行开办的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贷款、新农村建设贷款、县域土地整理贷款等新业务,按照监管要求需向监管部门报备或备案的,应及时向当地监管部门履行报备或备案手续。二是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县域土地整理贷款、“城中村”改造贷款、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贷款原则上建立资金监管专户,严格按照贷款支付规定发放贷款,确保专款专用。经营行应督促地方政府将项目建设期间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财政资金返还部分、税收返还收入、财政补贴收入等款项及时存入借款人的监管专户,优先用于归银行贷款。三是县域土地整理贷款、“城中村”改造贷款、小城镇综合开发建设贷款开办区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工业化基础较好,农业现代化较为发达,“城乡一体化”程度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较高;具备良好的产业支撑,搬迁农民能够转移到城镇就业;政府财政实力较强,能够为进城农民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金融生态环境较好,能够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当地政府融资平台无不良贷款;辖区内农行信贷管理机构健全、人员配备充足、信贷资产质量较高、信贷基础管理水平较好。四是加强风险分析和监测。密切跟踪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问题,关注同业动向,加强风险预判,及时调整信贷政策;总商业银行应开展定期监测,深入分析贷款变化情况和原因。
(作者单位:中信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