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的发展模式探析
2016-02-22张秦尉
张秦尉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何以应对并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是传统电视人必须应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影响,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栏目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电视与新媒体的相互适应与发展的观点,并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做了初步探析。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新闻节目;机遇;挑战;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2-0097-03
新媒体环境下,报纸、广播、网络、微博、微信、手机等传播渠道成了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并且以碎片化、易被受众接受的视频、图片、声音和文字等形式,与传统的电视媒体展开全面的市场竞争[1],并给电视节目带来巨大冲击。电视新闻栏目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品牌及战略的角度,整合新闻的内容及传播形式,创立自主的新闻品牌,提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创建适应受众审美需求的发展模式。
一、新媒体的优势及对电视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有其自身的优势,并且对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的优势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新媒体能够满足大众获知信息的时效性需求
目前,受地域和时空影响,电视新闻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受众对获取信息的时限要求,而新媒体则可以轻易的打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
2.新媒体具有挖掘信息来源的广泛基础
新媒体的传播者大部分不具备传统媒体从业者所具有的专业素养,但因为其身份的多种多样,因而具有挖掘高敏感性事件的能力。
3.新媒体使公众话语权得到了保证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不再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由“受众”变成了“参与者”, 新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去,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也可以立即对传播信息进行反馈。“媒体”对一般民众不再神秘,如果有兴趣,每个人都可以利用某种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探讨问题,甚至引导舆论。新媒体与受众之间没有时空隔离。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电视新闻的话语霸权[1]。
(二)新媒体对电视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信息传播无地域限制,而电视的传播(尤其是地面频道)相对地域性限制较强;相比传统电视新闻,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多、更便捷,传播的时效性也更快。
与电视媒体传播中受众往往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的情况相比,新媒体使人人都可以表达自己见解,受众具有了接受和传播的双重身份,这种双向的互动性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
新媒体的运作是以Web网页为基础,它可以将影像画面或音频单独的制作,从而满足了受众根据个人喜好完全独立进行视听选择诉求。相比而言,电视媒体只是将影像画面和音频简单的编辑,并且传播方式单一,效率低下。
新媒体传播更受消费者的青睐,其传播方式和手段更符合大众的胃口。新媒体所具有娱乐、信息化的传播模式取代了电视传播单一的娱乐和信息传播功能,使得电视的受众逐渐分化,受众群体大量的流失,市场所占份额比重明显失调。
二、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栏目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世界范围内,起初媒体人对于新媒体的出现并不以为然。普遍认为这只是人们的类似“Facebook”这类SNS社交网络,或者“MSN”聊天软件之后又一个人际交流的新工具罢了。而当越来越多的事件,如美国NBA总决赛的比赛过程、奥斯卡颁奖礼,甚至于俄罗斯战机被击落等一系列事件,第一时间首先出现在新媒体上时,电视新闻人才意识到了已经有一种新兴的媒体正在迅速崛起并且不断壮大。
时至今日,新媒体已然在新闻发布活动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这样一个新媒体日益强盛的环境下,电视新闻栏目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一)电视新闻发展面临的挑战
电视新闻与新媒体相比,主要面临以下挑战(以地方电视台为例):
1.电视新闻时效性差
目前,除央视新闻频道可以在理论上,做到随时对新闻事件的进展进行更新报道外,其余地方电视台的新闻版块,由于受到播出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只能发布在新闻节目播出前一定时间段新闻事件的最新进展。与“自媒体信息发布者不仅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布消息,并且还可以对自己之前发布的消息进行不断的修正,在修正的过程中让自己所发布的事件更趋于真实”的事实相比,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明显较差。
2.电视新闻的信息源单一
除了来自政府的时政信息之外,许多媒体开通了信息提供热线。虽然有这些措施,并且有对于提供线索人的奖励机制,但这样的信息获取方式永远都会有所遗漏。而微博、微信和客户端这样一些“背对脸”(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多点对多点”的交流方式,使得更多、更具体、更为原始的消息源在此汇集。在这一点上,电视台的信息获取广度与新媒体相比要略逊一筹。
3.缺乏信息互动和共享
传统媒体与受众的交流通常是单向交流。电视新闻一般把受众当作“发射”信息的“靶子”,而且播出时间在一段时间里基本是固定的,受众接受信息完全是一种被动行为。因此,电视新闻根本谈不上与受众的信息交流,共享也只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一种表演。由此可见,传统的电视新闻制播方式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
由于以上因素的影响,电视新闻的关注度开始受到影响。目前,新媒体在提供信息的数量、时效方面作用逐步加强,令电视新闻人“老大哥”地位受到挑战。
(二)电视新闻发展机遇
1.电视新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由于电视新闻在新闻线索的获取、新闻素材的采集以及新闻发布过程中的报批、审核机制健全,整个制播流程严谨,经由此渠道发布的信息至少要经过三四道核实手续,因而,虚假或者不符合发布要求的信息很难轻易发布。相比新媒体(尤其是自媒体)信息发布者素质鱼龙混杂,往往在并未对某些事件有足够了解的前提下,就根据自己的猜测和推论发布自认为真实的结论。电视新闻在信息发布中的权威性和准确性的优势就变得更加突出。
2.电视新闻的舆论缓释作用不可替代
电视新闻在阻滞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是政府赋予电视传媒机构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当今社会,信息传播日益发达和多样化,但面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时,民众迫切关心自身的安危和权益,希望最大限度地获得有关信息的诉求没有改变。此时,民众如果无法从正当、权威的渠道获取信息,就会转而寻求别的信息渠道,通过微信、微博、QQ群发出的流言、小道消息就有了生存和进一步扩大的空间。而这些不负责任的流言或小道消息,则很有可能进一步加深民众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造成一定时间和范围内的舆论混乱,甚至导致社会恐慌[2]。对此,政府一般会在事件发生时,通过电视新闻和其他一些主流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公开信息、澄清事实、平息谣言、鼓舞人心”,使电视新闻和其他一些主流媒体在客观上发挥了舆论缓释的作用,充当了“社会舆论的减压阀”。因此说,电视新闻的舆论缓释作用不可替代。
3.专业素养及团队力量无以伦比
任何一种传统媒体,都是在一定的组织机构基础上建立的,其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整个团队的专业水平都是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提高的。由于电视新闻的职业化操作程序和运作规范、专业采编队伍的保障,无论从对新闻事实的深度解读能力,还是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能力而言都是任何新媒体所无法企及的[3]。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发展模式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职业理念、人才目标和专业技能的变革
产品运营的意识是现在媒体人必备的素质。新闻职业理念要改变工业化时代行业内部分工的僵化思维模式,整合内容生产和传播环节,实现从“内容生产者”到“产品运营者”的转型。
新媒体时代记者、编辑与媒体的关系发生了改变,越来越多的媒体从业者,不再依附于某一单一媒体,他们可以运营自己的新媒体或者手握着具有注意力、能实现商业增值的内容,散布到不同的分发平台上。
“新闻记者需要拥有对数据洞若观火的技能。很多时候,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帮我们锁定有趣的故事。”用数据丰富报道,洞察数据间隐含的联系,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不仅需要传统的社会学和人文学科背景,还需要计算机信息的挖掘、处理能力。眼下传媒业奇缺的是程序员、设计师和会做HTML5、会玩微信的高手,只会写稿的记者已经无法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新闻工作需要。
(二)相互适应,积极开展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创新与实践
电视新闻有其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要注意吸收新媒体的成功之处,相互适应,但绝不能丢弃自己所长,更不能失去自我。电视新闻应该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前提下,积极开展制播技术和实现手段的创新与实践。
1.着力提升受众的视听体验效能
目前情况下,电视语言提供给受众的视听体验始终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的传播。如果说新媒体是迅速获取信息的手段,那么电视新闻就应该带给受众真实、具体的视听感受。让电视新闻节目变得让观众喜闻乐见,除了在内容上充实、加强以外,也应该在节目包装和设计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当然首先是电视人自己要满意,因为,无法让设计人员自己满意的电视作品,就无法对观众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2.重视电视新闻样式的探索与创新
电视新闻之所以会给受众一种沉闷的感觉,源于新闻节目在长久时间内的一成不变。所以在新闻节目样式和播报方式的创新上,也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语境下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种举措。在这方面,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应该算是国内媒体中做得比较好的。
(三)用灵活的机制打造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专业队伍
媒体业本质是内容产业,其核心竞争力是人才、是队伍,因此,传统电视要发展,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媒体环境的专业队伍十分重要。因此,电视新闻的编辑记者想要在这样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强化与提升。
1.对新闻线索来源的扩充和增补
目前,电视新闻线索已经不能单靠政府发布和新闻热线,微博、微信、网络,甚至于某些报刊上的消息,也应该成为电视编辑记者们获取消息的重要途径。所以对新闻线索来源的扩充与增补,对于电视编辑记者而言是很有必要的。
2.注重对新闻事件主题的把握
电视新闻不能局限于对于某一消息进行的简单传播和描述,这会让那些在微博、微信或网络上浏览过此消息的人感到厌倦。
所以,只有对新闻事件进行更为详细、深入的解读和讲述才能让电视新闻更具可观赏性。这就需要较高职业素养的记者对事件进行快速的跟进和准确的把握,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事件和消息进行核实和再确认,对其中的新闻点进行深度的研究和发掘。同时,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应该对整个事件有一个持续性的关注。
3.落实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
真实、权威和准确是在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赖以生存的优势。电视从业人员,面对突发新闻事件应该理性分析、整体把握,不能够道听途说,更不能“摆拍”、“演戏”,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在关键时刻一定要坚守电视职业人的操守。
4.改变政策类新闻的播报方式
一般人看电视新闻主要看的是节目对于政策类消息的发布与解读。因此,电视新闻的编辑记者在采编政策类新闻时,不能只是将政府下发的文件进行了基本的阐述,而应该首先把政策理解、吃透,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电视画面对政策的重点和特征进行解释和说明,让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为受众全面、准确的理解政府新出台的政策做些有意义的实际工作。
四、结 语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新闻节目产生强烈的冲击,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模式,是传统电视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电视新闻栏目需从战略及品牌发展的角度,转变新闻职业理念,借势媒介融合,发展深度采编,提升媒体公信力,创立自主的新闻品牌;丰富消息类新闻的编辑形式,依据不同类型、不同时段的新闻内容,开展多样化、多类型新闻节目编辑[4],实施多思路的编辑举措,整合新闻的内容及传播形式;用灵活的机制打造和建设一支能够提供优秀内容、懂新媒体的人、熟悉大数据和统计的人专业队伍;发挥优势,技术创新,走专业化道路,变革而非迷失自我,探索而非抬高他人贬损自己,提升自身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创建适应受众审美需求的发展模式。在坚守中前行,一定会在日益变革的技术潮流中找到自我发展的道路,在创新改革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雯琪.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机遇与挑战[J].新闻窗,2011(6).
[2] 李颖.电视新闻与社会危机意识[J].当代电视,2009(3).
[3] 敖祖龙.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探析[J].新闻传播,2015(7).
[4] 赵敏杰.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的多样化[J].科技传播,2012(10).
[责任编辑:东方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