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

2016-02-21李国峰尹德福刘贤艳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患牛放线菌脓肿

李国峰,尹德福,刘贤艳

(1.吉林省梅河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梅河口 135000;2.吉林省梅抚松县沿江乡畜牧兽医站,吉林 梅河口 134514)

牛放线菌病的防治

李国峰1,尹德福2,刘贤艳2

(1.吉林省梅河口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 梅河口 135000;
2.吉林省梅抚松县沿江乡畜牧兽医站,吉林 梅河口 134514)

牛放线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主要是牛放线菌,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引起牛的“大颌病”。对畜牧业的发展有很大危害,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本文概述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症状表现、病理变化,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方面,阐述了该病的治疗及防制措施,以期与广大兽医工作者们一起提高对牛放线菌病的认识。

牛;放线菌病;治疗;防制

牛放线菌病的病原主要有牛放线菌、林氏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其中牛放线菌为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主要侵害牛的头部组织,多在颌骨、头部皮肤及皮下组织、口腔的唇部、舌头、咽喉、齿龈以及肺部、上消化道组织等有发病症状。最常见于侵害下颌骨组织,上颌骨感染较少,造成下颌骨组织增生、变大,俗称“大颌病”。

该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国内呈多点散发状。可感染牛、羊、猪等其他动物,是一种非接触性的慢性传染的人畜共患病。对畜牧业的发展有很大危害,且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1 病原

放线菌为放线菌科放线菌属的成员。牛放线菌病的病原有牛放线菌、林氏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其中牛放线菌为主要的病原。引起人放线菌病的主要病原为衣氏放线菌。牛放线菌没有鞭毛,不具有运动性,且无芽孢。革兰氏染色为阳性菌,菌块的中央部分染色为阳性,呈紫色,周围较为膨大的部分为发散状的棍棒体为阴性,呈红色。本菌为兼性厌氧菌,在含有5%CO2的37℃温箱中可以良好的生长。

2 流行病学

该病在世界各地包括国内多为散发状,偶尔可见地方性流行。致病菌广泛存在于污染的饲料、饮水及生活环境的土壤中,易感动物通过进食或者饮水等方式将致病菌带入体内,并在上消化道、上呼吸道及肺部等部位寄居下来,患牛多数是由于食入了带有刺芒的食物,引起了刺伤感染而发病,或者通过外源的直接咬伤、刺伤等原因引起的感染。因此,在放牧地区的低湿环境较为多发。牛在换牙期极易感染病原菌而发病。本病常见于青壮年牛,尤其是3~4岁左右的牛最为多发。患牛与健康牛之间不会发生相互感染的现象。

3 症状表现和病理变化

患牛的颌骨病变最为多见,颌下组织感染后发生硬结,逐渐增大,明显可见突出于皮肤外表,有病灶脱毛现象,有时会破溃流脓。舌部若感染,则舌部组织会变硬,且发生肿胀,结缔组织增生明显,病牛吃草困难,有的地区称之为“木舌病”或“大舌病”。当发生于上呼吸道时,病牛表现为呼吸音明显,引起咳嗽,口腔鼻腔流液、不洁,会有臭味等现象。

致病菌进入病牛组织后,可形成肉眼可见的黄色小菌块,称为菌芝,又称为“硫磺颗粒”。形成局部放线菌肿,该肿胀不引起发热,也没有疼痛,放线菌肿附近的淋巴结也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肿胀。用外科手术方法,先将动物麻醉、保定好,取无菌手术器械将“颗粒”或“肿胀”无菌切开,涂布于玻璃片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致病菌,剖检病死牛,可发现病灶周围有硬结、脓肿、瘘管,亦有见于咽喉、食道、瘤胃、网胃、肺部甚至肝脏部位有结节、脓肿。患牛多因采食困难引起消瘦,严重的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炎症,畜体状况每况愈下,愈演愈烈而倒毙。

4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该病由于潜伏期有一定的时间,多则数周甚至数月,且病程较为缓慢,所以很容易做出快速诊断,尤其是体表皮肤或者口腔出现放线菌肿时,初步诊断相对容易些。但是在病程初期或者侵害部位在动物机体的内部其他脏器如肺脏等部位时,则较难做出诊断,需要剖检进行检查。进一步确诊可通过实验室检查做出明确诊断。

在实验室,首先可进行的可靠诊断方法为细菌学诊断。无菌去下病变组织如脓肿(应为未破溃的脓肿)、瘘管组织(可用无菌刀片刮下来),选用无菌注射器,也可以是一次性注射器,其他的试验材料也应保证无菌。用注射器取少量的脓汁放入无菌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倒入无菌平皿中,然后将平皿放在黑色背景下,这样可以便于找出黄色的小菌块,即为“硫磺颗粒”。将其取出,放于载玻片上,加上一滴5%~15%氢氧化钾溶液(或者10%~15%苛性钠溶液、生理盐水),用4倍或者10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看见有菊花状的菌块,而且周围有放射状的棒状体结构,即可基本做出诊断。还可以将“硫磺颗粒”用盖玻片紧紧压住、压碎、固定,做革兰氏染色,菌块的中央部分染色为阳性,呈紫色,周围较为膨大的部分为发散状的棍棒体为阴性,呈红色。在实验室诊断中,对目的菌的培养则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一般是将“硫磺颗粒”用生理盐水或者PBS液清洗3~5次,去除杂菌,用葡萄糖肉汤等培养基,在含有5%CO2的37℃温箱中培养,对培养物进行镜检,可以找出本菌的特征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方面,主要考虑本病与肿瘤性疾病或者其他慢性增生炎症病的鉴别。由于放线菌病可以造成动物机体的体表或者体内产生脓包或者造成的病变部分愈合而纤维化,形成纤维性结节,不断扩大或向周围扩散,常常产生类似于肿瘤性结节及肿瘤性扩散的现象,这样就非常容易误诊为恶性肿瘤。另外还要考虑一下增生性炎症反应,放线菌病的肿胀物表现为无热无痛,而慢性增生性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机能障碍;放线菌病的脓液中可以肉眼看到“硫磺颗粒”;病理变化方面,放线菌病可能侵害骨组织或软组织,而慢性增生性炎症则以结缔组织细胞增生为主。

5 治疗方法

该病的治疗并不复杂,大体上主要采取局部治疗方法及全身配合治疗方法享结合的原则。局部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全身治疗主要以用碘化钾及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为主。

对较大的脓包、结节需要用手术方法将其切除,若在体内产生瘘管,则也应该将瘘管彻底切除。若不易于将整个脓肿切除,可将脓肿切开,去除脓液、切去增生物,再将伤口妥善处理,用抗生素液清洗创口,或者在创口处擦拭碘酒,涂布磺胺粉或碘仿,创口较大的要进行缝合。

碘化钾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成年牛视病情,每天口服5~10g,犊牛每天口服2~5g,连用15~30d,病情好转后应继续给药,巩固治疗效果。抗生素类药物主要使用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粉等,且临床使用效果良好。如果病牛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考虑静脉注射10%碘化钾,成年牛静脉注射100mL/d,犊牛注射50mL/d,最好2d注射一次,治疗持续一周左右。有报道称,强力霉素、青霉素和卡那霉素联合应用效果更好。青霉素过敏者多使用四环素和红霉素等药物。在用碘化钾治疗的过程中如果患畜出现皮肤起疹子、脱毛、流泪、厌食、食欲不振、急剧消瘦等状况,即为碘中毒,此时应当停止给药至少一周。待患牛状态好转后,再视具体情况考虑下一步治疗方案。

6 防制措施

本病在国内虽属于三类传染病,但是动物之间传染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小的,因此此病的发生可不必引起较大的恐慌。本病的总体原则为及早发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慎防误诊。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在地势低洼地区相对多发,因此应减少在地势低洼区域放牧,或者此区域放牧应当对牛群多做口腔、皮肤等部位的外伤检查。其他区域散状饲养也应经常检查外伤情况,发现外伤尽早处理,防治诱发本病及感染其他易患疾病。

在饲料及饮水方面,应注意饲料不要过硬,减少尖、刺、芒等饲料,有条件的话最好用水浸软之后再饲喂,检查饲料、饮水中金属物等硬物、尖物,防止外伤发生,发现伤口及时处理。

最近几年牛放线菌病的发生有增高的趋势,临床兽医经常会遇见,但要处置得当,避免误诊,防止病情恶化。各种细菌性疾病的防制重在加强饲养管理,配合疫苗免疫预防。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该疾病的疫苗相关报道,期待放线菌疫苗的早日问世。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7.046

猜你喜欢

患牛放线菌脓肿
牛昏睡嗜血杆菌病与疥螨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右胫骨Brodie脓肿急性发作伴软组织脓肿及窦道形成1例并文献复习
放线菌Streptomyces nojiriensis SCSIO m34-1吩嗪生物碱类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救治奶牛卧地不起症的一般步骤
牛瓣胃阻塞的中兽医疗法
牛前胃弛缓的诊断与治疗
深海放线菌Actinomadurasp.01119的代谢产物研究
黄花蒿内生放线菌A5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