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有益健康”竟然是不科学的?
2016-02-18猫乱
猫乱
普遍的养生观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迷思:快乐有益健康,性格不佳的人往往命不长。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长寿老人都是心胸开阔,乐观豁达的活神仙。中医里也有“七情内伤”的说法: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对于重病患者,人们则笃信开朗乐观的性格有助于恢复健康。
类似的话题在近代西方同样引起了医生的兴趣。1974年,美国心脏病学家迈耶·弗里德曼(Meyer Friedman)在畅销书《A型性格与你的心脏》中提出,专横、好胜、急躁且充满敌意的A型性格人患心脏病风险高于普通人。2001年德国一项跨越30年的整合分析进一步表明,A型性格与心绞痛有一定相关性,但冠心病则与之无关。
与此同时,流行的看法还认为具有C型性格,即习惯性压抑自己、郁郁寡欢的人得癌症概率较高,因此C型也被称为“癌症性格”。这种观点究竟有没有依据?
目前可查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倾向于,性格与癌症之间并无关联。2010年,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设计最佳的研究再次证实了这个结论。该研究涉及超过6万人,跟踪随访超过30年,而且充分排除了吸烟、饮酒以及其他主要致癌因素。不仅如此,性格特征与癌症患者的生存率之间也没有关联。
那么总的来说,神经质、抑郁和焦虑这类性格到底会不会影响到寿命?2015年12月发表于《柳叶刀》的一篇论文告诉我们,保持快乐的心境、适当释放压力并不能延长你的预期寿命。反过来,压力山大、整天愁眉苦脸的人也不会更容易得病或死亡,这一结论对于心脏病和癌症死亡率同时成立。论文作者、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助理教授刘贝蒂(Bette Liu)认为,这对坏脾气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论文共同作者、牛津大学的皮托教授(Sir Richard Peto)同时指出,人们之所以认为阴郁的性格会直接导致疾病,很可能是由于颠倒了因果:正是由于不健康和疾病,人才变得忧郁无力、压力重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开心的性格仍然有可能间接伤害健康,比如重度抑郁带来的自残行为,或者由精神崩溃导致受伤风险提高。而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的最大意义,大概在于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大多数针对癌症患者的心理疗法研究就表明,虽然无法延长生存时间,但接受心理治疗有助于减轻压力、焦虑和疲劳等症状,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品质。
癌症患者常常在确诊之后不可避免地陷入悲伤、抑郁、恐惧或焦虑,然后又因为坏心情不利于病情好转,而更添一重压力。这些研究也说明,患者没有必要逼迫自己乐观起来,坦然接受负面情绪才是调整心情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