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创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2016-02-19邢素霞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车轮数字教材

邢素霞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关键词:生命活力;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10-01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广大一线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在课堂,工作的重点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工作的核心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 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在这样的课堂上,儿童最可珍贵的好奇心、想像力、独特性、创造力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日渐流失,生命也由此失去了应有的光彩。这些,无不是教育的遗憾和悲哀。而新课程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求教育提供给学生顺利成长与发展的土壤,要求教师的教学成为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使课堂充满学生情感、智慧、人格成长的阳光雨露,最终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的绿洲。那么,怎样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经过一年多来的课改实践,我们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在探索中有了一些初步的感受。

一、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小朋友刚入学,兴趣爱好尚未形成,此时,运用探究教学,联系实际,抓紧时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在喜爱本学科的同时,形成一定的探究氛围。

1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小学阶段最早出现的概念教学,它很重要,没有它,在以后其它的数的认识教学将难以进行;而它又很容易,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见过,甚至会读会写。如何让这“旧知识”引起学生探究的情感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想每个数字像什么,如数字“3”,有的学生甚至能说出是麦当劳的“M”字竖着放,此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所说的自编数字儿歌和数字课间操。在教学的同时,我把用实践和故事结合在一起告诉学生一些他们不知道的事,如:我让学生自己找一找生活中为什么人们会在不同的场合上有选择地应用数字,从而告诉他们1~10这10个数字各表示什么含义;在学“0”时,有学生问“为什么0不在1前面学,而在后面学,”为了鼓励学生的这一探究精神,我告诉学生“0”并不是和1~9这几个数字一起诞生的,它的到来是非常曲折的;在学生学了中国文字“一~十”后,为了区别中国数字与数学课上所写的阿拉伯数字,我又给学生讲阿拉伯数字是怎样来的等等。通过以上的,我让学生感到其实数很有意思,而不是表面上的一个数字那么简单,同时我又让学生感到我所告诉他们这些知识,是他们自己发现,然后找到答案的,从而初步形成探究氛围。

二、灵活使用教材,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忠实于教材”严格按照教材的程序组织教学。在这种思想下,教师很少对教材加以合理的处理加工,更谈不上创新了。其实,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尊重教材并非唯教材,而是提倡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发掘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原理,精心构建教学中实施创新的体系,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个主题,把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教材的加工处理一般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结合学生现有生活实际和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合理运用教材;其次是结合学生的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处理教材;再者是挖掘教材中孕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工教材;最后是着眼于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空间调整教材。

三、通过生活事例,设置贴近生活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加工编制,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是通过这样的生活事例来设计课堂教学的:

师: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自行车车轮分别为圆、正方形、椭圆,有的轴不在中心)有四个小动物在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为什么?生:小狗。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师: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为什么不说它能跑第一呢?生: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有在中间。师:那么小猴,小猪呢?生:它们的车轴在中间但车轮不是圆的,跑得慢、还一颠一颠。

此时不用我说了,明显的两个问题在学生脑子里已经产生: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圆形车轮的车轴为什么装在中间跑起来又快又稳呢?这种问题情境极大地促进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

四、摆脱禁锢的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思维走向发散

研究表明:无意识的思维活动之所以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这种思维活动不受任何有意识思维所必然具有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就可最为自由地去作出各种可能的组合。可见,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能力,必须开拓学生的思想,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把思想集中在某一解答或某一方法上。

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基本途径有两条:第一,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如在教学应用题时,鼓励学生进行“一题多解”;在计算中,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在几何图形的求积中,找不同的解法等。第二,应适当设计开放性问题。开放性问题极具挑战性,可以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如:如果动物园的门票每张10元,某校组织48名同学去公园玩,带500元钱够不够?这一类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套用哪一类问题的解题规律,从而得出不同的解题方法。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使他们能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增加数学直觉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车轮数字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车轮的位置
车轮开启赴爱之旅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