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02-19宋亚成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培养方法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宋亚成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数学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思考、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欲望,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235-0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基础知识、训练技巧的同时,通过学生的看、想、说等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

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伊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就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

不论是开始的复习,还是教学新知识,还是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的进行培养。例如复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给出试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

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事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35+27+33)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

四、从训练中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沟通知识与能力的桥梁。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精心巧设课堂练习。通过训练,从而巩固旧知,克服思维定势,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能力。从评讲中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教学中,学生练习后还要组织评讲,让学生运用数学概念、基本原理对每种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然后在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这样也可以初步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从小结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在教学尾声,一般要对所学的新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小结,配合小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学“口算乘法”时,先引导学生口算并写上每题的结果,然后再观察左右两边的算式。例:100×4=400;4×100=400;100×12=1200;12×100=1200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观察、综合、归纳和概括,得出其规律:用整百数乘的口算,两个因数中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

猜你喜欢

培养方法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谈学生化学兴趣的培养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中对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