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问题探析——以黑龙江H大学为例

2016-02-22李爱

高教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学业大学大学生



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问题探析——以黑龙江H大学为例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型为大众教育,但这并不仅仅应该是大学生人数的增加,更加应该是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现实却并非如此,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育质量隐形下滑、高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和管理方法落后、就业形势严峻都充斥在现今大学教育中,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学业倦怠问题日益严重。近年来,地方性大学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地方性大学专业设置日渐趋同,失去了原本的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学生厌学、倦学现象严重。从长远来看势必会影响到地方性大学的发展以及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因此,研究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学业倦怠相关概念及表现

(一)倦怠及学业倦怠

“倦怠”一词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洛登伯格(Freudenberg)于1974年提出,最早应用于职业领域,而后才逐渐引入到学业领域。Maslach与Jackson在1996年提出的操作性定义被人们广泛接受,即工作倦怠是由情感耗竭(emotional exhaustion)、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以及个人成就感的降低(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等构成的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多维度的综合性症状,它通常会发生在与其他人进行直接接触的人身上[1]。倦怠经常用于有压力的工作中,特别是那些以人为对象的工作者,如护士、医生、教师、管理者等,早期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学习方面。[2]

学业倦怠研究在我国教育领域是新兴课题,至今仍没有一个公认的概念。外国学者Pines和Meier对学习倦怠的定义为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产生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待同学态度冷漠疏远,对学业持负面心态的一种现象。结合我国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把学习倦怠定义为:学生在长期超负荷的学业和心理负担下,对学习和人际交往等事情逐渐失去热情,产生情绪衰竭、自我效能感低、态度和行为消极的一种学习状态。

(二)学业倦怠的具体表现

1.情绪上表现为情绪衰竭

情绪衰竭是指感觉累、压力大,对工作缺乏动力和冲劲,有挫折感、紧张感,甚至出现害怕工作的状况。[3]产生学业倦怠的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热情,对学习悲观、冷漠,甚至产生自我否定情绪,在课堂或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疲劳、嗜睡、容忍度低、沮丧无助、性急易怒、神经质或被其它更为极端的心理病态。

2.心理上表现为自我效能感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进行的推测与判断。当出现低自我效能感时容易自我否定,不自信甚至自卑。这种情绪一旦产生,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消除,对大学生的学业和生活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而这种情绪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很多学生无法从自己以前所擅长的学业中获得成就感,自己没有体会到被肯定、被需要的感觉,从而对学业产生倦怠,放弃这种无法使自己被关注、被接纳的“无用功”。

3.行为上表现为消极懈怠

大学生学业倦怠最直接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消极行为,具体来看身心易感到疲乏、沮丧和挫折,容易放弃,不愿与人交往或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容易沉迷网络游戏、酗酒等,通过网络游戏或者虚拟空间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可以使自己得到成就感或者满足的地域内,导致偏离原有的人生“轨道”,持续下去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发展。

二、地方性综合大学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为了解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的现实情况,作者制定了以黑龙江H高校在校大学生为例问卷,随机在此大学进行调

查。采用连榕及其同事编制的量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修改,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个等级记分。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有效率98%,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性别差异维度上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表2)

表2 性别差异维度上的大学生学业倦怠

在表2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态度行为,而女生则更多的反应在情绪衰竭和低自我效能感方面。男生往往倾向于行动,而女生往往倾向于情感,且在我国传统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女生则更加容易产生低自我效能感。

2.年级差异维度上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表3)

表3 年级差异维度上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现状

在表3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一年级的大学生刚刚入学,对大学生活还充满着好奇,加之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学业倦怠产生的情况较少。而进入到大二和大三阶段,随着课业负担加重、对专业兴趣减弱、谈恋爱等因素影响下,学业倦怠的情况则明显上升。到大四了,或考研或工作,学生的消极态度行为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低自我效能感的情况却没有得到解决,在种种碰壁之后,低自我效能感的状况更加严重。

3.专业差异维度上的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表4)

表4 专业差异维度上的大学生学业倦怠

由于文科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明显低于理科,文科生的学业倦怠总体上高于理科生,尤其是大四阶段,理科生的就业率往往高于文科学生,这时文科生的低自我效能感表现得更加明显。

三、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成因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

几千年来的科举制度造成了我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功利性用途,现今大学主要是教给学生“谋职”的技能,受教育的动机呈现出单一化态势。[4]在这一导向下,大学生往往学习“有用”的知识,而忽略“无用”的知识,学习成为一种工具而非加强自我修养与增加见识的途径。

(二)严峻的就业形势

自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下降,可仍有部分家长不顾孩子自身实际情况,宁愿送孩子去上一毕业就失业的普通学校,也不愿选择更加容易找到工作的高职院校。但企业却不希望招收毫无工作经验、空有理论的大学生,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困境。尤其是当他们发现身边很多同学平时也许不如自己,但通过其他途径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很容易对自己一直以来坚信的“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产生怀疑。在心理落差的影响下,产生学业倦怠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三)学校人文因素的影响

1.校园人际关系冷漠

一方面是师生关系,大学教师不需要“坐班”,很多时候教师是踩着铃声而来随着铃声而去,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仅限于课上的学术问题,学生很少能够通过教师来解决自身的疑惑与问题。一个辅导员少的要带几十个学生,多的甚至要带几百个学生,他们能够分给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极其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只能向同辈寻求帮助,然而同辈之间的关系也与从前不同,上了大学之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或考研或找工作或出国留学。由于各自追求的目标不同,其行动往往不一致,同伴之间的交流变少,大学生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不容易。

2.现今大学精神的缺失

一个有着鲜明人文精神的大学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这种精神影响的不仅仅是在校大学生、老师,甚至是他们周边的人,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但当今大学精神缺失和苍白,所谓的“校训”成为一纸空文。这不仅使学校失去了应有的凝聚力,更让大学生甚至教师很难找到归属感和一个既定的鲜明目标。

3.教学方法的落后

我们一直在批判“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并且批判的主要对象是以升级考试为主要目的的初等和中等教育。但迄今为止高等教育领域里仍有很多这样“填鸭式”的课程,它们不仅无趣,更没有实际的效用,仅仅是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这种纯理论的课程不仅无益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更加打磨掉了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4.学生的学习压力大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一方面,学校不得不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以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提高就业率;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意识到到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就业竞争的加剧,也给自身很大的目标和心理压力,希望能够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因此,很多大学生往往感到不能胜任当前学业和心理的重荷,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甚至出现自暴自弃的行为[5]。

(四)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将之前12年甚至更久的学习压力一下子释放,离开了父母的监管,大学的老师又不会对你耳提面命。所以,很多学生在大一时拼命玩,但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面对试卷一片空白,而当他们落下了一个学期、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课程后,再想重新拾起课本非常困难,尽管对学业很是焦急,但却“无计可施”。

四、消解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一)树立新的文化观

首先,学校应加强对新升入大学学生的监管,积极展开多种有益的课外文体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无用的游戏或玩乐

中吸引到课堂或者是学校活动中,丰富其精神生活。其次,秉承办学传统,凝练办学理念,确定校训、校歌,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培育大学精神。组织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加强图书馆、校史馆、博物馆等场馆建设,开设高校名师大讲堂。

(二)加强校企合作

学校设置课程可以与企业挂钩为学生设置更多的实践机会,“生产”出实际操作能力和拥有系统理论并举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空有理论的“大学生”。每个专业都需要有相应的对口实习单位,在开设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实际操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加社会实践经历。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不仅能激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还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寝室文化建设,让校园更加充满人文关怀,使学生在离家开始集体大学生活后不会感到孤单和冷漠。大学可将现有的辅导员制度更加细化,让每个老师所管理的学生能够切实的落到个人身上,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同时,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辅导,使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四)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

学生自身的调试是极其重要的,但现实很多人想去改变却不知道如何去改变。最直接的方法是在每个专业都能定期开设一定量的心理辅导课程,同时在每个学院都开设心理辅导室,使有需要的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帮助。当然,学生自身也要时刻保持努力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

[1]Sumel F. Sear,Jr. Guido G Urizar,Jr. Graret D. Evans Examining a Stress-Coping Model of Burnout and Depression in Extension Agentsc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2001,5(1):56-62.

[2]杨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2).

[3]万颖莹.情绪聚焦应对在压力源和情绪衰竭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研究,2011(10).

[4]曾玲娟.解读当代大学生的学业倦怠[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0).

[5]孙宁.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对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0(9).

李爱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自高校扩招以来,衍生出诸如高等教育质量隐性下滑、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就业困难、教学资源和师资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其中棘手的问题就是大学生学业倦怠现象,尤其是地方性大学学生学业倦怠现象更加严重。学业倦怠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还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大学生学业倦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方性大学;大学生;学业倦怠

Abstract:Since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 a series of problems such as the recessive decline in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decline of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he difficulty of employment, the shortage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ers appear. college students ,in particular, the loc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fatigue i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Learning fatigue not only affects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but also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significant to study the learning fatigu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local university;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fatigue

作者简介:李爱(1991-),女,山东青岛人,单位: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129-03

猜你喜欢

学业大学大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艰苦的学业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