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际工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2016-02-22赵建伟

西部皮革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

赵建伟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陕西 西安 710000)



基于实际工作项目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赵建伟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适应企业人才需求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是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推行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深入分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工作项目;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

确定岗位职业能力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应当充分分析职业岗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才能确定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实施方法。听取企业人员的意见及建议,走访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对企业岗位需求进行详尽分析,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进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

1根据实际工作项目和项目涉及的知识及技能,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分析实际工作岗位所涉及到的知识及技能,实际工作项目的设计按照不同培养阶段培养目标规定的任务设定,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岗位所需的知识及技能。

1.1根据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确定实际工作项目

实际工作项目包含的内容应当包含该项目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学生要想掌握知识和技能就必须通过实际工作项目的实施。

1.2课程体系的构建根据不同培养阶段的实际工作项目涉及到的知识及技能

每项实际的工作项目具有其特定的工作要求、标准和实现方法,这些工作要求、标准和实现方法需要具备多种知识及技能,各项工作项目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根据岗位能力和工作项目的实施,明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核心课程、主要课程、基础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由职业岗位能力所确定,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教学体系,确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教学过程与实际项目实施过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企合作工作站组织现场教学,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是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重要保证。将工作任务的实现工程作为教学的过程。

以工学结合为核心,以校企合作为手段,依据学院“校企联动、工学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校企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联动办学,增加彼此合作的深度和频次,通过课程体系与专业岗位、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等方面的工学进一步耦合,使学生职业能力递进增强,实现学生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双证融通培养,推行与完善 “三阶段、两融合、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联合职教集团内的东风仪表厂、东方机械厂等紧密合作企业,依托校企合作工作站,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学历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开发3门工学结合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并编写课程标准、配套教材和自制特色课件。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积极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引导开展教学活动。完善专业岗位综合能力和基本能力课程全套教学文件。

3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3.1构建校企合作互动双赢的长效机制

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需要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和学院之间应当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起双赢的长效合作机制,学院与用人单位间应当形成利益共同体,学校应当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交流,建立校企合作工作站,为学生营造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场所。

企业与高职院校应当实现双赢,企业热衷于进行能够有助于为企业创造利润的合作,因此符合企业需求、能够给企业创造利润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一是教学全过程将企业人员吸纳进来,学校与企业人员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定由企业人员与学校共同进行,企业人员参与具体的教学工作。一方面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紧张的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越是繁忙的业务,越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二是适应企业生产流程需要,实行弹性学制。三是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利用学校的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培训员工和职业培训,和企业一起进行产品开发和各种决策等。四是提供优秀毕业生,学院毕业生优先让合作企业选择,进入毕业实习阶段的学生根据企业需要和毕业生意愿,直接签订就业协议。

3.2强化校企合作工作站建设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强化校企合作工作站建设。通过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等实践环节建设,创造仿真实训环境和手段,为学生营建一个类似“工厂”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针对性、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职业基础技能的形成,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

3.3将“双证书”制度纳入教学计划之中

推行“双证书”制度,是提高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和对就业岗位的适应性,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构建课程体系时,要及时了解行业和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以职业岗位需求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为依据,确定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策划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取得“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此构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同时要建设能覆盖大多数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为学生提供“一站式”服务。

3.4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本身就应当是高技能人才。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准确、熟练驾驭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这也是对教师进行教学考核的重要依据。因此,要着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产学研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提供培训经费,鼓励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相关专业的实践技能培训。

作者简介:赵建伟,男,高级工程师,四川威远人,主要从事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0-0261-01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
从汽车制造与检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浅议汽车专业课程设置与实施
高校转型背景下应用物理专业建设的改革与探索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