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评价视角下的关中地区乡村规划设计探索

2016-02-22张煊王武言

西部皮革 2016年16期
关键词:乡村规划景观评价

张煊,王武言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景观评价视角下的关中地区乡村规划设计探索

张煊,王武言

(长安大学建筑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为使乡村越过“美丽”表象,通过景观这一新符号和媒介来观察当代乡村,并基于层次分析法从多层面评价乡村景观,用于指导乡村规划。

乡村规划;乡村景观;公众参与

1 引言

随“新农村建设”及“美丽乡村”的推进,乡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改善,却打破了村庄原有与自然平衡的关系,造成地域特色丧失、传统社会解体等问题。为改善此状况,本文通过景观这一新媒介来解读乡村,从多层面评价乡村景观以指导乡村规划,使其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得以平衡健康发展。

对于景观评价,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有益研究。国外学者首先研究了景观分类,以区别地区间差异,如Daniel的景色美评估法和Buhyoff的比较评判法。其次Calvin等致力景观视觉质量研究,运用心理、行为偏好实证方法,获得景观视觉质量。21世纪,各学者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等对景观质量进行研究。如Bishop等运用GIS进行视觉质量美景度评价。

我国景观评价研究起步晚,多借鉴国外评价方法。1990年来,一些学者对景观评价进行了定量分析:如俞孔坚创立BIB—LCJ审美评判法,曹娟等运用SD法及因子分析法。陆兆苏等釆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了紫金山风景林。李晖采用灰色系统分析风景资源。近年计算机技术发展,各学者开始对景观资源进行模型构造。刘海龙等利用GIS进行模拟,得出水电建设对峡谷整体和局部景观影响。贺志勇利用3S技术评价了公路景观环境。

本文整合前人成果,依据乡村特点,增设旅游学中“风土,风物,风俗,风景”概念作为文脉传承方面的评价指标和2015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宜居”概念作为“宜居宜行”评价指标。同时乡村景观也是村民可感受到的,便于吸纳村民意见。本文评价指标得分采用村民和规划师打分的平均值,依据评价指标体系计算成果,得到乡村景观中需要改善和维持的方面。

2 材料与方法

2.1对象。

渭南市临渭区桥南镇天留村,位于长寿塬秦岭北麓天留山下。

2015年,渭南临渭区政府委托长安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天留村规划设计。本文借此项目,对其乡村景观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项目中。

2.2方法

首先总结前人景观评价成果结合天留村实际,建立天留村景观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赋权重,最终计算得评价结果。

3 实例论证

3.1发展目标

天留村景观评价的二级指标得分是由当地村民及调研人员共同打分得到的平均分,强调了公众参与,由此得天留村的实际优、劣势。得分表明天留村的优势为农产品商品率,生态质量,农地景观面积比,风物,与人均居住面积;人均纯收入,人口流入量,风俗以及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供给保障率是劣势。

故得整体定位:(1)承载农业历史,汇集农业文化的品牌旅游新景点;(2)关中人休闲娱乐目的地;(3)关中村落文化典范。

3.2规划策略

天留村景观评价综合值得分7.5,表明天留村现状基础属中上等,一级指标中得分最高的是生态质量9.8,表明生态未遭破环,可利用其生态优势建立核心产业“生态旅游”。同时对天留村劣势(7分以下)进行改造:

(1)人均纯收入,人口流入量:可依托天留山森林公园(天留山生态旅游项目),为天留山生态旅游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性功能,形成“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乡村文化游”两级旅游吸引点。在休闲娱乐项目开发方面,以“体验”为主,在吸引游客的基础上,深度开发配套行业,如餐饮、住宿、购物等服务。以乡村文化游、周末近郊游、休闲亲子游、小长假度假游为主要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和更新文化产品和服务类型,提高活力和竞争力,保持收益的永久性。

(2)风俗:天留村历史文脉很丰富,但村民间的风俗活动少。针对此情况,引入创意文化如手工艺街区,文化展示坊,情景剧场,文化艺术沙龙等结合当地原有的村落文化,增加当地村民的风俗活动。

(3)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供给保障率:通过节水、供水、雨水、防洪等进行综合性水资源管理,通过“蓄住天下水、保护地下水、开发再生水”水资源利用策略,使水资源优化配置、循环利用。由于道路状况较合理,在原有基础上对区内道路梳理,尽量减少开辟新道路,保持村庄原有肌理。

4 结论

本文基于存量规划思想,从村民可感受得到的景观入手吸纳村民意见,结合规划师意见,采用层次分析科学定量法进行景观评价,进而判断村庄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需要发扬的优势,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改造。

[1]裘亦书.基于GIS技术的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研究一以四川省九寨沟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俞孔坚.自然风景质量评价研究一,BIB-LCJ审美评判测量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10(2):1-7.

[3]曹娟,梁伊任,章俊华.北京市自然保护区景观调查与评价初探[J]中国园林,2004(7):67-71.

[4]陆兆苏,赵德海,赵仁寿.南京市钟山风景区森林经理的实践和研究[M].华东森林经理,1991,(5):3-8.

[5]李晖.风景评价的灰色聚类风景资源评价中一种新的量化方法[J].中国园林,2002,18(1):14-16.

[6]刘海龙,李迪华,黄刚.峡谷区域水电开发景观影响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6,9.

[7]贺志勇,张肖宁.3S技术在公路景观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初探[J].测绘通报,2004,9.

张煊,(1991-),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TU982.29

A

1671-1602(2016)16-0045-01

王武言,长安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乡村规划景观评价
景观别墅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火山塑造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贵安新区葵林村乡村规划探究
休闲旅游型乡村规划研究
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深入思考
乡村规划、建筑与大地景观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春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