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工匠精神”筑牢军工质量文化的基石

2016-02-21季国

军工文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依法工匠工匠精神

季国

“工匠精神”是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行业、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的重要法码。据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之最,德国有837家,法国有196家。它们既是我们追赶的目标,但更应关注他们极具专注的“工匠精神”。它们追求质量上乘、精益求精、完美无暇而终成为相关行业的领跑者,进而成为“创新”、“创造”之路的“头雁”。

高质量才能创造经典传奇

纵观世界各个质量强国的发展史,无不把质量发展作为立国之本、强国兴军之策。武器装备作为保家卫国的利器,其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安全和民族的生死存亡。被称为20世纪人类武器力量象征的“世界枪王”——“AK47”,虽经历近70年的血雨腥风,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枪械届而不倒,就是因为其有高可靠性、经久耐用、故障率低……为什么“AK47”有以上诸多特点,那就是过硬的、稳定的高质量保证。只有高质量,才能创造经典传奇。

面对新时期的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推进,面对“民参军”的准入,军工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能否坚守住这块阵地,一定要用“工匠精神”打造“他无我有,他有我强”的“质量杀手锏”,为确保武器装备战斗力快速生成和创造经典传奇提供有力保证。

“工匠精神”的内涵即为工匠对的产品精雕细琢的精神理念。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敬业等务实的追求都是“工匠精神”的标签。作为航天企业来讲,“工匠精神”既是打造新时代武器装备“责任工程、素质工程、良心工程”的重要支柱,也是争创一流业绩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中国航天工业经过50余载的砥砺奋进,锤炼出著名的三大航天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深刻完美地诠释了航天人“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使命精神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核心价值观,既成为中国走向航天大国的重要推手和力量支撑,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阐释。

今天,传统制造业面临成本快速上升、利润越来越薄、人工成本“人贵钱贱”的状态,而简单的粗放型规模扩张已无路可走。因此,实现转型升级,不能简单为了转型而“转型”,更不能闭门造车式的为了升级而“升级”,而是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市场就那么大,唯有把手中的事情做得更好,把每一件产品做到极致,打造成完美无暇的“珍品”,专注打造“他有我精”的“独门秘笈”,提升企业在市场产业链中的位置才能分得应有的那份“蛋糕”。

发扬“工匠精神”才能确保质量永恒至上

面对“质量”这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扁鹊医病”的原理启示我们:对于质量安全管理而言,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但是从一些质量安全事故分析可知,大多数的质量责任者却忽略这一点的重要性,等到造成重大损失后才寻求“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弥补方法,其结果于事无补。所以,要用“扁长兄”治“未病”的敬业责任感,养成把“苗头”当作“事故”来预防,让“工匠精神”成为航天企业的基础工程,避免“口渴之后再去挖井”。

航天军工企业从航天的质量管理实际出发,在质量管理中创造性地发明了具有航天特色的质量管理方法——“双五条归零”方法,这个方法的应用和普及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也是“工匠精神”在航天领域的最好诠释。

“双五条归零”即“技术归零”和“管理归零”。所谓技术归零,就是针对发生的质量问题,从技术上按“定位准确、机理清楚、问题复现、措施有效、举一反三”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归零报告或技术文件的活动。管理归零是针对质量问题,从管理上按“过程清楚、责任明确、措施落实、严肃处理、完善规章”的五条要求逐项落实,并形成管理归零报告和相关文件的活动。“双五条归零”从做法上深刻体现了“严”的思想,较好解决了长期以来大多数员工质量意识有待提高环境下质量工作做得不够细致、不够严格的问题,是彻底解决质量问题和提高员工质量意识的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手段,它要求发生的质量问题在内部得到解决,是实现质量管理从事后的问题管理转化为事前的预防管理的过程。

强化“三化”建设 依法推动质量提升

作为航天军工事业,质量安全让航天人明白一个真谛,任何“不应该”的行为都会成为影响航天事业质量安全的“天敌”。因此,质量作为国之利器的重要保证,既是军工人始终坚守亘古不变的真理追求和责任心的深刻体现,也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支撑。

要严格落实“依法治装”思想。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指出:“质量建设必须纳入依法治装、法治强装的轨道。要健全法规制度,整体筹划设计立法工作,确保装备质量工作全方位全流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军工企业在落实依法治企的进程中,要让“依法治装”思想真正成为军工产品质量安全的的守护神,就要牢记“依法治质”的思想,加快依靠经验和行政手段向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转变,将质量安全建设纳入“依法治装、法治强装”的轨道上来。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依法治装”是武器装备建设事业成败的重大原则问题,因此,在一切武器装备的科研生产和试验过程中,要大力强化法治观念,树立法治思维,让“依法生产”成为每一个航天军工人的座右铭,把习主席“武器装备的质量提到终身负责制”扎扎实实落实到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要强化“三化”建设。依法保障质量提升,全面实施质量制胜战略。“要强化标准就是法规的思想,把标准建设作为法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确保形成科学的装备质量标准体系架构”。众所周知,质量、标准、品牌就如同质量时代的“三驾马车”,从一定意义上讲,良好的产品质量,必须有高水平的严格标准保障,只有高质量的产品才能形成品牌效应。

推进“三化”进程,企业责无旁贷。首先要提高各类人员的“三化”(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意识;其次要按系统工程原理加强“三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再次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第四要制定高标准的技术法规。同时,“三化”建设对于战斗力的生成和武器装备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首先有利于提高武器装备的性能和质量保证;其次有利于提高研制效率、缩短研制周期和研制费用的降低;再次有利于研制风险的管控和成功率的提高;第四有利于武器装备的配套通用,从整体上提升战斗力的生成。

要提高标准,着力解决质量的短板弱项。“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从一定意义上讲,“标准”也是国家的“脊梁”和“军品”的代名词。当前,“九龙治水”的标准是导致武器装备质量低层次徘徊和质量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三标统一”(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就是面对当前我国标准滞后、标准水平参差不齐而进行的彻底性革命。军工产品一定意义上由于使用要求标准高,要求条件苛刻,其标准要远远高于其他标准,这对武器装备的质量保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军民融合战略的深入发展,随着“民参军”的深度介入,大量的民企从事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由于有些企业有其自己的标准,对“军标”的执行必受到一定的“打折”,这就对军品的质量保证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要借“三标统一”的有力时机,进一步提升“军标”的“硬度”,对一些“参军企业”及外协的企业“重新洗牌”,消除良莠不齐的“李鬼”,为确保武器装备的质量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创新发展,强化质量管控力度。中央军委副主席许其亮在《装备质量工作会》中指出:“要深化改革创新,首要的是创新理论,逐步形成既符合我国国情军情、又反映世界先进生产管理理念的质量建设理论体系。” 许其亮副主席的讲话为新形势下质量管控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高度重视武器装备的可靠性研究。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特别是对于武器装备储备使用的特殊性,一定要把装备的可靠性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把质量安全工作贯穿于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要加强武器装备使用中暴露出的质量问题信息的收集、分析,为武器装备的可靠性提高、维修性和保障性改进提升制定有效对策;要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加大成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力度,使产品可靠性能够得到真正提高。

其次,深入推进“三化”的应用。由于武器装备的研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设计范围广,承制单位多,零部件集成复杂等特点,对“三化”的应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为此,一定要把“依法治装”和“三化”标准落地生根,为武器装备的质量安全提供有力保障。首先对承制单位的能力进行深度评估,严格要求其按照“三化”的标准进行相关产品科研生产;其次强化研制过程中“三化”标准的质量管控;再次要从严按照“三化”标准对武器装备的鉴定定型考核评估。

再次,切实走好军民融合的路。当前,伴随“民参军”的深度介入,军民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深刻影响和改变武器装备的发展建设模式。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武器装备质量工作,如何走好军民融合这条路,已成为当前武器装备质量管理无法逾越的“鸿沟”。首先要把好“参军和融合”的关口,也要打开故步自封的“大门”,充分借鉴优秀民用企业质量管理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其次要打破军民技术的壁垒,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优者上,劣者下的良性机制。再次要引入第三方认证、评价、检测等机构,打破垄断的绑架,提高质量工作效益。

欲承续光荣与使命,必肩负使命与责任。实施质量制胜战略,与时俱进深化“双五条归零”系统工程对航天军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和保证作用。因此,面对“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这个不可逾越的“鸿沟”,要大力提升质量保证能力建设,把“工匠精神”全方位、全要素落实到的具体的质量管理中,筑牢武器装备质量安全和迈向航天强国的基石。

猜你喜欢

依法工匠工匠精神
90后大工匠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广东省检察院依法对陈定坤决定逮捕
致敬!老工匠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街头非法医疗广告必须依法严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