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艺术瑰宝 守护文化遗产

2016-02-18赵娜

祖国 2015年24期
关键词:题刻石质国家文物局

赵娜

风雨泛舟,时代更迭,归去来,行走的只是文物。它与我们的每一次碰触都如初遇,就像对缘分从不强求一样,放任着自己的灵魂。上下五千载,文化遗产是先祖留给后代最古老的艺术瑰宝和精神财富。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李宏松,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二十余年来,已逐步形成了两个主要研究方向:即石质文物劣化机理与评价研究(从事的课题研究方向)和岩土文物与遗址保护工程研究(从事的工程实践工作)。

1998年独立完成了援助柬埔寨一期工程吴哥古迹周萨神庙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的研究工作,并独立完成了重庆巫山县大昌古镇拟选搬迁地址综合评估工作。

1999年负责完成了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技术规范研究”项目,湖南省澧县城头山遗址抢险保护工程总体设计工作。

自1994年至2003年期间,主持完成了三峡地面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共计5项,其中,参与了轰动全球的长江三峡白鹤梁文物保护工程。如果在三峡工程蓄水后,题刻区大量珍贵资料将永久沉于江下,所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确保题刻在长江水下永存。李宏松经过缜密研究后,决定采用注射粘结、点滴渗透增强和小锚钉加固相结合的工艺措施加固题刻岩体表层,并采用表层、长锚杆支护、凹槽砌筑支护和裂隙灌浆相结合的方式加固梁体。在他的带领下,全面留取了白鹤梁题刻的文字资料,并翻制了题刻的实物资料,在三峡水库蓄水前圆满的保护了白鹤梁的重大任务。2001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其重庆市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2002年重庆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优质工程等。

2002年至2003年,作为实施现场技术负责人主持吉林省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地保护规划和本体保护项目,荣获了2004年“中联重科杯”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和2004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二等奖;因该处遗址的突出普遍价值和有效的保护,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此外,他还负责完成了丸都山城了望台及西南门址保护工程设计项目,并获得2004年度国家文物局优秀工程设计奖。

2005年至2010年他负责完成了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碳酸盐石质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研究”,本课题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代表的石灰岩石质文物、以西黄寺内石质文物为代表的大理岩石质文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碳酸盐石质文物的界定、分类、劣化形态、劣化机理及评价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在该课题资助下发表了4篇论文;同时在AUTOCAD2002平台上自主研发了石质文物劣化定量分析与评价系统软件。

2007年至2008年他承担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重大科研项目《大运河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导则及实施研究方案》并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为大运河保护规划的编制及申遗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08年至2010年他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环境因素控制下的砂岩类文物材料性能失效分析研究》,此课题是文物系统首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在该课题资助下编著出版了《石质文物岩石材料劣化特征及评价方法》一书。

2012年至2014年主持编制了《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规范》。

在文博行业工作的24年里,李宏松以坚韧不拔的昂扬,励精图治的斗志,扎根于科研的土壤中,力图将工程地质理论较好地与文物保护工程实践相结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他在文物保护工程实践中又进一步力图拓展工程地质领域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在近年的科研工作中,提出了一些关于岩石材料劣化分析评价的新方法,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目前致力于岩石材料劣化监测与预警理论研究。

严谨是科研工作者的必备品质,谦虚是他如影随行的伙伴,李宏松时刻感恩生活赐予他的一切,以睿智博学为武器,谦虚谨慎为准则,用智慧迎接激荡人生的挑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题刻石质国家文物局
中宣部、文旅部、国家文物局发布重要文件
漆涂层对题刻类石质文物的影响研究
露天石质文物表面苔藓的科学认知和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陈卉丽:石质文物修复技惊世界
Significance of Belgian Legislation on the Protection of Underwater Cultural Heritage as a Reference to the Amendment of China's Pertinent Regulations
平果县阳明洞摩崖题刻迁移保护
陕西神木清凉寺石窟金代汉文题刻校录与研究
白鹤梁题刻收录、整理、考古、研究综览
露天石质文物的风化和加固保护技术探讨
国家文物局将9件周代青铜器划拨上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