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效果分析

2016-02-20孙丽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5期
关键词:先兆流产黄体酮

孙丽

【摘要】 目的 对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84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给予保胎灵胶囊治疗, 观察组给予黄体酮口服治疗, 比较两组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66.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观察组分别为92.9%、9.5%;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孕妇有良好效果, 用药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流产;黄体酮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5.137

先兆流产为早期妊娠常见并发症, 指孕周<28周且胎儿体重<1 kg时妊娠终止者, 是自然流产的一种常见类型[1]。已有调查[2]显示, 25%~60%的先兆流产患者是因妊娠中黄体功能不全, 导致孕酮分泌不足所致。为分析此类患者治疗方法, 作者选取84例患者并展开对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84例, 在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基础上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28.2±4.5)岁;孕周8~14周, 平均孕周(11.1±2.5)周, 孕次1~4次, 平均孕次(2.0±0.3)次;观察组年龄22~39岁, 平均年龄(28.5±4.8)岁;孕周7~15周, 平均孕周(11.5±2.8)周, 孕次1~3次, 平均孕次(1.8±0.5)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保胎灵胶囊(甘肃皇甫谧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Z20060004, 规格:0.45 g×24 s)口服治疗, 3粒/次, 3次/d。观察组给予黄体酮(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1902, 规格:50 mg×10 s ×2板)口服治疗, 100 mg/次, 2次/d。两组治疗期间均服用维生素复合胶囊, 均连续治疗14 d。

1.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β-HCG进行检测,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评定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定标准:成功:治疗14 d后患者下腹痛及阴道流血症状均消失, 经B超检查可见胚胎存活, 患者继续妊娠;无效:治疗后患者体征及症状均未消失, 最终流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成功39例, 无效3例, 治疗成功率为92.9%;对照组成功28例, 无效14例, 治疗成功率为66.7%;观察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失眠2例, 头痛1例, 头晕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观察组4例出现不良反应, 其中失眠1例, 头痛1例, 头晕2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均不影响继续治疗。

2. 2 两组治疗前后β-HCG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β-HCG为(2089.6±223.5)mIU/ml, 对照组为(2100.8±231.6)mIU/ml;治疗后为对照组(15289.5±364.7)mIU/ml, 观察组为(18857.4± 375.1)mIU/ml;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均显著升高, 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先兆流产发生原因十分复杂, 主要包括精神因素、免疫异常、生殖系统疾病、黄体功能不全、染色体异常、环境因素等, 其中以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在临床中最为常见。黄体功能不全可导致机体内源性孕酮缺乏, 促使子宫平滑肌的兴奋程度降低, 对胚胎植入、妊娠维持十分不利, 故易造成先兆流产, 需及时通过有效药物治疗维持妊娠。

临床通常采用孕激素对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加以调节, 从而对流产加以预防, 黄体酮为妊娠早期孕激素补充的常用药物, 黄体酮是由人工合成的一种孕激素, 通过补充外源性孕激素可促使孕妇子宫内膜自增殖期进至分泌期, 确保子宫获得充足的供氧、供血, 促使子宫易激惹性下降[3]。对于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 既往通常肌内注射黄体酮, 然而肌内注射给药易引发严重变态反应, 导致注射部位出现硬结或红肿。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 颗粒型黄体酮制剂在临床中逐渐得到应用。黄体酮口服药物不仅给药方便, 且疗效稳定, 故在患者中的接受度相对较高[4]。在本次研究中, 84例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以不同方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采用保胎灵胶囊中成药治疗, 而观察组则以黄体酮胶囊行口服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66.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 观察组分别为92.9%、9.5%;观察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 黄体酮口服给药不会引发过多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较高, 与此同时其保胎成功率明显较高。通过进一步观察可知, 治疗后两组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黄体酮的应用可促使孕妇β-HCG水平得到有效调节, 对其继续妊娠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 黄体酮对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孕妇有良好效果, 用药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丕兰.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其护理干预.中国医药科学, 2015, 5(11):90-92.

[2] 赵卫萍.灵活应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中国实用医刊, 2014, 41(18):69-70.

[3] 杨霄, 曾蔚越, 徐爱群, 等. 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8, 41(3):27-28.

[4] 王敏娜.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76例临床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5, 12(22):17-18.

[收稿日期:2015-10-30]

猜你喜欢

先兆流产黄体酮
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应用黄体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低剂量黄体酮与低分子肝素钠联用对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黄体酮是保胎的“灵丹妙药”吗
先兆流产妊娠结局与凝血纤溶指标的关系
间苯三酚联合黄体酮治疗对先兆流产患者血清孕酮水平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助孕3号方联合黄体酮对50例先兆流产的疗效及对PIBF和β-HCG的影响
中医辩证论治在社区先兆流产孕妇管理中的应用疗效
早期妊娠性激素水平与先兆流产的关系分析
黄体酮调月经需连用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