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目标的实现需要夯实哪些基础

2016-02-18韩俊俊张学超

祖国 2015年24期
关键词:十三五经济

韩俊俊+++张学超

不久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未来一年的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明年实行的经济措施,将影响未来五年的经济发展。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相均泳看来,2016年是承上启下,非常重要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愈加严峻的国内形势,2016年中国经济将面临攻坚战。

开局之年的攻坚战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2016年经济工作将有五大工作重点,相均泳认为,这五方面的工作重点将是我们的政策底,以后会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第一是去产能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能过剩。除钢铁行业外,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造船、有色金属、建材、轻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也相当严重。如何化解国内产能过剩问题就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课题,也是推进供给侧改革面临的严峻挑战。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企业优胜劣汰,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清理过剩产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政府在债权、社会保障以及就业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最终实现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配置,完成经济结构调整,打造经济长期稳定增长新动力。其中,特别提到“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问题,是要注意职工安置问题,防范出现社会动荡,或者社会不安的情绪。

二是降低成本,为企业减负。相均泳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实体经济发展仍然十分艰难,面临很多困难,最主要的就是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需要释放更好的政策红利。另外,这次的中央经济会议提出了一套“组合拳”给企业减负,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等。

三是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中央经济会议提到的“要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整合房企,调整营销策略,适当降低商品住房价格”等措施,相均泳认为这些措施对房地产市场可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短时间内作用很明显。“但我不期待这个会带来一个大面积的降价,”一方面我国居民大量财产是沉淀在房地产上,如果房地产出现所谓的断崖式下降,那造成的社会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而房地产价格属于市场行为,所以国家提出“鼓励”适当降低住房价格。另外,此次提到的去库存措施,如农民工市民化、住房制度改革等涉及问题复杂,相应的配套政策的制定和启动需要时间,市场反应周期较长。农民工市民化,这不仅需要改善户籍制度,还要让农民工的子女至少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接受平等购房的权利等。除此之外还涉及到农村的土地流转制度,这些都需要配套的设施来处理,如果没有足够的配套设施,可能短时间内起到的作用不会太大。

四是扩大供给,提出供给侧改革。扩大有效供给,也提到很多方面,精准扶贫,鼓励企业改革,设备更新,培育新产业。我国经济赖以生存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拉动已经乏力这就需要我们调整整个产业结构,释放更好的政策红利,还要提高全要素生产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打造世界经济“发展极”。

最后是防范金融风险。今年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出现重大异常波动,金融和准金融机构频频发生问题,无不时刻提示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处处潜在的金融风险。同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因此,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构建宏观审慎金融风险管理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必将是2016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到要处理信用违约、地方债务问题、全方位监管问题。相均泳认为处理信用违约需要注重疏和堵两方面,一方面,对信用违约的行为依法处置,另一方面为企业减负,提供方便的融资环境,给予一定的金融支持。

其次,地方债务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挑战。地方政府的债务很多是依赖于土地财政,但现在房地产行业下降幅度非常大,明年投资也不会乐观,可能对地区性、局部性的金融风险造成非常大的威胁。“所以我之前特别提到‘构建宏观风险审慎金融风险管理体系,这个不仅是地方债务的问题,也是我们整个股票市场的大问题,股市的重大波动,准金融机构的问题,如易租宝的问题、交易市场的问题都会造成大的群体性事件。”相均泳说。

关于全方位监管,相均泳表示,目前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一行三会,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是分头监管、分业监管,但很多企业已经进入混业经营的状态,比如平安,从保险业开始,涉足银行业,是混业经营的状态。混业经营下,分业监管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多头监管,这会存在某些不健全的地方,存在漏洞。金融行业关系到国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产业,必然要强化金融监管。对此,相均泳预测,“未来监管可能会走向统一监管,大监管,可以有一个大胆的预测,一行三会有没有可能在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口径下面进行工作,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可能的,监管放到一个大的监管体系下,这种统一监管的步伐要比我们想象的快。”

经济下行压力三到五年内可缓解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但相均泳也表示,这种发展是一个不均衡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可持续的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经济进入新常态。从国际环境看,受全球金融危机和局部性区域冲突等影响,世界经济进入弱复苏、慢增长、多风险的阶段,并呈现出长期化趋势。其中,美国经济还算是比较不错的,十月份刚刚公布的关于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反映了美国就业市场比较稳定,但是CPI指数仍在低位运行。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算不错的美国经济也处于弱增长阶段,而整个欧洲一直没有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因为地缘政治,特别是这次的难民危机的冲击、欧洲与俄罗斯的地缘冲突、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等,一直影响欧洲经济的复苏。另外,整个新兴国家也是一直处在弱增长的态势,比如金砖国家,如巴西、南非、印度,相对来说经济复苏都比较弱。在大的国际环境下,中国经济也基本结束了高速增长期,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以及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阶段。endprint

在这种国内外形势下,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期间的年均GDP增速必须达到6.56%。相均泳认为,五年期间达到这个增速,才能实现两个倍增。2016年又是挑战非常大的一年,要实现的五大工作重点,都是攻坚战,因此明年的增速可能比今年的还要低一些,预计会在6.7-6.8%左右,随后几年,产业结构会逐步更加优化,但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是有增长惯性的,往后几年增速会更低,放缓之后经济增长会比较稳定。

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在不均衡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矛盾,加上三期叠加,经济进入新常态,在这种情况下,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的新增长,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治本的过程。相均泳认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我的判断是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明年非常重要,将为未来五年打好一个良好的基础,在收官之年2020年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

相均泳表示,经济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在转型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我国经济将从单纯依靠要素增长的经济,依赖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转型到全要素生产的拉动,走上完全不同的发展路线。但在这个过程中,相对整个国际经济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还是比较乐观的。根据海关刚刚公布的一到十月份的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在不断降低,这实际上反映了国际上的需求比较弱。我国出口降低,意味着原先需要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减少,而中国是世界工厂,制造业有较完整的产业链,生产整个中低端的产品,虽然东南亚等国家的产能可以缓解一部分需求,但无法代替中国。我国出口的降低不仅仅反映国内的情况,也反映世界需求的弱化,从另一方面看,我国虽然进出口额降低,但实际上数量是增加的,像铁矿石、原油、成品油、大豆、煤炭和铜等大宗产品的数量是大量的增加,目前大宗产品的价格在低位运行,意味着我们花更少的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

另外,世界经济的不景气,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好的机遇。在发达国家,很多企业处于困境中,而中国的企业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外汇储备,参与国际产能的整合。在世界经济形势很好的时候,发达国家会相应地设置很多政策障碍,并且大宗产品的价格也会在高位运行,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中国企业“走出去”反而可以有不错的环境。

构建面向世界的自贸区网络

当前,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新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要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实际上就是顺应了这种趋势,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更高要求。站在世界地图前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一带一路”战略纳入其中,树立了“十三五”规划中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在相均泳看来,过去的开放重点是“引进来”,着重强调吸引外资,鼓励产品出口,更多是一种单向的开放;新常态下的开放不仅强调“引进来”,更加注重“走出去”,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表现为一种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过去主要是产品的“走出去”,现在更多的是资本的“走出去”。

一方面,我国通过自贸区建设,先行先试,打破原有壁垒,让外国企业更便捷地与中国市场对接,实现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要素更高效地交换和交流,推动企业走出去。“实际上,我国正在构建一个面向世界的自贸区网络,”相均泳说,自贸区战略将成为我国用全球化视野谋划国际经济合作新方略的重要形式。“十三五”期间,我国自贸区战略将在广度上不断扩展,双边、多边、区域开放合作将全面展开。我国将在已与22个国家签订的14个自贸协定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推进中日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中国—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中国—以色列、中国—斯里兰卡、中国—马尔代夫等自贸协定谈判和建设进程,稳步推进亚太自贸区(FTAAP)建设,适时启动与英国、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等其他经贸伙伴的自贸协定谈判。在深度上,中国将不断深化开放与合作的水平,建设高标准自贸区,实现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并将积极探讨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竞争政策等“21世纪经贸议题”,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

另一方面,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以高铁、核能等优势产业为名片,更广泛地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推动中国资本“走出去”,与世界市场更深层次地融合互动,形成全民深度拓展海外业务的局面。参与国际产能合作是我国资本“走出去”的一个方面,双向开放,互利共赢,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总之,此次的中央经济会议对明年经济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引作用,通过深度探讨,可以预测未来一年经济将面临一场攻坚战,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未来五年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是我们共同的期待。endprint

猜你喜欢

十三五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经济