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2025与工匠精神

2016-02-21赵晓玲

军工文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匠人工匠精神

赵晓玲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

记得几年前跟团去欧洲旅游,到了德国,很多人都去抢购双立人刀具和德国电饭锅。我对厨具没什么讲究,什么刀都可以,不过以前我在成发集团时是做叶片拉刀设计的,出于好奇在网上查了一下。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的:“德国双立人公司创建于1731年……满怀卓越的创造精神,彼得·亨克斯先生将双立人标志载入了德国索林根刀具制造业名册。为制造世界一流的刀具,工序必须多达40道。保持刀刃持久锋利与人体工程学的完美结合。多年来双立人一直在研究钢材材料加工的最佳方式,最终研制出了一种专利名为‘FRIODYR的特殊冷锻加工工艺。经其处理的刀不仅能保持刀刃特别锋利,而且抗腐蚀能力极强。”

其实,中国的冶炼和铸剑技术,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创造了辉煌。据说战国时代的欧冶子是当时天下第一铸剑师,越王求其铸剑,欧冶子带着妻子和女婿女儿干将莫邪到处寻找,终于在湛泸山发现了能铸出好剑的铁母,能烧出上等炭的树木,清冽的山泉(淬火用得着),于是安营扎寨,历练三年,吃尽人间苦,才铸成世间第一的湛泸剑。诗曰:“斗间瞻气有双龙,人间何处问欧冶?”这是后人怀念能工巧匠,怀念一代匠人的诗句。

欧冶子的女婿女儿干将莫邪,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命运却很悲剧。据《吴越春秋》记载:“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以铸铁剑。三月不成。莫邪‘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也就是古代十大名剑中的干将和莫邪剑。为了铸一把好剑,从原材料到冶炼到制作工艺,融入了工匠的心血、汗水、智慧,甚至生命。工匠尊重自己的职业,对精品的追求到至臻化境,痴迷的程度跟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一拼。结果怎样呢,史书记载:“楚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后来干将果真被楚王杀了,他的儿子眉间尺长大后为父报仇,此是后话。

如果干将莫邪剑只是神话传说,1965年底在湖北荆州出土的越王勾践青铜剑,却是考古学家经过科学鉴定的战国名剑。这说明中国很早就有过工匠精神,崇尚工匠精神。但在当时那种制度下,工匠精神不受保护,匠人或苟活于乱世,或死于非命,手艺和生命都得不到传承。所以,制度好,才可能代代都有巧夺天工的匠人出现,生生不息,成为民族精神里的合金元素。

什么是工匠精神,见仁见智,我比较喜欢互动百科的这段话:“工匠精神(Craftsmans spirit)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工匠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带来的钱。工匠不跟别人较劲,永远跟自己较劲。”

敬业、专业、耐心、专注、执着、坚持等都是工匠精神的特质,匠人的精神特质,正是这个时代缺失的东西。

从前老成都有很多挑着担子走街串巷的剃头师傅,赢得老主顾,维持一家大小的生计,靠的就是手艺好,服务周到。老成都茶馆里跑堂的也有绝活,拎一把大铜壶,壶嘴足有一米长,隔着老远能把滚烫的开水挂丝一样掺到桌上茶碗里,滴水不漏,不叫跑堂的,叫茶博士。平凡普通的工作,能干出彩,干到极致,无可挑剔,这是工匠精神。前些年热过的一本美国畅销书《细节决定成败》,实际上说的就是工匠精神。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回归的文化

那么传统文化对工匠精神做过什么贡献呢?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留下无数典籍,浩若烟海的著述绝大部分是经史子集,其中只有子部涉及农桑医家等。为匠人立传的不知道有没有,涉及科技和发明创造的也不多。中国为人们熟知的有《黄帝内经》、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医书,写到科学和技术的有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清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还有北宋的沈括,他的《梦溪笔谈》类似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但在中国,儒释道文化,尤其是儒学是主流文化,这种主流文化并不利于工匠精神的产生。孔子讲中庸,老子讲无为,佛教讲看破,孟子讲“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都不利于产生工匠精神。科举制度开启了选拔人才的先河,从此也有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八股文取士,入仕还做八股文,顶多也就是个定性分析,没有定量的科学分析,导致民族精神中严重缺乏科学严谨、求实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精神。

最近微信朋友圈流传过一个德国人换窨井盖的视频,工序的严格,工具的专业,检测的精细程度,施工的规范化,令人叹为观止,充分体现了高超的工匠精神。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都是战败国,但德国人凭借严谨的逻辑思维,科学思维,使德国制造为德国挽回了面子,一个民族又响当当地站起来了。日本也是有工匠精神的国家,虽然侵略过中国,还想争我们的钓鱼岛,但人家拿马桶盖就打了你一耳光。

正因为在德国和日本,匠人不是贬义,而是极高的荣誉,匠人当然应时应运而生。中国人崇尚大师,专家,权威,形容某个人在业内的地位,常常会说某某是大师,而某某,充其量只是匠人而已。在儒家文化基因里,匠人是被人看不起的,是没有地位的。没有地位,就不利于匠人的生长和工匠精神的传承。中国的工匠精神被主流文化忽视,以民间口碑的形式,以百年老店、中华老字号的方式流传,忍辱负重,很委屈。

也许有人会问,股市一夜之间可以造就数十个亿万富翁,直接融资来钱这么快,为什么还要倡导传统的工匠精神?我连制造都不想干了,炒股票就行了。很简单,股市一夜是可以暴富,不过一夜破产的更多。台风来了的时候,猪都会飞,台风停了呢?猪是不会飞的,只会摔下来。小股神能走多远,且行且珍惜。巴菲特不是人人都能当的,到现在也只有一个。再说,没有实业,股市卖什么?

也许有人怀疑,现在是创新创意的年代,资本运作的时代,数字化的时代,一个点子就可以致富,为什么还要提倡工匠精神?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是几个年轻人搞起来的,Twitter现在是全球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十大网站之一。2004年马克·扎克伯格大二时从哈佛辍学,花一个星期就创办了Facebook,只花了6年就登上了全球最年轻巨富的榜首。这个速度,在钢铁大王卡内基的实体经济时代是不可能的。但要长久生存下去,还得“吹尽狂沙始到金”。

不论是参与提出德国“工业4.0”国家级工业战略的西门子公司,还是瑞士手表,时尚帝国的可可、香奈尔,都有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脊梁在底部支撑着。

中国的淘宝、京东,要生存下去光宗耀祖更需要工匠精神。因为大量的基础劳动从来都是隐藏在后台,是非常枯燥辛苦的。不论是搞软件编译还是网络设计的,不论是谷歌还是百度,或者GPS,大量的基础工作都需要人一步一步专注地去做。如果搜索到的信息出错率太高,人家还会相信你的搜索引擎吗?如果供货商没有工匠精神,产品质量低劣,店主不讲诚信,不能提供优质的服务,快递员不负责任,淘宝和京东上的网店,还能生存吗?最后只能搞成个屌丝消费,马桶盖还得去日本买。

工匠精神并不代表保守,相反,匠人是能工巧匠,也是技术革新的能手,是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人。没有革新精神的不是好匠人,春秋战国时代的鲁班,就是工匠的一代宗师。鲁班有很多发明,包括木工用具、农业机具甚至兵器,一句“班门弄匠”,让人高山仰止。

工匠精神追求卓越,追求品牌价值。以前飞鸽和永久牌自行车、上海手表、蜜蜂牌缝纫机曾是著名的国货精品,七十年代结婚时买的三大件,到儿子结婚时还在用。不像现在有的房子,才住了十年就开始下陷,只能推倒了。

这一说,工匠精神太傻了,而且不利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你一件商品用二三十年,厂家怎么活,人家也有老婆孩子啊?其实工匠精神恰恰是过剩的产能和劳动力的新市场。把产品做出来只要花一小时,把它做到完美,极致,可能要花十小时。多出来的九小时就是技术人才就业市场和高端产品市场。一架精雕细刻的实木家具可以传几代人,除了材质,它还是一件实用的工艺品,可以升值,价格会是普通家具的十几倍。一只工艺精湛的机械表可以是财富身份的标志。一方上等的苏绣,一根丝线劈成十六根丝绣成,千金难购尺幅。凡是沉淀下来的地方特产,如四川的漆器、景德镇的瓷器、苏州刺绣、张小泉剪刀,无不是工匠精神和品牌价值的凝聚。手艺人把产品看作自己的作品,溶入了他的感情,心血,智慧,那东西就活了,有灵性了,获得了经久不衰的生命。

苹果产品就是天才的创意和工匠精神的完美结合,当触摸屏幕时,似乎感觉它是通人性的。苹果产品没有用坏的,但它不断推出新产品,创造需求,新一代产品出来,年轻人马上会扔掉还很好用的老一代去买新的,因为它引领了消费时尚。乔布斯也是一个有工匠精神的人,如果不是这样,他那些天才的灵感就只能停留在脑子里,不会变成产品。

德国人把一系列小小的菜刀,硬是做成了厨具行的奔驰。换个窨井盖,可以让人叹为观止。这跟民族性格和文化有关,更与市场竞争的规则有关。再看国内,这些年因为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楼塌的事有,桥垮路毁的事也有。新房装修花了很多钱,不到半年就地板起翘,橱柜漏水变形。现在修了很多电梯公寓,就算电梯质量没问题,安装有问题也是要命的事。私车拥有量这些年呈几何级数增长,持驾照者如果有工匠精神,把车开好,至少做到不酒驾,不超速行驶,将减少很多马路杀手,使很多家庭免于悲剧。

当网络诈骗都能赚钱的时候,当走在马路上有可能掉进窨井的时候,当买了劣质产品去找店家那店已经不在了的时候,当一个建筑工程的生命周期还不如一辆永久牌自行车的时候,人们不可能不怀念摸着良心做产品,一分钱一分货赚干净钱的匠人。呼唤久远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浮躁的厌倦和反思,也是最现实的需求。匠人摸着良心干活,讲本分,从不巧取豪夺。他的产品和服务都是信得过的,货真价实的。挣钱是慢一些,但有一批老主顾维持,有品牌价值的无形资产,生计还不错。如果不断创新,扩大市场占有率,做成跨国也不是不可以。

就是将来进入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时代,但传送数据的网络是人设计的,光缆是人制造和铺设的,智能机器人也是由人制造出来并由人使用的。自动化程度再高,也离不开人的劳动,离不开产品售后服务。工匠精神与现代化并行不悖,振兴中国制造,需要工匠精神,重建社会道德,也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可以使高速运转的时代列车不至于出轨翻车;可以减少泡沫,使社会不那么浮躁。

时代定能让回归的工匠精神发挥巨大作用

于是有了这样的镜头,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在关于中国航空技术的发展、中国制造2025的高端对话节目中,提到师傅带徒弟,三年学艺,徒弟还得给师傅跑腿,点烟倒水。学徒三年才能满师,这样学出来的本事,肯定记得牢。

出乎意料的低调,但发人深省。因为干航空的人,最明白一个道理,质量不过关,飞机就要掉下来。质量不但是产品的生命,更是人鲜活的生命。飞机在空天翱翔,不仅有创新,高技术革命和资本运作,现代化管理,还有浸泡在汗水中的工匠精神,这是宏伟大厦的地基。飞得越高,天空越远,越需要脚踏实地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培育,需要一个好的制度环境。有好的制度,才有好的民族品格。苏联曾有过功勋工人制,90年代林左鸣在沈阳黎明公司当总经理时推出过首席工人制、“双百”方针,试图让贡献大的高级技工在收入水平和住房等方面跟高级工程师和管理干部一样,通过这种办法提高工人地位,稳定技术工人队伍。但在当时的大环境下,这个举措并未进一步推开。记得前几年看热播美剧《绝望的主妇》,里面有个管子工叫麦克,住在中产阶级的紫藤街社区,长得帅,活干得漂亮,还从不乱收费,是个有工匠精神的工人。三个单身美女爱上他,为他打架,打得不可开交。这说明制度鼓励把活干好的管子工生活富裕,买得起别墅,做得成中产,被美女青睐。

托房地产飞速发展的福,不远的将来可能会有大量正在使用的房屋进入维修期了,水管之类会经常出问题的,技术好有工匠精神的麦克们应该很走俏了。这是很大的刚性需求市场,我们的管子工、电工、泥瓦工,就算不像麦克那么帅,但只要把活干好,注重施工质量,也应该住得起好房子,收入比一般白领高,被美女追捧。一个好的制度应该让敬业、职业素质高和辛勤劳动的人过上体面的生活,让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活得滋润。

工匠精神不是万应灵丹,但企业家如果有工匠精神,会追求卓越,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品牌帝国。科学家有工匠精神,做试验会一丝不苟。学者多点工匠精神,抄袭剽窃别人论文的事就会少一些。医生多一点工匠精神,也许会减少一些医患纠纷。官员有工匠精神,可能会多做点实事,少虚报一些政绩。人和人资质不同,教育不同,机遇不同,不可能人人都拍板决策,都能办公司登上福布斯财富榜。但每个身在职场的人,包括保洁工,都应该也可以做到爱惜饭碗,恪尽职守,专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善每一个细节。

从“Made in China”到“China Manufacturing”,到中国制造2025、2035、2045,是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的重塑。实现中国梦,不仅需要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也需要工匠精神。

猜你喜欢

匠人工匠精神
一间微型机械工业展示厅,一种匠人精致生活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光影视界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青年匠人
致敬!老工匠
“神级”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