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016-02-19任金兰
任金兰
摘 要: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40-0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新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主要目标。数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质人才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造就新世纪现代建设人才的有效途径。下面谈谈我在这方面教学的几点尝试和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指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创新”的潜在动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产生知识的冲突,形成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创造的意向。正如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采用“布送”的方法设疑,先让学生报出一些是3的倍数的数,然后把其中一些数的各数位上的数字交换位置,如456→465、546、564、654、645让学生验证交换后的各数还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会涼奇地发现:“奇怪,怎么全都是3的倍数”,“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奥妙呢?”不等老师提问,同学们已积极地思考起来了。这就为探索新知做好了心理准备。又如我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提出“怎样使1=60”学生感到愕然.再告诉学生:“你们学完这节课就能解答了。”使学生怀着追切求知的心術进入新课,而且能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突破常规教法,鼓励创新精神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依照一定的模式把标准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结果使大多数学生过早地形成了某些机械的心理定势,造成思维僵化,观察事物的眼光単一,表达解题的方式单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必须敢于突破种种感知常规。如: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学校图书室新买故事书840本,是原有故事书的÷.原有故事书多少本?”按例题模式,要把原有故事书的本数看做单位1”.根据题中的对应关系·要列方程或算术方法解。得出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计算。破除这种常规的教法。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新买故事书是原有故事书的几分之几”进行联系。学生经思得出新买故事书是原有故事书的几分之几。可以把原有故事书的本数为5份.那么新买故事书的本数就相当于原有故事书的3份。要求原有故考书多少本。只要840-3X5就行了。这种教法有效地避兔有关分数应用题就把谁看作单位“1”的对应模式。而是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获取更多知识,理解题意,开阔了思路,激活了其创新性。
三、训练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与创造能力直接联系,它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环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不仅可以: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以使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独立地、创造性地去发现、去思考、去解题,从而培养其思维的独创性。
例如,我在学生学过“表内乘法”,会做2十2十2十2=8这类题之后,设计了这几道变式题:2十4十2X4十2=?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解法一:直接计算 2十4十2X4十2=16
解法二:2个2与3个4相加 2X2十3X4=16
解法三:6个2和1个4相加 2X6十4=16
解法四:2个(2十4)与4之和 2X(2十4)十4=16
解法五:3个(2十4)与2之差 3X(2十4)-2=l6
解法六:2个(2十4十2)之和 (2十4十2)X2=16
解法七:可看作8个2的和 2X8=16
解法八:也可看作4个4的和 4X4:=16
这样的变式训练,有效地:帮助了学生全面掌握计算方法和机能,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只要教师精心地“扶”一下,留些空隙让学生去联想,去尝试,完全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或体会数学价值,增加学生对数学的自主探索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为创造性恩维的形成提供了先决条件。
四、进行“再创造”活动,培养创造能力
一部数学史记载着无数数学家探究数学奥秘的结果。许多问题已被解决,但对孩子来说却是未知的问题。荷兰数学教育家费截登塔尔认为: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到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是数学学习中最可贵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这是许多创造型、开拓型人才最突出的必具各的能力。从小培养孩子的这种再创造能力,其意义是无法估量。例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中“圆柱体例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王老师是这样实现学生的“再创造”活动。
1、创造同题情景,激励自行探索。在导人新课时,老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景:假如你是一个小小的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铁皮。
2、怎样做“饮料罐”。学生分组议一议、试着动手做一个用厚纸做的“饮料罐”模型,发现同题:圆筒是由长方形的纸或平行四边形的纸做成的。
3、把实际同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老师提出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然后问学生:“求这个饮料罐要用多少铁皮”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的数学问题?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后得出:生A:他是个圆柱体:两端是同样两个圆,当中是个长方形铁皮卷成的。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圆柱体的两端圆面积十圆筒側面积。生C:也就是国面积X2十长方形面积。
4、新疑。
生D:但是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宽又是多少?a老关空続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够从圆柱的側面积与底面、道长方形的长和宽?
5、做出初步结论。学生回答,教师逐步板书
圆柱体的周长高···圆柱体面积=底面周长x高顺利地导出了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如果用r表示底面半径,用h表示高.那么侧面积s=2πrh教师的任务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一再创造活动,而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带着解决问题的目的,自主参与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合作交流,成功地实现了数学在创造。
总之,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