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小康步伐推进下山集聚
2016-02-19浙江省建德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311600全其丽
浙江省建德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311600) 全其丽
加快小康步伐推进下山集聚
浙江省建德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 (311600) 全其丽
近年来,浙江省建德市坚持政策引导与农民自愿结合、科学规划与阳光操作并举,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安置的方式,通过推行“三三制”,扎实有效推进下山集聚工程,进一步加快村民小康步伐。“十二五”期间,完成下山集聚3 747户,总人数近1.2万人,偏远山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1.突出“三个坚持”,抓引导,促集聚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和统一规划“两项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抓住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机遇,结合农村住房改造建设和低收入农户增收、农家乐、民宿产业发展以及大项目推进,从点位和整体区域空间进行布局,突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等要素。累计共投入资金4.65亿元,先后建设中心村30个、精品村40个、风情小镇3个、精品区块2个、精品线路4条。二是坚持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两个推进”。以农民自愿为原则,制定《关于加快农村住房改造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农民集聚加快农村住房改造的政策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农民下山,向城镇、集镇和中心村集聚。三是坚持集中安置和货币安置“两种选择”。在引导下山移民集聚过程中,充分给予农民选择权,对自愿放弃农村宅基地、承包地的农户实行货币安置,对按规划迁居到中心镇、中心村下山移民小区或农民多层公寓楼的农户实行集中安置。近年来,已集中安置农户2 956户,货币安置521户,落实安置资金4 219万元。
2.做好“三篇文章”,抓发展,促增收
一是做好“扩容”文章。将下山集聚与农村住房改造、宅基地整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等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整合政策资源,引导农民搬迁下山,进而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在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土地扩容。“十二五”期间,共完成宅基地整理0.3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农村新建住房1.7万户。二是做好“创新”文章。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承包土地,促进土地经营规模化;合理利用环境资源,在集中安置地推广光伏发电项目2个,实现效益最大化。例如,寿昌镇石泉村光伏发电扶贫试点项目实现年增集体经济收入7.2万元。同时,从打造精品亮点出发,在乾潭镇胥江村、安仁村等地开展“杭派民居”示范村(点)建设,目前3个示范村已全面进入施工阶段。三是做好“增收”文章。加大下山集聚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切实提升下山集聚农民的劳动技能。同时,积极鼓励下山安置小区发展来料加工、家庭工业,帮助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15年,全市低收入农户实现人均增收达1万元以上,腾出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就业岗位95个。
3.强化“三大保障”,抓机制,保长效
一是政策保障。出台下山集聚、农村住房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专项扶持政策,并结合乡镇(街道)当地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住房拆旧房补偿、过渡房补贴、购新房奖励等配套政策。“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兑现农村住房改造奖补资金1.38亿元,完成下山集聚工程直补资金项目78个,落实补助资金5 198.2万元。二是资金保障。开通下山集聚农户银行专户,由乡镇(街道)及行政村负责对市级层面发放的补助资金进行审核,同时加大日常资金补助督查力度,依法整治扣发农户银行存折、挪用套取扶贫专项资金等现象。已查处挪用、套取等违法行为2起,涉及资金100.7万元。三是监管保障。构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审核机制,对上报的项目进行层层审核后,通过扶贫专项资金阳光监管专网,对申报项目一律予以公示。2012年以来,共在阳光专网上公示扶贫专项资金项目286个,其中“下山集聚工程”项目8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